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作者&投稿:佼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四)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虽人有百手   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   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   名:说出

  D。 几欲先走   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居五日,扁鹊复见。                   B。 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                整个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三)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 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    )

  (2)岂能无怪哉?(    )

  2。 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

  (2)迎而吠之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

  1。 D    A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 C     “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 D    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B     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

  1。 B

  2。 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3。 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

  1。(1)下雨   (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   (2)冲着杨布叫

  3。 向者 / 使汝 / 白而往黑而来

  4。 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
答:文言文的朗读首先应指导学生朗读:把长句断为短句,读准文言文中“之”、“呼”、“者”、“也”的语气。采用范读、领读、齐读、分读、诵读、背读等方法,掌握文言文的语感。 经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朦胧的印象;也因此有了文言文的语感美,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

小学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
答: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离人近 及日中 :到了中午 孰 :谁 为汝 ...

小升初文言文模块专训三司马光小传
答: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2. 文言文《司马光小传》中“之"的意思 短文中三个"之“都是代词:”爱之“一句中”之“代《左氏春秋》;”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代水瓮;”同列语之“中”之“代司马光。 下附原文及注释重点: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答: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 2.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题 大自然的语言你看那天上...

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题
答:2. 小升初5篇古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组(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小升初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答:(三)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解析
答:1.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题能将各校去年以及更久以前的小升初文言文,发出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 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

小生初文言文
答:1.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有哪些 【阅读训练】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 【原文】公明仪为①牛...

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答:1. 小学毕业班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现代文古文都要,越多越好 1、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3+3=6)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 陷: 句意: (2)、其人弗能应也。 弗: 应: 句意: 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2+4+2=8)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我背着...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答:作为略读课文,目的是在学习两则文言寓言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阅读文言文,提高学生自读自悟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中的道理。学习难点是借助课后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学习要知其然又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