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汉武帝,是怎样把我们的民族定为汉族的呢?

作者&投稿:璩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呢?~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景之治之后,诸子百家学说开始复苏,民间比较活跃的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由于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逐渐加重了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地方诸侯势力企图与中央分庭抗礼,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策,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基本结束了王侯割据的局面。
当然,后世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议颇多。该政策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2.汉武帝刘彻是首创察举制
察举制是西汉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吏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像大将军卫青就是通过察举制而得到了重用,后来经过发展和完善,到了隋唐的时候演变成了科举制度。
3.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东起长安,西到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这也是国人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世界。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014年丝绸之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4.漠北决战重挫匈奴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卫青部到达龙城,斩获匈奴七百级。
此战标志着汉朝结束和亲政策,拉开与匈奴决战序幕。对中华民族来说,汉武帝"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的强势宣告,无异于铸就了民族魂魄,从此这个民族以汉族自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元狩四年,汉武帝下定决心集举国之力对匈奴实行长途奔袭、主力决战。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出击。

卫青部北围匈奴单于,斩首一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霍去病部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此战是汉朝与匈奴的国运之战,汉军在付出较大伤亡的基础上重挫匈奴,从此漠南无匈奴王庭。

说盛世必道汉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说不尽道不完的伟大帝国。两相比较,现时国人似乎觉得唐朝更牛逼,个人觉得汉朝更牛逼。理由如下:
1,汉立国四百年,唐立国三百年,汉胜(东西汉中间虽有个王莽篡位,但唐朝中间也有武周代唐)。
2、军事上,汉胜唐。汉朝除初期对匈奴作战比较被动外,对内对外战争完胜,拓西域,灭匈奴,不教胡马度阴山。即使汉亡,它的继承者“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对付四方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完全是打着玩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曹魏一己之力能征辽东(高丽),控西域(这一点宋朝的皇帝应该脸红),蜀汉七擒七纵孟获。更难得的是,汉朝四百年,不论长安还是洛阳,都城始终都在中央政权手中。唐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世界著名。唐初对突厥也比较被动,后虽然也消灭了突厥。但是对西域的控制力度较弱,比不上两汉,不但表现在对中亚的开拓过程中与阿拉伯帝国竞争失利,即使自汉朝以来就归顺中央的西域诸国也是反叛无常。再次表现在与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终唐一朝,吐蕃始终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并且始终威胁着唐朝的安全(青藏高原是元、明、清三朝千辛万苦才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所谓的几个著名的公主嫁给干部,那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姻。不是上下级的赐婚。唐朝都城长安曾四次被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叛军、潘镇割据军队攻破(755年,安禄山破长安,763年,吐蕃破长安,783年,泾原叛军破长安,881年,黄巢破长安),长安基本被打烂了,龙脉尽失,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中央政权将都城定在长安的原因之一。唐朝灭亡后,它的继承者汉族割据政权完全被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压制,比起三国时期汉族割据政权差远了。就算宋朝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甚至都不能控制幽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更别提西域了。

3、经济上,汉胜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强弱的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口数量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GDP。《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记》:汉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唐朝即使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大发展,至最顶峰的安史之乱前,都没有达到东汉末年的规模。
4、文化上,汉平唐。汉朝武帝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主流价值观。最牛逼的是,汉朝给了古老的华夏族一个崭新的名字—汉族。即使有唐诗,即使有万邦来贺的天可汗和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两千年来,汉人从来就是汉人,没有变成唐人(不信的话可以看自己的身份证)。汉朝还给中原农耕民族注入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中华名将灿若星河,能说出这句话的也只有汉将陈汤。
总之,汉朝比唐朝,汉朝完胜。之所以现在唐朝的地位没有汉朝高,除了年代更久远外,应该是汉朝的文化工作者宣传工作没有做好,唐朝有李白等一众写手的吹捧,才获得了现在的地位。
专家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又很难分辨,很多人难于取舍。
实际上可以这么看。如果说在对中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的话,毫无疑问是汉朝,秦汉两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开端,很多封建制度都是在那段时间里确立下来的,秦汉制度沿用两千年,对中国的影响力不可谓不深刻。
汉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得儒家思想渗透进了人民的生产生活,道德规范包括国家立法中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即便是现在我们依然深受影响。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使得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从汉到元朝期间对外交流的窗口。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虽然搞得自己最后国力虚弱,但是他确立了汉人唯我独尊的傲气,和绝不屈服的骨气,因为有了卫青霍去病辉煌的胜利,后世的名将才会以卫霍为自身的榜样和典范,文天祥之流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气。中华民族才会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灭亡中重新站起来。
汉朝统治中国四百年,唐朝统治中国三百年,从时间跨度上来讲也是汉朝影响力大些。如果说在海外的影响力的话,那应该是唐朝了,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潮。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都很突出。日本人的古典建筑,和服,传统风俗基本照抄唐朝的。所以,在国内我们称自己为汉人,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在国外人家叫我们唐人,我们穿的古装衣服叫唐装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统称炎黄子孙。汉族之名,起源于刘邦称帝之后,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汉朝立国之初,除了刘帮自己统治的民众自认为汉族人,楚国人民仍然认为自己是楚国人,秦国的人也称自己为秦国人.....,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导致大家相互不来往,互相之间都瞧不起对方,更是不认同大家都是汉族人。

然而,随着汉朝势力逐步强大,刘邦统一大业得以实现。除了西藏和东北,基本包括了现在所有的领土,而且还有越南的北部(交趾郡)朝鲜的北部(乐浪郡),中央集权制度充分体现,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高强。在对外交往中,周边其他民族国家都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

此后,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的国民被统称为汉族人。事实上,汉高祖刘邦,是打下了汉族的江山,但真正让汉人民族变得强盛的,应该是汉武帝,汉武帝继位以后励精图治,扩大版图,让其他国家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强盛。

汉朝的国力空前强大,已经有了和匈奴决一死战的实力。更何况汉武帝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面对匈奴这么欺负人,汉武帝决定要狠狠的教训匈奴,把他赶走,让他再也不敢回到汉朝的边境。

于是汉武帝统一了全国的兵马,不光是要打匈奴,而且也收复了南越,汉朝的边境大大增加,全国所有的人民都为自己是汉朝人而感到骄傲。在当时人民的心中,他们是汉朝人民,就是应该要打匈奴。汉武帝因为有外患,整合了内部的阶级斗争,现在人心所向,匈奴怎么可能打不赢呢?

最后汉武帝彻底的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同时内部结起来了,中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统一。



通过对外战争和扩张,扩大汉朝的影响力,范围甚至到达今天的西亚地区。这使这些国家把我们标签化了,以朝代名定义民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统称炎黄子孙。汉族之名,起源于刘邦称帝之后,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汉朝立国之初,除了刘帮自己统治的民众自认为汉族人,楚国人民仍然认为自己是楚国人,秦国的人也称自己为秦国人.....,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导致大家相互不来往,互相之间都瞧不起对方,更是不认同大家都是汉族人

汉朝之所以成为汉朝,是因为汉高祖刘邦之前是汉王,当时的汉朝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非常发达,因此就把汉朝统治区内的绝大多数人化为了汉族。

他以自己的国号作为了民族的名字,是希望汉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永远持续下去

汉武帝的贡献有哪些!
答:2009-5-2 20:32 精彩回答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扩大版图把国库用没了,只是个会打仗的君王?
答:汉武帝的本事可不是仅仅会打仗,他的本事可多了。汉武帝即位之初,整个国家的朝政大权还是被自己的祖母窦太后掌控。等到汉武帝亲政之后,他为了维护自己王朝的统治,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列举一下。武帝即位之后,在政治方面实行推恩令并设立十三州汉刺史。西汉初年,...

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了怎样的方式
答:汉武帝采取了和亲、战争、朝贡等多种方式处理民族关系。对于匈奴,先是和亲,后来发动战争,试图解除匈奴对国境北边的威胁;为了对抗匈奴,汉武帝与乌孙和亲;派张骞出使西域,引西域小国来朝贡汉朝。

汉武帝是怎么夺回的兵权?
答:在汉朝除了高祖刘邦,最有名的就是武帝刘彻了。但就成就而言,武帝又超过了刘邦。西汉在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少年皇帝的雄心 金屋藏娇 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等他出生时就已经是皇子了。武帝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后来传说在武帝母亲...

你认为汉武帝有什么影响?
答: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派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东西方文明交流,形成了“丝绸之路”,到如今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他收复河西走廊置四郡,他起的名字现在还在用。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中华大地两千多年之久,他开疆阔土基本形成了今天的版图,汉朝真正被后世记住是从汉武帝开始,以至于我们都是汉人,...

汉武帝在对外交往和军事方面付出了哪些努力使得汉朝文明在天山南北社出...
答:为了打通到达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首先就要把匈奴从河西走廊驱逐出去。因此汉武帝以全力进行对匈奴的战争。战争终于获得了报酬,公元前121年,西汉的军队,完全占领了河西走廊,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的通路。随着战争的胜利,中原地区的商人便蹈着士兵的血迹,走进了塔里木盆地和中亚诸国。在当时,我们可以...

汉武帝耗尽国力都没完成的功业,谁轻轻松松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
答:当时匈奴总是借故在边境制造摩擦,最开始汉朝解决这种摩擦的方法就是把公主送过去与匈奴人和亲,但是这种解决办法让匈奴一直认为汉朝是没有实力与他们抗衡,所以才想出这种和亲的方法,所以他们胆子越来越大,在刘彻继位后竟然开始明目张胆的在边境制造骚乱,这让刚刚继位的刘彻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他马上下令...

汉武帝大一统在思想上实施什么举措?
答:他在长安设立了御史台,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由此,汉武帝完成了思想文化的统一。此后,儒家思想被视为封建正统思想,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尊重。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文化发展的 "百家争鸣 "的局面。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的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政治上,他采纳了《...

汉朝差点在汉武帝手里灭亡 汉武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答:但是,汉武帝的常年征战,尤其是连年发兵匈奴,使得国库亏虚。常年战争,必有伤亡,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汉朝人口锐减,到汉武帝晚期,国内只剩下原来一半的人口。然而,匈奴还是没有被全部赶跑,北方还是有很大的隐患,致使后来的西晋就被匈奴所灭。前面我们也说道,除了政治、军事政策之外,...

汉武帝刘彻是怎样的一位皇帝?
答:流成河,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汉武帝的绝情和武断,但是汉武帝7岁为太子,16岁登基为帝为政期间,在各 个方面都是有所建树,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汉武帝其实是一个非常会用人的帝王,作为管理者他是合格的,任用主父偃,桑认羊,董仲舒等人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汉朝统治和坚实汉朝经济基础的人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