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游记——莫斯科见闻

作者&投稿:诸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 | 林 艾

随着国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出国 旅游 再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奢望的事情。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八日游五千元,我们便开始了俄罗斯之旅。这次出游乘坐的是俄罗斯的航班,从呼和浩特机场起飞已是傍晚七点三十分,飞机一直向西北方向飞行,导游告诉我们大约七个半小时达到莫斯科。由于第一次长时间乘坐飞机,觉得憋屈难熬,企盼着早日到达这个神秘的国家。

对于我这个看着《列宁在1918 》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役》等前苏联影片长大的中国人来说,俄罗斯是我出国游的第一选择。我想近距离体验一下这个领土广袤性格直爽的国家和民族。我的座位靠近机舱的窗口,晴朗的夜空没有一丝云彩,我不时遥望远处的大地。已经飞行了三个多小时,应该在俄罗斯的国土了。机舱外偶尔闪过稀疏的灯光,苍茫的大地更加黑暗。不像我们国家不时掠过犹如一条条犹如金色项链般的路灯,或者像燃烧着火焰般亮光的城市。

晚上八点左右送过米饭炒菜后,大部分旅客昏昏欲睡,闭目养神。夜间十二点以后,空姐们又把一盒盒热乎乎的面条递到了人们的手中。大家睁开双眼面面相觑,半夜三更还真没有吃夜宵的习惯。这桩小事也充分说明了俄罗斯是一个按照规矩办事的民族,不管你是吃与不吃,该做的事情必须做完。

眼前终于出现了一片望不到边的灯光,机舱的中文广播让乘客们系好安全带,飞机大约再过二十分钟就要降落。人们极为兴奋,纷纷整理物品,准备踏上俄罗斯的大地。我望着窗外与飞机逐渐平行的房屋,并没有感觉与地面摩擦,飞机已经着地,经过一段距离的滑行,飞机平稳停下。导游说俄罗斯大型客机驾驶员,大部分都是退役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们技艺高超,把我们安全运送到了目的地,让大家拍手谢意,随后旅客们鱼贯而出。过道不时有中文标志,看来国内传说普京总统与日本安倍首相争夺中国客源并非空穴来风。日本还需办理签证等手续,俄罗斯免签,大量的游客对拉动当地的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俄罗斯与我们都是一带一路的友好国家,今年又上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前来 旅游 观光的一定更多。我们这趟航班全是中国人,足以说明俄罗斯的魅力有多大。

在出入境关口办理入关手续时,发现部分蓝眼睛,白皮肤外国人身着短裤体恤衫,不是说这里的气温比国内低吗?老外穿得如此单薄怎么回事呢?临行前老伴咳嗽不止,女儿把厚衣服都找了出来,一个羊毛披肩,还是我临行前抽了出来,数九寒天又能穿多少呀?

出了候机楼感觉凉意阵阵,毛衣穿在身上正好。看来“老毛子”确实不怕冷,人家不喝热水锻炼的体魄确实不一般。大巴车向市区进发,眼前不是掠过一幢幢欧式建筑,让人感到振奋和新奇。我们一行三十多人没有一点儿困意,莫斯科与北京有五个小时的时差,此刻,我们国内的太阳有一杆子高了,早该起床吃早餐了。

这家四星级的酒店足有五六百间房屋,偌大的前厅满是办理住宿的游客,听口音有广东的,有河北的,还有山西的,相互打问了一下,他们报团费用比我们高不了多少,真不知道如此价格旅行社还怎么盈利。

道听途说俄罗斯的办事效率不高,此刻得到了真正的验证。柜台里边就两个工作人员,因为是落地免签,游客需要把护照抵押在下榻的酒店,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办理。好在吧台和敞开的酒吧有不少蓝眼睛、高鼻梁的青年在喝啤酒,桌上并没有下酒菜。朋友们见面相互拥抱,气氛热烈但并不大声喧哗。导游说普京总统有令,夜间十一点以后禁饮白酒。尽管俄罗斯是一个嗜酒的民族,但谁也不想触犯底线,以失去自由而以身试法。办理登记手续虽然将近一个小时,但一直欣赏俄罗斯年轻人的夜生活,并没有感到时间太长。

第二天早晨八点用过早餐,大巴车拉着我们参观了莫斯科郊外的谢尔盖小镇的东正大教堂,如同庄园般的教堂富丽堂皇,教堂里的屋顶彩绘鲜艳,部分墙壁也像圣彼得堡的冬宫、夏宫、琥珀宫一样用金箔装饰。宗教在这个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堂地狱对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午饭在莫斯科的一家中餐馆就餐,随着中国游客的剧增,中餐馆也像雨后春笋般的诞生。这里不但有米饭炒菜,还提供热水。不像国内传说凉水灌得跑肚拉稀,不过西餐凉牛奶我从来不敢“以身试法”,俄罗斯厕所收费,有的还是自动投币,这些笑话以后再陈述。

下午大巴车拉着我们直奔莫斯科红场,红场比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小多了,地面由半尺见方的石头铺设,导游说这种石头插入地下一米多长,能承受阅兵坦克等重型装备的碾压。红场上一群少年儿童与身着民族古装的人在互动,好像是用童话故事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莫斯科红场游人也不多,显得宁静祥和。紫红色的列宁墓旁执勤的两个军人休闲漫步,列宁墓没有对外看放,只能默默地怀念这个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 主义国家的领袖了。

俄罗斯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二战纪念碑和纪念馆,还有著名将领的雕塑。最让人震撼的当属莫斯科红墙下熊熊燃烧的火炬了。二战期间两千七百万俄罗斯人付出了生命,这里埋葬的只是一个头颅,把这个无名头颅埋葬在这里,象征着每一个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俄罗斯人。这里的火焰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长明不熄。与列宁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名墓旁有身体笔直,双眼目视前方的军人守护。

俄罗斯的军事节日每年多达三十六个,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俄罗斯还在胜利日举行红场阅兵仪式,参加阅兵的队伍从左边进,通过红场后就散队,对交通影响甚微。隆重庄严的阅兵对全民的国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无名烈士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场执勤的军人虽然穿军装带枪支,但悠闲散步的样子,一点儿都不威武凶猛,更像礼仪军人。占地二十六公顷的克里姆林宫,毅然屹立在红场西侧已达八百多年,这里有许多宫殿、教堂和办公大楼,陈列着历代沙皇积累着千万件财宝。精美的教堂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与俄罗斯东正精神糅合的精心杰作。

克里姆林宫的城墙是红色的,与之一墙之隔的俄罗斯 历史 博物馆也是红色的。在俄罗斯的 历史 进程中,红场一直称为“新空地”或“燃烧之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的中心。这里宏伟气派造型别致的大楼比比皆是,全欧最大的购物店就在红场的对面。与我们国内游人密集不同,红场周围的街道游人稀少。在离红场不远的草地上,就有两个相似流浪汉样子的男子酣睡着,也并没有警察过来干涉他们。

波光粼粼的莫斯科河像一条蓝色的丝带,静静地从古老的红场边流过,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和众教堂巨大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古老建筑和现代化大厦在白桦树丛中时瘾时现,异地风情无不让人流连忘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还是值得朋友们前去看看。(待续)



俄罗斯游记——莫斯科见闻
答: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八日游五千元,我们便开始了俄罗斯之旅。这次出游乘坐的是俄罗斯的航班,从呼和浩特机场起飞已是傍晚七点三十分,飞机一直向西北方向飞行,导游告诉我们大约七个半小时达到莫斯科。由于第一次长时间乘坐飞机,觉得憋屈难熬,企盼着早日到达这个神秘的国家。对于我这个看着《列宁在1918 》和...

高尔基简介资料
答:1931年,高尔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陀斯契加耶夫等人》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写了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高尔基的简介
答: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高尔基生于俄国解放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在解放运动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步入文坛。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以及作家来自底层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高尔基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899)的一...

《红与黑》的作者是谁?
答:• 1830年11月15日,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在法国巴黎问世以后,在毗邻的德国和遥远的俄罗斯立即引起了两位文学天才的注目。耋老的歌德认为它是斯丹达尔的 “最好的作品 ”,并称赞作者的 “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 深刻见解 ”;青年托尔斯泰 “对他的勇气产生了好感,有一种亲近之感 ”。 • 而在本国...

结合一部作品阐述启蒙文学的特点
答:拉季舍夫(1749年-1802年)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他曾被沙皇流放西伯利亚,写成名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体现了俄国启蒙文学的最高成就。 五、影响 启蒙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正是由于启蒙文学和作为哲学、思想、政治潮流的启蒙运动结合紧密,因此启蒙文学无论在思想的深度还是体裁的广度上...

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格列佛游记〉〉150字故事梗概!!!_百度...
答: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斯压究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卡镇也...

《东方见闻录》的作者,朝代,内容简介
答:《东方见闻录》一般指《马可·波罗游记》。作者马可波罗。是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游记》由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由狱友写成。《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中国,影响极大的著作,描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

高尔基个人简介
答: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俄语:НижнийНовгород,英语:Nizhny Novgorod)。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