请问此题中货币乘数如何计算?

作者&投稿:凤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货币乘数是如何计算的呢~

会计恒等式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这是一般企业用,中央银行也有自有资本只不过它并不计不入所有者权益,而是将其计入负债。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由于有自有资本也是其资金运用的来源之一,因此将其列入负债方。但实际上,自有资本不是真正的负债,其作用也不同于一般负债,因此如果把自有资本从负债中分列出来,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一下3个公式表示: 资产=负债+资本项目 负债=资产-资本项目 自有资本=资产-负债K2为广义货币乘数,c为现金漏损率.rd为活期款准备金率,t为定期和储蓄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rt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e为超额准备率。M2 广义货币 D派生存款 B基础货币 C流通中的现金 R准备金 T定期存款M2=B+D+T B=C+R C=c×D R=rd×D+t×D×rt + eD T=D×tK2=M2/B=C+D+T/C+R=c×D+D+D×t/c×D+rd×D+t×D×rt+eD=D(c+1+t)/D(c+rd+t×rt+e)=1+c+t/c+rd+t×rt+eM2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K2=M2/B=1+c+t/c+rd+t×rt+e这就就是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当rt为0也就是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0 ,则K2=1+c+t/c+rd+e其实M2乘数和M1乘数的推导是相同的M2乘数是对M1乘数的修正.拓展资料一、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因素决定:二、现金比率(k)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给你这个,看看能不能帮到 你。货币乘数=1 / (r+e+c) 其中: 法定准备金率——r 超额准备金率——e现金漏损率——c 正确答案是: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如M1、M2对应有不同的货币乘数有关数据可以在人民银行网站上找到 ;或你可以参考一本书,刘秀光的宏观经济学,很详细阐述了这方面的计算和知识 。货币乘数=1 / (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 货币乘数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500亿+6000亿)/(500亿+600亿)=5.91

某年中央银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中包括3000亿的现金,基础货币投放后形成了30000亿的活期存款和15000亿的定期存款。若此时央行对活期存款实行8%的法定准备率,对定期存款实行6%的法定准备金率,且超额准备率为4%,试用多要素货币模型计算该年的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大约为9 先算出整个存款中的存款准备金率为多少:(8%*30000+6%*15000)/(30000+15000)=33/450 根据货币乘数的公式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 没有给出社会现金持有情况和漏存率 我们只能简单地理解为其全部为零 也就是说全部中央投放的资金已经全部存入银行 则货币乘数为:1/(33/450+4%)=450/51=9 以上是理想化的情况 实际情况不会这么简单 其中忽略了很多相关要素~ 基本计算公式就更简单了:(30000+15000)/3000=15

请问此题中货币乘数如何计算?
答:货币乘数=1 / (r+e+c) 其中: 法定准备金率——r 超额准备金率——e现金漏损率——c 正确答案是: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如M1、M2对应有不同的货币乘数有关数据可以在人民银行网站上找到 ;或你可以参考一本书,刘秀光的宏观经济学,很详细阐述了这方面的计算和知...

请问此题中货币乘数如何计算?
答:回答:某年中央银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中包括3000亿的现金,基础货币投放后形成了30000亿的活期存款和15000亿的定期存款。若此时央行对活期存款实行8%的法定准备率,对定期存款实行6%的法定准备金率,且超额准备率为4%,试用多要素货币模型计算该年的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何做
答: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货币乘数主要由通货—...

计算货币乘数,要详尽的答案,谢谢高手!!!
答: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M0)+活期存款(m2的)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m0)+R(银行准备金)所以:货币乘数k=(M0+M2)/(M0+准备金存款)=(4+67)/(4+10)=5.07

怎么计算货币乘数
答: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货币乘数的确定方法:假定...

求助!货币银行学计算题
答:货币乘数=M/H,M在此题应该是定义为M1,即M=C+D,C是通货,D是活期存款;H是超能货币,即储备金+现金,H=C+Rd(存款储备金)+Re(超额储备金)则货币乘数=M/H=(C+D)/(C+Rd+Re),上下同时除以D,即货币乘数=M/H=(rc+1)/(rc+rd+re)=(5%+1)/(5%+10%+5%)=5.25 ...

关于货币乘数的问题
答:货币乘数有两种算法,第一种: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派生货币;第二种:货币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由于银行有信用创造的作用,因此银行存款有派生货币的作用!现在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正是通过减少货币乘数,减少货币流通量,达到紧缩的效果!

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方式
答: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以上就是货币创造乘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计算。货币创造乘数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提高货币创造...

如何计算货币乘数?
答:(1)活期存款乘数d=1/(r+e+c+rt·t)=1/(15%+5%+25%+10%·50%)=2 货币乘数m=(1+c)/(r+e+c+rt·t)=2.5 (2)M1=m·R=2.5x(500+200)=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