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素公名谦,自延益,其先河南人。 译文

作者&投稿:圭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阅读,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的翻译~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考中进士甲科,任将作监丞、通判同州,迁升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磨勘司。任京西转运副使,上殿辞别皇帝,并且上言说:“臣父母家(住)在洛中,就在所管辖地区,得以侍奉父母饮食生活,所服的汤药是圣主的恩泽。 ”真宗于是赐诗施恩送行,以羊酒束帛让他探访家人时作为贺礼。
王随迁升淮南转运使,父亲去世,服丧未满就 加以起官复职。当时连年饥荒,王随敕令部属拿出官府的钱,借贷给百姓购买种子和粮食,年中折算交纳绢来抵债,流亡雇工大多重又投入劳作。调职河东转运使,三次迁升至刑部员外郎 兼侍御史知杂事。提拔为知制诰,因不擅长制令言辞,出任应天府知事。有一天,皇帝对宰相 说:“王随治理南京太宽松。”王旦说:“南京,是大城市,王随处事散漫,不能镇守。 ”改任扬州知事。 仁宗为太子时,担任右庶子,仍主管开封府的事务。周怀政被诛,王随自己陈说曾经借给 怀政白金五十两,削去知制诰,改为给事中、知杭州,乾兴初年,又降为秘书少监,调职通州。 因为州中缺少学子,就迁徙孔子庙,盖起学舍,州里的人十分高兴,送子弟入学。王随母亲去世,丧期未满就起用为光禄卿、知润州,调职江宁府。当年发生大饥荒,转运使下令江宁府拿 出平仓米,按照人口每天给一升,王随搁置不执行,说:“百姓饥荒的原因,是兼并囤积籴米, 以追求高价。 ”于是将官粟大量售出,来均平价格。 王随复任给事中,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秦州知州。有犯罪逃到蕃人部落的秦地士卒,戎人就把他们当作奴隶畜养,稍不如意,又将他们带到官府求赏,以前这样犯罪的人大多处死。王 随下命令能够自己回来的免于死罪,任凭他重新隶属军籍,因此有很多回来的。王随又建议请 求增加蕃人部落地区士卒,拨给荒废的陷马地,招募百姓耕种。王随因事获罪,调任河南府。明道年间,任江淮安抚使,回朝授官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请求与同列大臣每日献上前代名臣规谏的一件事。议事者认为不是辅政大臣的职责,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王随担任宰相一年,无所立议倡明。与陈尧佐、韩亿、石中立一起执政,多次争论事情。正值灾异屡屡出现,谏官 韩琦上言,四人都被免官。
王随表面看来似乎方正严厉,而治理失于宽松。晚年更是急躁,动辄辱骂别人。性喜佛法, 仰慕裴休的为人,但风节操行却比不上。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君子多之 多:赞赏
B.以市恩泽 市: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向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3分)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3分)
参考答案
1.C
2.C
3.D
4.(1)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决心用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2)皇上说:卿所说的正确。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解析】
试题分析:
1.凡数千百言意为(奏文)总共有几百上千个字。凡:总共。所以选C。本题难度不大。
2.①白居易年轻时所写文章的特点,还未做官进谏。⑤是中书舍人王涯的上疏内容
3.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没有替白居易求情,反而是落井下石。
4.要注意关键点:(1)自以的以,贮;(2)是、由是、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 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 (808)五月,官拜左拾遗。白居易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主上,自己被破格提升,决心竭尽生平所贮积的才识,仰报圣恩。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
又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欲典押,需钱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深以为然。
皇上又欲加授河东王锷以平章事,白居易谏道:宰相是陛下辅佐之臣,非贤德良材不能居此位。王锷勒索民财进奉,为换取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陛下得了王锷进奉,便授他宰相之位,这对我圣朝极为不利。此事便作罢。

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极其恳切。接着又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数百上千 言,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皇上大都听取采纳了。惟独谏吐突承璀之事言辞太尖锐,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 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陛下 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皇上说:卿所说有道理。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元和五年(810),例当改授官职。皇上对崔群说:白居易官卑俸薄,限于资历地位,不能超等提拔,愿任何职可听其自便奏来。白居易奏道:臣听 说姜公辅原任内职,请求做京兆府判司,为的是奉养双亲。臣有老母,家境贫穷奉养很差,请求像姜公辅一样。于是,授白居易京兆府户曹参军。元和六年 (811)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圭阝。元和九年(814)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雪国耻。 执政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他母亲因看花堕井而死。白居 易所做《赏花》及《新井》诗,十分有伤于教化,不宜大庭广众之中传播。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此 事,说根据白居易所犯过错,不宜让他治理州郡,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于忠肃公名谦,字延益,他的祖先是河南人。

忠肃是于谦的谥号。

你打错字了

于谦,字廷益,其先祖为河南人。二十三岁时举为进士,朝廷拜于谦为江西道监察御史[8]。于谦为人风骨秀峻,音吐鸿雄[9],每于宣庙之前奏对[10],陛下往往专神倾听。当是之时,顾端(谥曰肃,故人称肃公)受任长台之事职[11],其治御下属甚为严厉,然而独识赏于谦之才,以为自己实弗如于谦也。于谦为江西巡按,辩一诬状,解出数百人,使免于冤死。藩国挟和买为市廛害[12],于谦按查惩瑟之,一方清涣,宛若洗涤,民间颂声满道。既归京师,复偕同锦衣卫官校共搜捕官河之匿私盐业者[13]。于谦所按查稽核,于贵要佞幸权势者不稍避。 御驾扈从驻跸乐安州[14],汉王高煦既已缚身覆面见陛下[15],陛下终命于谦数汉王罪状,于谦肆口而成,其言皆正大剀切肃然法理[16]。高煦俯首战憟,维自称罪当万死而已。陛下大说,还师第赏钞币与大臣同。久之,廷议增补各部右侍郎[17],督治诸兵镇粮税,兼练士卒并抚慰百姓。陛下手书于谦姓名付于吏部,于是吏部超格拜于谦兵部右侍郎,兼治河南、山西。于谦奉玺书以往,时年仅三十三,世人皆荣耀之。 于谦感陛下知遇之恩[18],夙兴夜寐,拊循查视存问郡邑[19],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岁饶则多出官帑银[20],籴民余粟归于仓庾[21];岁欠则吐仓庾之粟,减值价以粜卖。公私得相赠,而于下民尤利。齐秦民饥乏食,徒入河南者,于谦令乡邑各给田亩有数,于其初始则与之牛、种,而于其次后辄责任其税赋,毋令与当地土著相混淆。大河其势将崩,于谦厚筑堤障栏之,多植榆柳其上。每五里有亭,亭有长暨卒,责以修补。乃至于凡所过,经由官道,俱督责种树,间凿井以荫行者而饮渴者。 其在山西,则以大同在塞外,巡按御史不能至其地,往往玩狎,请别设御史,并上谷治之。而又尽夺大同镇将之役卒垦私田者为官屯,边用充溢。谦于吏术民事,无所不精剀,而尤以足兵食、明举措、振纲纪为急。当是时,居政本者三杨皆重于谦[22],所奏请,朝奏上,必夕即报可,以是于谦得行其志。他措置多遂意,朝廷著谦为甲令。满九岁,谦迁左侍郎[23],食二品俸禄,得封其父母。 谦既为官久,威惠流闻。尝轻骑自河内历经太行[24],而盗贼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盗贼皆大惊散,且逃且曰:“不知为我家于谦公,死罪,幸公赦我。”谦异。谦数屡当入朝议事,人谓谦,即不橐金银往,宁无携一二土产物,如合芗、干菌、裹头之类,足以充内交际耶?谦笑而举其两袖,曰: “吾惟有清风而已。

于忠素公,名谦,字延益,他的先辈是河南人。

于忠素,又叫于谦,字延益,祖先是河南人.

于忠素公名谦,自延益,其先河南人。 译文
答:于忠肃公名谦,字延益,他的祖先是河南人。忠肃是于谦的谥号。你打错字了 于谦,字廷益,其先祖为河南人。二十三岁时举为进士,朝廷拜于谦为江西道监察御史[8]。于谦为人风骨秀峻,音吐鸿雄[9],每于宣庙之前奏对[10],陛下往往专神倾听。当是之时,顾端(谥曰肃,故人称肃公)受任长台之...

翻译古文到现代文
答:于忠肃公名谦,字廷益,他的祖先是河南人。二十三岁中进士,任命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品格气概美好而高奇,言谈宏博而畅达。每次在朝廷前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皇帝一定倾听他的话。当时顾佐(谥端肃)为都御史,主管御史台的事,他管理官员很严格,却唯独认为于谦有才能,以为自己不如于谦。过了一段时...

于忠肃公名谦 翻译
答:于忠肃公名谦,字廷益,他的祖先是河南人。二十三岁中进士,任命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品格气概美好而高奇,言谈宏博而畅达。每次在朝廷前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皇帝一定倾听他的话。当时顾佐(谥端肃)为都御史,主管御史台的事,他管理官员很严格,却唯独认为于谦有才能,以为自己不如于谦。过了一段时...

高中文言文阅读练习20翻译
答:什么文章?不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