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宋朝当吃货

作者&投稿:全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

一箪食,一瓢饮 , 都是造物主的馈赠 。

如果不懂吃吃喝喝,食物于人,不过是种饲料。

古往今来,聪慧的中国人最懂得如何犒赏味蕾,若要问起哪一朝吃货最有口福,非宋人莫属。

无论是烩、炸、炒、炖等烹饪技法的普及,还是盐、醋、花椒、豆豉等配料的运用,乃至层出不穷的珍馐齐聚,俨然在社会各界掀起一股空前绝后的美食风潮。

雅致的宋人不仅爱吃、会吃,还促成了厨具、家具的改良,并形成一套分工有序的后厨制度。

自宋朝起,一日两餐开始向一日三餐过渡,分食制的地位逐渐被合食制取代。没有宋朝,中国的饮食史上就要失去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国学大师 陈寅恪 先生,在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 中写道:

宋朝,从来都是一个被低估的王朝,因其与辽、金、西夏等北方民族纷争不休,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让后世只记住了它在军事上的孱弱。

殊不知,宋朝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

据史料统计, 宋神宗时期 ,国库年铸币已达 506万贯 ,而唐朝在 开元盛世 ,年铸币为 32万贯 ,近16倍的数据悬殊,足以证明宋人的富有。

有了稳固的经济基础,政府不差钱,百姓能安居乐业,才会对生活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先满足的,自然是胃。

宋朝的伟大,不仅在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割据,还着实解决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温饱问题。

纵观前朝,华夏大地爆发了几次饥荒,方圆百里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触目惊心。宋太祖赵匡胤建朝后,当即制定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其子孙也都将此方针认真贯彻执行。

对比可知, 唐朝 平均每亩粮食产量为 1.5石 ,到 宋朝 已提升到 2石 。值得注意的是, 唐朝1石约53千克,宋朝1石约97千克 。

在 《宋代经济史》 一书中,作者 漆侠 也做过计算,宋人垦田面积达7.2亿亩,南方水稻每亩产量约176千克,北方小麦每亩产量约89千克。

产量的巨大突破,离不开历代君王采取的有效措施:设置农官、劝导农桑、兴修水利、开辟荒地、奖励种树和种桑、推广农业革新等。

为了让人们不挨饿,吃到上乘粮食,皇帝们纷纷做出了表率,最突出的案例莫过于 宋真宗赵恒 。

当时, 越南 使臣向中国进贡的贡品中,有一批优良种子,唤作 “占城稻” 。

宋真宗 没有立刻向地方推广,先是在宫殿内开辟的田地里试种两年,发现其耐旱、生长期短、适应性强,遂将种子交给地方官员,从福建开始播种,尔后又传给江淮两浙,乃至河南一带。

除了占城稻,北宋年间还引进过 高丽的黄粒稻 、 印度的绿豆 等。为了让新品种更快流通全国,政府不仅颁发了一系列 劝农诏书 ,还出台过 免除农业税 的诏令。

农民不仅有田种,餐桌上的菜品也越来越丰富,吃饭不再只为饱腹,并逐步演绎出一种美学。

宋人有多爱吃,翻开 张择端 的传世之作 《清明上河图》 便可领略一二。长达5米的画卷,生动还原出东京开封府的民风气象。

各色人物穿梭于街道码头,车轿骡马忙碌不停,大小船只停靠在岸,高大的城楼屹立在市中心,两侧房屋鳞次节比,大城气派跃然纸上。

在画卷近100座楼宇中,至少有45家经营餐饮业的店铺,如 茶坊、酒肆、面店、肉铺 等,甚至还出现了 “外卖小哥” 。

只见,一个小伙计一手端着餐盘,慢步向前,不知要为哪户人家送去刚做好的饭菜。那时的国人已能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是何等超前!

宋人爱吃什么,在 《梦梁录》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等经典著作中,已罗列出长长的清单。

譬如 面条 ,宋人唤作 “汤饼” ,有笋泼肉面、盐煎面、罨生软羊面;再如 馒头 ,宋人称为 “蒸饼” ,有羊肉馒头、蟹肉馒头、笋肉馒头;糕点更是五花八门,有重阳糕、栗糕、梅花饼、胡饼……

有趣的是,宋人将现在的 饺子 称作 “馄饨” ,而我们如今所说的 馄饨 ,则叫做 “馉饳” 。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还吃上炒米。富贵人家追求食物的精细;对平民来说,一碗菜羹汤,一块油煎豆腐,也能吃出满足感。

最不可思议的是,宋人居然也爱 “深夜放毒” 。

众所周知, 大唐王朝实施禁夜令 ,每晚以鼓声告知百姓,“禁夜”开始,不得私自外出活动,违令者将处以责罚, 一年中仅有3天不禁夜 。想在夜晚出门喝酒搓饭,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若你穿越到宋朝,便可如释重负了。

逛过宋人的 夜市 ,方知吃货天堂应在此处。没有营业时间的限制,宋人的夜市一般到 三更才结束,五更天又早早开张 ,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且价格不贵。

根据时令不同,店铺也会推出 时令菜单 ,炎热的夏天有诸如 荔枝膏 、 梅子姜 、 砂糖冰雪冷元子 这般开胃甜品;到了寒冷的冬天,人们吃 兔肉 、 野鸭肉 、 烤猪皮 等滋补食材。

说到肉食,就不得不提一道名菜—— 东坡肉 。

大文豪 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发现当地的猪肉极其鲜美,却很少被人食用,于是创制出 红烧肉 ,并将烹饪技巧写进了诗里:

与苏轼有关的美食还有很多,例如 东坡肘子 、 东坡豆腐 、 东坡凉粉 、 东坡茯苓饼 、 东坡芹菜脍 、 东坡墨鱼 、 东坡羹 等。

作为资深美食家,苏轼在开发新菜品的同时,也曾热心地为一位卖馓子的老妇人出谋划策。

老妇人手艺精湛,只因店铺偏僻,无人来买。于是,苏轼赋诗曰:

因为这首 《戏咏馓子赠邻妪》 ,老妇人的生意从此兴旺起来。馓子的味道究竟如何,我们已不得而知,但透过苏轼的文笔,仿佛能感知到千年前的那份酥脆香甜。

像苏轼这样喜爱钻研饮食的士大夫不在少数。

在汲取民间制面精髓的基础上,北宋初年学者 郑文宝 也为人们贡献了一款别致的美味—— 云英面 。

云英面的做法颇为讲究,用料有 藕 、 莲 、 菱 、 芋 、 鸡头 、 荸荠 、 慈菇 、 百合 等。

先将上述食材混合,瘦肉蒸至烂熟,待风吹凉,在石臼细细捣碎,加入四川所产的糖和蜂蜜蒸熟,继续倒入石臼轻捣,使糖和蜜与之拌匀,随后取出一团,冷却变硬后,用刀切着吃。切下的薄片酷似雪花,这便是 “云英面” 名字的由来。

一碗稀松平常的面,也能融合如此多食材,的确费尽了心思。其实,在云英面的制作方法中,已经能看到 山西刀削面的影子 。

每一种美食的诞生,都离不开前人的成果。一传十、十传百,云英面得到了无数食客的青睐,后来被纳入宋代食谱之中。

权臣 蔡京 对美食的狂热,也有例可证。相传,他 在开封宴请下属 品尝 蟹黄汤包 ,一顿饭局就花掉了 1300余贯 钱,相当于一个月的薪资。

在蔡京的府上还组建了一个水平顶级的厨师团队为其服务。 《问奇类林》 就有相关记录, “宋代太师蔡京,有厨婢数百人,庖子十五人……”

不止是蔡京,官宦人家的后厨也都是相似的配置,只是人数或多或少。不同于他朝,宋朝的名厨多以女性为主。

诸多职业中,属厨娘身价最高,而她们在后厨的分工十分明确,有的只管切丝,有的只管摆盘,每一道工序均做到极致。

若非极富权贵,一般人家用不起厨娘。 有时,为了请到一位好厨娘,纵然官居太守,也得用轿子体面地去迎接。

再看厨娘开出的食材清单,一顿饭的花销就相当于购买几匹上好的绢。长此以往,有多少家底经得起这样的日常消耗?

每逢盛大宴会,就到了大户人家的 “四司六局” 大显身手的时候。

“四司”包括 帐设司 、 厨司 、 茶酒司 、 台盘司 ;“六局”包括 果子局 、 蜜煎局 、 菜蔬局 、 油烛局 、 香药局 、 排办局 。从歌舞伴宴到换汤斟酒,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已然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

在宋人的席面上,有一种区别于前朝的特殊现象,那就是人们可以围坐一桌,享用佳肴。

遥想春秋战国时期,食物均摆放于低矮的木案,用餐时须席地而坐,每人一份,互不干扰。这就是 沿袭了一千多年的分食制 。

尽管分食制更合乎礼法,但如果阖家团圆,不能齐聚在一张桌上吃饭,多少显得人情冷淡。

随着时代发展和思想的解放,饮食文化越来越贴近世俗, 高桌大椅 出现了,便捷的 合食制成为主流 , 精致的碗筷餐具一应俱全 。

可贵的是,宋人已十分注重饮食卫生问题,严格规定 使用公筷夹菜 。

根据元朝人孔齐在 《至正直记·止筯》 的记载,宋人桌上有三件必备餐具,一是 “筯瓶” ,相当于筷桶,用来装筷;二是 “止筯” ,用来搁置筷子,不可让筷子直接接触桌子;其三是 “渣斗” ,用来盛放肉骨鱼刺,以保持桌面干净。

有了合食制的形制,以及公筷意识的增强, “火锅” 在宋朝的走红,并不是意外,而是水到渠成。

在南宋文人 林洪 所著 《山家清供》 一书中,就载有一种名曰 “拨霞供” 的食物。

两宋文人都偏爱吃野兔肉,用筷子将切成薄片的兔肉在热汤中反复拨动,不一会儿,肉色就变成云霞般的色泽,蘸上酱汁食用,滋味异常鲜美,可不正是 涮火锅的雏形 ?

相比“火锅”,更新奇的烹饪方式 “炒” 横空出世。自宋以前,中国人做饭以蒸、煮为主,用的多是可再生的植物燃料。

到了宋朝,工商业蓬勃发展,对燃料的需求越来越高,植物燃料显然无法满足供应,采煤业便火爆起来,煤炭成为备受宠爱的新能源。

与此同时,宋代的金属冶炼术日趋成熟,先前多运用于打造农具和武器的铁,渐渐被工匠们大量用以制造炊具。

伴随铁锅在民间的流行,也为中华炒菜提供了发展基础。寻常人家颠勺炒上几盘家常菜,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今天,我们习惯将中国菜划分为 四大风味 和 八大菜系 ,四大风味即鲁、川、粤、淮扬;八大菜系则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福建菜。

宋朝如此崇尚美食,又岂会没有菜系之分?

宋人的分法较简单,主要有 南食 、 北食 和 川饭 。

“川饭” 是一个令人倍感亲切的派系。四川人无辣不欢,大抵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因。只不过,辣椒是明朝时由美洲引进,被大众所接受则是在清朝。 没有辣椒的宋人吃的到底是什么“辣”?

葱、姜、蒜、韭菜、芥菜、胡椒……只要能够提供辣味的食材,都被纳入厨房。最常用的川椒是花椒的一种,口感比普通花椒更强烈。

早市上,人们食用 姜辣汤 ,由姜和芥菜提供辣味,再以胡椒提升舌尖的麻感。清早出门,一碗下肚,有提升醒脑的效果。到了夜市,小贩们则售卖 “辣菜饼” 、 “辣骨头” 、 “芥辣瓜儿” 等特色小吃,生意格外火爆。

烧、烤、炒、爆、溜、炖……在宋朝基本成型;荤食、素食、面食、茶食……在宋朝争相斗艳。

文字是苍白的,历经千年洗礼,一些秘制风味失传了,味道江湖里的奇闻异事也逐渐被人遗忘。但若时光可以倒流,大快朵颐之余,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时代?

宋朝,终究是一个充满遗憾的王朝,虽可视作实现了大一统,版图却不及汉唐时期辽阔,边疆一带还总是战事不断。

宋朝,也是一座不容小觑的文明高峰, 宋瓷 的极简素雅、 宋词 的独树一帜、 书法 的风骨卓群、 绘画 的惊艳于世,处处彰显大国风范。

重文轻武、富而不强,受尽欺压,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物产丰饶,土地肥沃,养活得起1亿人口,也是不容置疑的铁证。

如若宋朝没有被蒙古人所灭,工商业的兴旺得以持续下去,或许中国将比欧洲更早进入工业革命,也未尝没有这种可能。

历史的转轮从未停歇,两宋的兴衰荣辱早已定格。不论世界怎么变,一茶一饭,一日三餐,依旧是不变的主题。

当我们捧起手中的碗,细细咀嚼生活的滋味,想象千年前的市井里巷,一声声吆喝叫卖的小商贩挑着扁担前来,一批批闻声而来的食客排起长队,总会忍俊不禁。

“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 这是宋人的风尚。

活在当下,品味今朝,而今我们所收获的,不仅是饕餮盛宴,还有远胜于宋朝的国富兵强。生在太平盛世,子民安康,无灾无难,可丰衣足食,把酒言欢,对吃货来说,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重回宋朝当吃货
答:可若你穿越到宋朝,便可如释重负了。 逛过宋人的 夜市 ,方知吃货天堂应在此处。没有营业时间的限制,宋人的夜市一般到 三更才结束,五更天又早早开张 ,吃的、喝的,应有尽有,且价格不贵。 根据时令不同,店铺也会推出 时令菜单 ,炎热的夏天有诸如 荔枝膏 、 梅子姜 、 砂糖冰雪冷元子 这般开胃甜品;到了寒...

您要是穿越回宋朝能吃到啥?这是个问题
答:除此之外,土豆、玉米、南瓜、洋葱、西红柿、红薯这些统统没有。所以若是你穿越到宋朝,可千万不要点什么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来下饭。综上所述,宋朝时的菜品不如我们现在丰富是肯定的,但也算是很繁多了。若你有机会回到宋朝,那还是得去吃一吃的。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穿越回宋朝,此时的你饥肠辘...

宋代菜名装腔作势,为何成为文艺吃货的速成标配?
答:下面说的不是这么红火的,有名的大佬们,而是一位特别小众的,有趣的吃货林洪,在宋朝,想要在美食界不出众又能够彰显个人的品味,选他就对了。单独提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人都会一脸懵逼,因为这个名字不仅烂大街。在历史长河的知名度实在是太低了,其实他有两个显著的身份。当时的他是南宋时期的人,...

《宋朝小日子》【宋朝美食】哇,真的是吃货的黄金时代
答:羊肉等食材剁碎,以猪网油包裹,油炸,宋朝人称这类食品为“签菜”。腌制的食品,宋朝人则称为“鲊”,羊肉、鲜鱼、虾蟹、鸡鸭、雀鸟、鹅掌,都可腌制成“鲊”。宋朝有一道很美味的腌渍食品,叫做“旋鲊”,旋,旋转的旋,快速的意思,这是一种用食盐、酒糟等调料短暂腌渍后马上食用的美食,跟今天广东菜中的生腌血蛤、...

在古代,当一个吃货有多难
答:”《水浒》中确实可以,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只有宋朝的梁山豪杰们可以大啖牛肉,其他朝代的想吃,没门!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牛是重要的耕种劳动力,不能随便宰杀。平民更是连想都不要想吃,除非是某些领导阶级,方能吃到“特供”的牛肉,所谓:“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

盛产“吃货”的宋朝,是咋个吃鱼的?
答:宋朝,这个饮食文化盛行的时代,让我在小说中读到关于宋朝人制作美食的细节后,不禁对自己的“吃货”称号产生了怀疑。其中,鱼作为以鲜闻名的美食,当宋朝人与鱼相遇,便诞生了许多令人垂涎的佳肴。首先,要数莲房鱼包最为精致。听到这个名字,仿佛已经能感受到莲叶的清香,搭配上肥美的鱼肉,真是一种...

宋朝最著名的吃货,推荐了四道菜,哪一道把你看馋了吗?
答:松江鲙是指松江鲈鱼,鲙是刺身的意味。中国古时候已有吃生鱼片的好习惯,而宋朝时期,将鲈鱼制成刺身,备受大家的喜爱。吴江平一带是指浙江,池河靠湖,海产品诸多,主厨们深暗鱼类的烹调方法。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风景优美的歇息处,吃了大厨师切出的松江鲈鱼刺身,随后喝茶谈笑风声,赏析山中山泉水,...

盛产“吃货”的宋朝,是咋个吃鱼的?
答:说实话我在了解到宋朝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盛行的特点是在小说中看到的,看到里面描写宋朝人制作饮食的一些细节后再不敢说自己算是个吃货。而鱼这种食物,以鲜闻名,宋朝人和鱼碰在一起,便产生了如下效应。比如说莲房鱼包这道菜,只听这个名字就好似已经闻到了莲叶清香的味道,配着肥美的鱼肉,十分精致好...

都说宋代吃货多,宋代大臣宴会在吃上到底有多讲究?
答:宋朝还有一种叫“四司六局”的机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包括布置“看菜”而且他们也要给官方安排宴会,也为民间办理宴席提供市场化服务,所以“看菜”这种饮食礼仪还是从宫廷传入民间的。当然,宋朝的大臣不但吃饭讲究,有的吃相也很重视,当时的大诗人晏殊,虽然饭量很小,而且他每顿饭只吃半张薄面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