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这个称呼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作者&投稿:诸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揭秘“中华民族”的称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
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最早使用,从上下文来说,梁所说的“中华民族”当指汉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于是中国民族主义最初趋于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方面是被梁启超称为“大民族主义”的势力,即把中国国境内的民族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效忠满清,主张以满汉合作、维护中国主权为诉求;另一方面则是被梁启超称为“小民族主义”的汉本位民族主义,以排满倒满、推翻满人的统治,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为诉求,以孙中山为重要代表。
后孙中山在1912年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号召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来达到民族融合和民族和谐。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今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中华是中原华夏中国华夏的简称,他的形成发展也是一个过程,华夏民族由中原向四方扩张,对外自称中国,意思文化兴盛,力量强大,绵绵不尽,内中国外夷狄,对外自称中国,这是文化概念的意思,后来泛指华夏族的土地,又有了地名的意思,1912年后又有了国号的意思,当中原华夏各取第一个,中华一词就出来了,后来感觉好,大气有内涵就用出来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民和族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民组成的族,人组成的族,族中的同一民,民为邦本,民本,民族,感觉好也就用下来了,民族这个词的提出已经相当早,根本不是什么拥清派梁启超提出来的,那时他还没生呢,章太炎不晚于1900年的《序种姓上》中说"自《帝系》《世本》推迹民族,其姓氏并出五帝之臣属",有人说梁启超最早提出民族一词,出于1899年拥清派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经考证这是梁启超的《东籍月旦》是他1902年的作品,还有更早的"上海民族繁多,其客民之聚而谋利者又率多桀黠儇巧,治民之道颇难于剂宽猛而得其平。"(壬申年七月二十一日1872年8月24日《申报》中《论治上海事宜》一文),当然还能找到比这更早的,"昔以色列民族如行陆路渡约耳旦河也,正渡之际,皇上帝尔主宰令水涸,犹干江海然,则普天下之民认皇上帝之全能,且尔恒敬畏之也。"(丁酉年九月既1837年10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所载《论约书亚降迦南国》一文),在往前早还有,唐时李筌著《太白阴经》序中有“愚人得之以倾宗社灭民族”。只要愿意找还有更早的,公元六世纪《南齐书》列传之三十五《高逸传顾欢传》“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中华和民族这个词一结合一思考感觉挺好,于是就用下来了,中华民族这个词的提出也比较早,只要愿意考证,有人说是梁启超提出来,一是想揽功,二是有政治目的,中华民族的意思,由中原华夏民族建立的国家中国境内所包含的一切民族就叫中华民族,追求中华民族这个词谁提出来的也是没意义的,这个词先用的肯定很多,只是没有记载和去考证,但作用却流传了下来,敬那些爱思考的人,为华夏的人。

1899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时期所写《东籍月旦》一文中,首次采用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 到1902年梁启超思考成熟,终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说法.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阐述:“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1903年他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希望能帮到您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中华民族之概念是梁启超先生1902年首次提出的,从此中国人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在此之前,只有“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等等称谓,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他在评介当时有影响的世界史著作时称这些论著“于民族之变迁,社会之情状,政治之异同得失,……乃能言之详尽焉”。又云:“著最近世史者,往往专叙其民族争竞变迁,政策之烦扰错杂”。
  梁启超从这种民族竞争的理念出发,又大胆地提出了民族主义是近代史学的灵魂。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
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随后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其云: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自此,梁启超基本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中华民族”的最早词汇,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是多元混合的。
  梁启超钟情于民族主义的根本原因,是他认定民族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耐人寻味的是,梁启超超越孙中山、章太炎这些革命大家,在中华民族的概念、理念与归纳表述方面走在了前列。
  “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民族观念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意义深远。当“中华民族”一词变成我国各民族的一种共同认知并为之献身的时候,就绽放出无法估量的能量。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专门论述“中华民族”历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运动日益高涨。无论是自发的民众运动,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反帝斗争,都提升了民族自觉,增强了民族团结,壮大了民族力量。尤其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在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的过程中融化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与生命同在。如今,中华民族整体观念已经深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必将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无穷的动力。
“中华民族”一词在近代的涵义演变
  梁启超的“多元混合”说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杨度的“文化族名”说
  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将中国解释为地域观念,将中华阐释成文化一统,把中华民族归之为文化族名,所有生长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经过交流融合,已经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这里,杨度将中华民族的含义赋予了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意蕴,颇具文化色彩和理论意义。
  章太炎的“汉族中心”说
  章太炎并不反对杨度乃至梁启超用中华民族来概括中国各民族的论断。他与杨度所不同的是:一是坚持要以汉族为中心;二是要由汉人组织政权;三是以汉族来逐步同化其他少数民族。众所周知,章太炎是一个汉族中心主义者。但他在这里表述的观点较其1903年前后宣传的民族复仇主义已经有很大的转变。
  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说
  一向倡导“革命排满”的孙中山也接过了“中华民族”的旗号,在1912年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号召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来达到民族融合和民族和谐。

谁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
答:梁启超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1899...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什么?
答: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梁启超。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民族别称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一是...

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的人
答:梁启超是第一个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人。他在1902年的著作《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历史学及人类学提供了基础,其中包括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和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义。在18...

中华民族是谁先提出来的
答:梁启超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民族...

中华民族的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1、“中华民族”词源 “中华民族”一词,乃由近代的梁启超首先提出,之后同时期后续提出有杨度和章太炎等诸多学者阐释与政府认可。梁启超提出指华夏族、汉民族、炎黄遗族等。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指出:“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答: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英文:Chinese nation),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结成了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中华民族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中华民族最早是梁启超在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

“中华民族”的称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答:“中华民族”这个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呢? 历史上沿用“华夏”、“中土”、“炎黄子孙”的说法,乃至国外称呼我们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只反映了儒家传统的狭隘的种族意识。 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救亡的热潮遍及全国朝野。...

中华民族的由来
答: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上古时代...

中华民族这个称呼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答:其姓氏并出五帝之臣属",有人说梁启超最早提出民族一词,出于1899年拥清派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经考证这是梁启超的《东籍月旦》是他1902年的作品,还有更早的"上海民族繁多,其客民之聚而谋利者又率多桀黠儇巧,治民之道颇难于剂宽猛而得其平。"(壬申年七月二十一日1872年8月24日《申报》...

近代史上率先提出中华民族名称的人物是谁
答:中华民族是梁启超在1902年《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中提出的概念,目前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首先,满清作为一个封建国家,是不可能称呼中华民族,所以只有近代的先驱才能首先提出这个概念。随着梁启超首先提出,之后同时期后续提出有杨度和章太炎等诸多学者阐释与政府认可。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