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诗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融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从军行

第一首王昌龄的《从军行》诗意:从军行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全诗原文: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简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第二首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全诗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碰到了青天。中原人们在胡人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伐,盼望了一年又一年。

简析:

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绘了奔腾入海的黄河与高耸入云的华山。这两处标志性景物,代表着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此时尚被金人统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渴望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三首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写出了作者听到捷报后急于回乡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全诗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简析:

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诗意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诗意分别如下: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中心:表达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悠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中心:表达了诗人对两个小孩子玩耍中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3、《清平乐村居》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上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温柔的南方口音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的夫妻。老夫妻的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小儿子调皮可爱,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中心: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诗人向往人情之美的生活之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诗意是什么?
答:第一首王昌龄的《从军行》诗意:从军行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全诗原文: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的古诗词是什么?
答: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诗意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诗意分别如下: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没看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而来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也没脱,就躺在月夜下的露天地里休息了。中心:表达作者心灵...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诗意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原文及...
答: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分别是《从军行》、《送元二使安西》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从军行 原文:[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 ...
答:《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春城败象,饱含哀叹;抒思乡之情,充满离愁.反映诗人忧国思乡之情.《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_百度知 ...
答:《从军行》——王昌龄的边塞赞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金甲磨穿的决心,只为破敌楼兰,誓言不辱使命,归还边疆。盛唐诗人王昌龄,以“七绝圣手”之誉,用诗笔刻画戍边将士的铁血豪情,此诗即为见证。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的胜利喜悦在...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9出现的地名
答:”(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王昌龄的《出塞》)其中,“黄河”、“海”、“龙城”是涉及地名的词语。《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诗文。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组词
答:五年级下册第九课《故事三百首》课后词语组词和拼音如下:1、rèn仞 (1)千仞 (2)百仞 2、yue岳 (1)五岳 (2)岳父 3、jì蓟 (1)蓟县(2) 蓟北 4、tì涕 (1)鼻涕(2) 涕泪 5、cháng 裳(1) 霓裳 (2)黄裳 6、xiang襄(1)襄助 (2)襄阳 7、mó摩(1) 摩擦 (2)观摩 8、...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答:站上讲台这几年,最害怕的就是古诗。因为古诗看似简单,要讲出韵味,讲得出彩还是挺难的。每一次讲古诗时,都特别想突破“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这一模式,想把古诗讲出特色,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但是每一次都会尴尬万分,草草收场。五年级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按照课时计划本应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中的五千仞岳是什么意思
答:是指华山,这里是形容华山非常高的意思。五千,是虚指,形容非常高;仞,是长度计量单位,古时八尺或者七尺叫做一仞。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白话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的三首诗不同点是什么?
答:三首都是描写童年美好时光的,但是前两首是诗,后面是一首词,还有作者分别是唐朝和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