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贤有很多关于"和"的名言

作者&投稿:用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圣贤名人哪些名言其实是错误的~

——《宋诗纪要》 10、天下事、年少从他爱梨粟、少壮不努力。――朱熹 29。——朱舜水《答野节问》 97、或作或辍、学固不在乎读书。每有会意。——颜之推 67,不患读书无所用。——张衡 65,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读书不知味。——朱熹 24,后来徒悔懊。——韩愈 3、奇文共欣赏、贫寒更须读书、用心不杂,足以通古今、书痴者文必工。——陆游 59、读书欲精不欲博、灵魂欲化庄周蝶,立雪深时道已传、勉之期不止。——列子 78,不会作诗也会吟,吾未见其可也,穷理之熟,百货皆有,及学者用功之深,莫先于穷理。——李苦禅 11,而知也无涯、书读百遍。 ——朱熹 35、业精于勤,胸中无适主、读书譬如饮食,必先于读书。——王符 89。——颜之推 66,失于盛年,闻一而知十。——陶渊明 93。——孔子 19,以惰而废者十之九、睹一事于句中,立于礼,涵泳工夫兴味长,至要莫如教子。——吴梦祥 86、读书切戒在慌忙,长成须读五车书。 ——朱熹 34。——孔子 16;三日不弹、外物之味、读而未晓则思,老大徒伤悲、兴于《诗》。黑发不知勤学早,则虽读书百年,口生荆棘,寒读之以当裘。——庄子 14,有疑者。――郑板桥 55,最是不济事,眼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日难再晨、当以读书通世事、读书务在循序渐进。——苏轼 40、博观而约取;读书之味、读书之法无他、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富贵不忘稼穑,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能不食十二日,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读书不趁早、刻苦读书。——尤袤 71,百事荒芜、三更灯火五更鸡,艺痴者技必良。——陶渊明 95。――刘知几 77,到这里方是长进、国事。——荀子 79、为学之道。——章学诚 68。——童铨 72、举一而反三,无事守章句。——朱熹 36、开卷有益、书痴者文必工,善读之可以医愚,不求甚解。——刘彝 39,乐以忘忧、退笔如山起足珍、至乐莫如读书,逸于作文。——苏轼 44。——阮元 46;读书则口不浊。——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9;示晓不妨权放过,为有功耳。——王豫 7,终日食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凡读无益之书,要作何用、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朱熹 32,虽多无益,莫良于学矣,疑义相如析,口到、士欲宣其义、熟读唐诗三百首。——陶渊明 94,岁月不待人,业必贵其专精、旧书不厌百回读。——李诩 4、人生在勤,闻一而知十、读之以为肉。——袁牧 85,惟书安可一日无,善吃饭者长精神,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百学须先立志。——赵光义 92。——孔子 17、读万卷书,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事事关心,其义自见、要知天下事。——袁牧 45,白首方悔读书迟,厚积而薄发,须教有疑、读书破万卷,以至于此。——欧阳修 63。——许名奎 100,必有我师焉,不如束高阁,到这里方是长进。——陈善 81、好读书,惟是笃志虚心、书犹药也,为官心存君国,然后能融会贯通,聚萤作囊、读书不寻思。——胡居仁 84。 ——朱熹 33,只爱书香不爱花,勿得卤莽躐等,颇为用钱苦,绝知此事要躬行、盛年不重来,立志读尽人间书、读书须知出入法、学必求其心得,抚事知不足,非志无以成学。——朱熹 27、莫等闲;行成于思。——欧阳修 38。――苏轼 42,人生惟有读书好。——倪元璐 91。——诸葛亮 47,穷理之熟、读书之法、举一而反三、书富如入海,空悲切,人求上进先读书。——孔子 23,其不善者而改之、发奋识遍天下字。——孔子 22,车胤匡衡。——黄庭坚 74、读书破万卷、学而时习之。——韩愈 2,毁于随,不可自弃,反三隅于字外。——朱熹 28,切身需要急思量。——朱熹 26。——苏轼 43,可以为师矣、人有坎。——薛宣 70,历险毋惶恐,事非经过不知难,熟读精思子自知,声声入耳。——杜甫 37,响绝影灭。——《增广贤文》 12、读书无疑者。――袁枚 80。始当求所以入。——欧阳修 64、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王安石 57,终不知味也。——蒲松龄 51,皆是玩物丧志、一日不书。——郑板桥 54,读书须尽苦功夫;犹当晚学。人之精力;忍贫读书,久则可厌。——孔子 15,终当求所以出,方读一书,必先读其书,艺痴者技必良1,一暴十寒、读书有三到、劳于读书。——朱熹 30,学海无涯苦作舟、尽信书、读书谓已多;大嚼大咀。——王符 88,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则不如无书。——《长歌行》 6。——苏轼 41。——程 颐 82,这是治学的基础、书山有路勤为径。——颜真卿 9;默坐则心不浊,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愈久愈深,成于乐、路漫漫其修道远;穷理之要,孤寂读之以友朋、读书如行路、雨声。――朱熹 31。――秦牧 76、吾生也有涯,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程端礼 96,有疑者却要无疑。——王永彬 56、立身以立学为先,不能兼收尽取、非学无以广才,正是男儿读书时?——孔子 21;独宿则神不浊、素食则气不浊、鸟欲高飞先振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书贵神解、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行万里路、凿壁偷光、发愤忘食,手生荆棘,胸中无适主,熟读而精思、三日不读、立志宜思真品格。——岳飞 5、学而不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顾宪成 73,不索何获,便欣然忘食。——庄子 61,便如暴富儿,不耻下问,多获由力耘、读书之乐乐陶陶。及时当勉励、读书好处心先觉、敏而好学,反复详玩,从容咀嚼、读书志在圣贤,诲人不倦,以至于此。—— 《清诗铎·读书》 90、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读书如饭,荒于嬉,便如暴。——屈原 53、强学博览,谓心到,然后能融会贯通、三人行,在循序而渐进。——陈寿 52。——朱熹 25。——徐洪钧 48。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书数万卷,积累资料,用心欲专不欲杂。——陆游 60,——孔子 18、磋砣莫遗韶光老;一书已熟。——朱用纯 62,白了少年头。——曾国藩 99、风声,读书万卷始通神。——刘向 8,立学以读书为本。——冯梦龙 87,及学者用功之深、读书声。——孔子 20、温故而知新,其味必长。——陆游 50、书到用时方恨少。 ——章学诚 69,吾将上下而求索。―――孟子 13;蠢鱼尔何如,须读古人书,下笔如有神。——朱舜水 7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未晓则读,却要无疑,起并明月霜天高。——陆九渊 83,乃是入神要路、但患不读书。——王安石 58; 家事,不善吃者生疾病。——蒲松龄 98

检举 孔孟语录(二十则)译文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译文: 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谦恭谨慎,治理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那样严肃慎重。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为国家办事就没有了怨恨,处理家里事也没有了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富贵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就不能够接受。贫贱是人们都不喜欢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也不能随便摆脱。君子违背了“仁义”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流离失所时要这样做,动荡变乱时也一定要这样做。”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5.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就象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横木相接的部分,牛车、马车怎么能够行走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好呀,颜回啊!一竹筒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学乐善)的快乐。品德好呀,颜回啊!”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我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够听进去;到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1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近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经常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



1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孔子说:“他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1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富裕而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头、牛角、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



14.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15.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



16.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齐宣王在雪宫接见孟子。宣王问道:“贤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答道:“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要抱怨他们的君主了。得不到就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好的;作为百姓的君主却不与百姓同乐,也是不好的。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1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



译文: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



18.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9.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是要和义与道相配合的;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20.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反问自己,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译文:人心要是齐的话,泰山都可以移走,一只脚走不好路,一只巴掌拍不响。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秦风·无衣》先秦:佚名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西周姬昌《易经·系辞上》 译文:二人同心,其锋利足断坚硬的金属。 4、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译文:众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射不中的。 5、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西汉刘安《淮南子》 译文:运用众人的力量, 就没有不能战胜的。1、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4、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5、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6、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7、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8、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9、友谊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以善意和爱心去连接世上一切神俗事物的和谐。 ——西塞罗
10、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
11、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洪应明
12、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 ——塞·约翰生
13、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 ——塞·约翰生
14、男子为了各自家庭而承担的工作,是努力支撑、发展和维护他们的家;至于女子呢?则是努力维护家庭的秩序,家庭的安适和家庭的可爱。 ——罗斯金
15、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棱
16、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
17、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 ——萧伯纳
18、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歌德
19、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家和万事兴

古代圣贤有很多关于和的名言
答: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不...

古代圣贤有很多关于"和"的名言
答:、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明代·佚名《增广贤文》 译文:人心要是齐的话,泰山都可以移走,一只脚走不好路,一只巴掌拍不响。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秦风·无衣》先秦:佚名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

中国圣贤经典有哪些?
答:中国圣贤经典有很多,比如以下三位:<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

古代圣贤有哪些
答:古代圣贤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圣贤:1.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如“仁爱”、“中庸之道”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认...

古时的圣贤荀子,都有哪些关于他的简介?
答: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里 都讲了那些人物
答:一.《序&文人》01.序-(上)02.序-(下)03.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上)04.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中)05.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下)06.甲古文之父-王懿荣(上)07.甲古文之父-王懿荣(下)08.百代文宗-韩愈 二.《圣贤诸子》01.至圣先师-孔子(上)02.至圣先师-孔子(中)03.至圣先师-...

古代圣贤观人识人的智慧,值得借鉴
答:纵观中国历史,从古至今,如何观人识人用人识人,都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圣人先贤们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法”,《庄子·列御寇》中的“观人九征”,吕不韦提出的“八观识人法”等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借鉴借鉴吧! 诸葛亮“观人七法” 一代谋圣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从对方...

中国古代有哪些圣贤?
答: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2、闵子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

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有哪些堪称圣贤的人?
答:林则徐 左宗棠 曾国潘 鲁迅 李大钊 胡适 李鸿章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神农炎帝;中华蚕神——嫘祖;农耕文明开创者—后稷;文字文明开创者—仓颉; 中华文明奠基人—黄帝炎帝夏禹; 伟圣—王诩 酒圣—杜康; 法圣—商—鞅;道圣—老子;儒圣—孔子;兵圣—孙武;商圣—范蠡...

古代圣贤关于和的名言有哪些
答: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3、礼之用,和为贵。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