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作者&投稿:百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道初三化学题~

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是先通一会儿CO再点酒精灯的。 那个时候进入澄清石灰水的就是CO ,那时候没有变浑浊。 这就说明了让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一定时间是强调一氧化碳已经通入了一段时间,已将其他气体全部排出,确保装置内已经处于一氧化碳的氛围中。精锐老师回答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采用乙装置进行储气时,由于气体要留在集气瓶中,而水被排出,所以气体一定要从a管通入,否则无法达到储气的目的;
故填:a;
(3)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  
.

...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
答:【实验探究二】(1)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2)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当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被干燥,通入E中装入碱石灰吸收其中的...

(每空2分,共12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
答:【实验方案】(1)HCl溶液、NaOH溶液 (2)Cu 2 O (3)蓝【实验结论】(1)Cu(OH) 2 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2)在高于1000℃时,+1价Cu比+2价Cu稳定;在溶液中+2价Cu比+1价Cu稳定。【问题讨论】(1)取NH 3 与CuO反应中生成的红色物质少许,加入稀H 2 SO 4 ,...

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
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2)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对试管进行振荡是模拟舌...

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
答:(1)3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变量是馒头形态,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作用,二者构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接触馒头块的一部分,不能消化全部的淀粉,遇碘会变蓝.(2)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温度环境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加入的物质也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消化酶只有在适宜的...

某校九年级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外的探究活动中采集了一些...
答:解:(1)(关系曲线我用鼠标画得不标准,你得重新 画,只要从o点开始把那些点连接起来即可。)(2)33 (3) CaCO3 --- CO2 100 : 44 X : 33 g X = 100×33g ÷ 44 = 75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75g÷100g ×100% =75% ...

...某校初三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针对用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 ...
答:所以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的依据是:溶液pH变小,在滴加盐酸至20毫升时pH=7.故答案为:【探究活动一】(1)红色; (2)滴加稀盐酸后,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直至红色褪去变成无色,

某校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为了使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避免干扰 (3)在两片玻璃板上,同时用水涂两个同样大的圆斑,一片放在通风处,另一片放在密闭处。观察发现通风处水斑先干了 我做过,全对哦

...了对国内各种大桥的检测与维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
答:(1)将悬索样品水平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定滑轮将竖直向下的重力变为水平方向的拉力(2)0.830cm(3)① ②平方的倒数 试题分析:(1)通过定滑轮把重力变为水平方向的拉力后,悬索自身重力对其拉力就没有任何影响了。(2)游标卡尺的读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游标卡尺零刻度线左侧读数主尺上...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后,知道催化剂(Mn...
答:(1)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2)小明观点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有关,所以找质量分数不同的数据;小红同学观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有关找温度不同的数据即可;(3)根据图表数据所用时间短的速度快;(4)二氧化锰不...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
答:(1)滴水计时器的计时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打点计时器计时原理类似.(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4=x35t35=0.0365+0.04410.2×2=0.20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s34-s01=3a1T2 s45-s12=3a2T2 s56-s2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