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关于赤壁的典故和诗词

作者&投稿:杨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古诗词《赤壁》的典故和历史背景~

典故:火烧赤壁。
历史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大江东去(金.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 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 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 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千古梦? 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 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4.赤壁歌送别(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5.赤壁词/念奴娇(宋.陆游) 禁门锺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 6.水调歌头(宋.辛弃疾)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麟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 7.远游(宋.陆游 ) 壮年不作故山归,老去方知浪走非。 挂日片帆吴赤壁,嘶风疋马蜀青衣。 交游虽广知心少,香火徒勤愿力微。 堪笑只今成底事,青灯无恙且相依。 8.唐多令(唐.刘辰翁 ) 日落紫霞洲。兰舟稳放流。玉虹仙、如在黄楼。何必锦袍吹玉笛,听唉乃、数声秋。赤壁舞涛头。周郎还到不。倚西风、袅袅余愁。唤起横江飞道士,来伴我、月中游。 9.酹江月/念奴娇(宋.林正大) 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凄恻。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10.夕次旧吴(唐.骆宾王)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唯有荒台露,薄暮湿征衣。

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是在“文赤壁”湖北省黄冈市境内。而据现代考证赤壁大战应在“武赤壁”也就是在湖北省赤壁市境内。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
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典故:(成语出处)

月出东山
见《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三》韦应物(唐,诗人。以咏物诗著称)《上方僧》:“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另见《乐府·卷六十五·杂曲歌词五》鲍照(宋)《朗月歌》:“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靓妆坐帷里,当户弄清弦。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正襟危坐
《史记·日者列传》“宋、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一叶之扁舟
唐·黄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暮烟幂幂锁村坞,一叶扁舟横野渡。”

月明星稀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横槊赋诗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自言自语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杯盘狼藉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苏东坡的《夜游赤壁》典故是除“草船借箭”外最为有名了。
黄州山色赤如丹,山下江流越万年。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曹)孟德兵败相传就在这边。逝者如斯何曾分昼夜,冥灵彭祖俱(皆)成了尘烟。念至此多少人空余浩叹,只有那方外客不以为悲却能悟道参禅。
我表的是宋朝那位大文豪姓苏名轼,他真有那班马之才好似一位谪仙。笔头千字胸中还有万卷,就便是致君尧舜此事又有何难。他也曾牵黄擎苍要把天狼射,他也曾起舞弄影把酒问青天。他也曾夜烧高烛与海棠为伴,他也曾任性逍遥优游斗尊前。却谁知造物主总是别样的心意,偏要让这高人贤士(途穷)运蹇命多舛。
只因为诗文被诬身陷在乌台案,虽保存了性命却被贬谪在荒蛮。这一夜,苏东坡与客泛舟在赤壁之下,清风袭人清景正无边。良辰美景惹得众人心醉,诵句吟诗把酒更言欢。少时间,一轮明月升至在东山上,徘徊低转在斗与牛的中间。白茫茫月色罩着白茫茫的水,白茫茫江水连着那长天。浩荡荡纵一苇所如不论停在何处,飘摇摇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杯觥交错饮酒乐甚,高歌助兴扣响船舷。“击空明,桂棹兰桨把那流光溯,望美人,心怀渺渺在那天一边。”有位客携带着洞箫倚歌按曲,呜呜然江岸回应听得众人动颜。这箫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惹得那嫠妇悲啼蛟舞在深渊。东坡闻之蓦然无语,正襟危坐有语开言:我闻听君一曲若有所思,却不知如此的悲凉为的却是哪一般?
客人道,我见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去,不由得想起了三国的那个曹操小字就叫阿瞒。西望夏口东面把武昌望,郁郁苍苍不尽的山峦。想当时,他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下,旌旗蔽空有千里的战船。酾酒临江他横槊把诗赋,真是那盖世的英雄气吞河山。似这般风流的人物如今安在?只有那折戟沉沙记取流年。你与我虽不似俗人只为蜗名蝇利,亦不过如渔夫樵子往来在江边。鱼虾为侣麋鹿为伴,匏尊相属(乘)一叶舟扁。正如同粟米微流往那沧海里流注,又如同蟪蛄蜉蝣漂泊在这世间。因此一曲箫羡江水无穷江月不老,一曲箫叹人生苦短华发苍颜。
东坡闻听莞尔一笑,举头对月对客开言。君说的可是这江水与这秋月?依我看水自流转月自缺圆。君若是执一端只观它的变幻,就算是天地之变不过就在那瞬间。君若是换一端观它的不变,则物我无穷又几时会调残。这正是庄周逍遥齐物论,悟到此自可凭虚御风舞翩跹。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属你我又何必去取毫纤。唯有这江上清风与山间的明月,取之不禁用也不会穷完,这正是造物者无尽的恩赐,君与我何不惜取就在此刻眼前。一席话把客人说得欣然而笑,洗盏更酌尽兴欢颜。酒罢肴干舟中卧,全不管衣襟散杯盘乱东方既白月将残。到了这一回赤壁之下把客人劝,到后来苏东坡再游江遇孤鹤横江东来,它是衣缟裳又玄。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赤壁 杜牧
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④认前朝⑤。
东风⑥不与周郎便,铜雀⑦春深锁二乔⑧。

注释: 选自《樊川诗集》卷四。
①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②销:销蚀。③将:拿起。④磨洗:磨光洗净。⑤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⑥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⑦铜雀:台名,曹操所建,是曹操暮年行乐处。⑧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一、译诗: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削蚀的断戟。
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东吴破曹的遗物。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
那么铜雀高台春光将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另注: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如果不是东风帮助周瑜获得火烧曹军的胜利,恐怕吴国的国色大乔、小乔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
二、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考题
1、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得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赤壁》中含蓄反映诗人抑郁不平心境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曲折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感慨。
12、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后来的诗论家对于杜牧在这首诗中所发表的议论,也有一番议论。宋人许�
《彦周诗话》云:“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这一既浅薄而又粗暴的批评,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反对。
如《四库提要》云:“(许�)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这话说得很对。正因为这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按照许�那种意见,我们也可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有的诗论家也注意到了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也说:“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加以考虑的。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 (沈祖棻)
(2)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全部注释 (1)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此论兵之诗,立意奇特,不写赤壁史实,却以假设发言:若无东风助周郎,说不定战争的胜负就相反了。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历史偶然论。而另一层深意,大约是杜牧自负深知兵法,认为周瑜当时之用兵,并无必胜的把握,就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若无东风,则万事皆成徒劳矣。前人以为杜牧过分夸大了东风的作用。其实杜牧的见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战争的胜负,的确需要百虑而无一失,有一失则足以毁百虑。古今中外无数战事是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的,这其实是极普遍的真理。
(2)《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诗词: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哨遍 曹冠
壬戍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於东山之上。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如羽化登仙,乘风独立,飘然遗世高尚。客吹箫、音韵远悠扬。怨慕舞潜蛟、动凄凉。自古英雄,孟德周郎。旧踪可想。噫,水与月兮,逝者如斯曷尝往。变化如一瞬,盈虚兮、莫消长。自不变而观,物我无尽,何须感物兴悲怅。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同风月清赏。念江山美景岂可量。吾与子、乐之兴徜徉。听江渚、樵歌渔唱。 侣鱼虾、友麋鹿,举匏尊相劝,人生堪笑,蜉蝣一梦,且纵扁舟放浪。戏将坡赋度新声,试写高怀,自娱闲旷。

满江红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吴·赤壁
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曹公 陆游
二袁刘表笑谈无,眼底英雄不足图。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咏史诗·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赤壁怀古 秋瑾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相关的典故故事:
借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一家愿打,一家愿挨)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草船借箭
曹操败走华容道
连环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从古至今关于赤壁的典故和诗词
答: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赤壁歌送别 ...

从古至今关于赤壁的典故和诗词
答: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夕次旧吴 骆宾王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

关于 赤壁之战 的 古诗词,人物故事等
答: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关于赤壁之战的古诗词
答:1、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有关赤壁之战的诗词?急用...
答: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二)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云霞尚带当年赤...

有关赤壁之战的诗词都有哪些有关赤壁之战的诗词都是些什么
答:1、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处:唐代·杜牧《赤壁》。释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2...

苏轼写过关于赤壁的诗句
答:1. 苏轼写的关于赤壁的诗词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写赤壁的诗词
答:1.唐代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2、明代杜庠《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

有关赤壁的古诗词赏析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赏析:北宋神...

有关赤壁之战的古诗词或人物故事
答: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操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参见曹操统一北方战争),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修建玄武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