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壮族人有什么特点,请介绍包括姓氏,五官等的特点。

作者&投稿:盍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壮族人长什么样~

你是指外观还是服装?外观跟咱们都一样啊,服装不知道,直接百度图片就好啦

外柔,内刚,开始以礼待人,但一旦被激怒,就算是死他们也跟你干到底,这这是壮人的性格。

1、壮族人的姓氏以韦、黄、覃、莫、农(侬)、岑等为大姓,有许多鲜见的姓氏,如闭、婆、侬、尧、鄱、魁等。覃姓是壮族人的大姓之一。汉族也有覃姓。一般壮族覃姓读“Qin”,汉族读“tan”。

2、五官特点:面部低矮,塌鼻梁,颧骨较高,下巴较突,两眼深凹。

3、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

4、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

5、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

6、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

扩展资料:

壮族人民的饮食: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如果掺和其他材料,还可以制成许多更加味美营养的食品,如八宝饭、八宝粥、竹筒饭、南瓜饭、“彩色糯米饭”等。

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为主食。

壮族人民喜食水产,鱼蛤螺蚌,皆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蝉、蛇、禽、兽,也是壮族人民的日常佳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知道--壮族人民



广西土著姓氏是:黄、韦、覃、陆、罗、农、莫、庞、梁、蓝、雷等。

广西地域大姓:黄姓,汉族、壮族、苗族等多民族姓氏,也有客家人闽南人等。是南方一个大姓,跨地域,在广西广东是一个大姓。在广西主要集中在白色地区。

五官就是中国人的特点,肤色浅黄-棕黄色,头发较黑而发形较直,眼色多呈深褐,鼻子中等宽,鼻梁中等高或偏扁平;颧骨很突出,面部相当扁平;整个嘴部不向前突,嘴唇不厚不薄,也不前鼓;身上体毛稀少。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

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

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

古代壮族曾流行过文身、凿齿等习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提到柳州峒民(壮族古称之一)尽是文身人。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今贵港市一带的妇女出嫁时要凿去一颗牙齿,古称“凿齿”。这些风俗只在偏远的局部地区有零星流传。

扩展资料:

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壮族



壮族人的姓氏以韦、黄、覃、莫、农(侬)、岑等为大姓,有许多鲜见的姓氏,如闭、婆、侬、尧、鄱、魁等。覃姓是壮族人的大姓之一。汉族也有覃姓。
一般壮族覃姓读“Qin”,汉族读“tan”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介绍一下壮族
答: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

壮族简介
答:壮族的山歌, 歌墟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多声部的民歌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乐曲中宽阔的音域, 时而大跳, 时而委婉的旋律进行, 显露了壮族山歌的风貌。 壮族礼仪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

壮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

壮族跟汉族有什么不一样?壮族好相处吗?
答:简介: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干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和堆放杂物。近三、四十年来,这种建筑形式已有改变,实行...

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答:2、服饰:壮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男士主要穿长衫和宽松的裤子,头戴黑色或蓝色的圆顶帽;女士则穿着短衫和长裙,头戴丰厚的发髻,佩戴银饰。壮族服饰上常常有刺绣、蜡染等工艺,图案多为几何形状和自然图案。3、饮食:壮族饮食以米为主食,喜欢吃糯米饭、米粉和粽子等。此外,壮族...

广西壮族的民俗是什么,简要的描述及介绍
答:3、歌会: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衍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确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 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4、婚礼习俗: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

求壮族的详细介绍,越详细越好!(在线等)
答: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

应当如何向别人简略地介绍壮族的历史
答:龙州等地的妇女还有嚼槟榔的习俗,有些地方槟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不爱吃胡罗卜、西红柿、芹菜等。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

壮族有哪些习俗啊?作文
答: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

查阅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熟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答: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