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都有哪些习俗

作者&投稿:易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莞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1、出嫁女要回娘家“拜冬”
东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这一天,携夫带子回娘家,拿着自己做的“冬团”,带些糕点、水果、猪肉、鸡、鸭等,回到外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亲,全家相聚一堂吃饭。其寓意着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有吉祥之意。
2、一家人吃饭
东莞人过冬至,一定要一家人吃饭。因为到了年底了,在外的游子要回家过冬,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也就是要等春节,这就跟春节前夕要吃团年饭一样,冬至聚餐,寓意一年“好头好尾”、“好运一整年”。
3、男的要理发,女的要洗头
东莞水乡片的一些镇街有个习俗,就是冬至节前要理发,东莞本地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但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


所以以前东莞人冬至前要理发,而从冬至后就不理发了,要一直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而女子还有冬至前洗头的说法。

一、拜天祭祖:
从周代起,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祭祖,即便是最贫穷的人家,都会拿出平时的积蓄来添置新衣,准备祭祀用品。
二、传统饮食:
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北方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舍药留下的。
六甲番人是潮汕人,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冬至这一天,父母亲都会在家宅的门窗搭粘两粒冬节圆,而更有一些人家还会在桌、橱、梯、床等显眼处搭圆,而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养猪的猪舍,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三、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扩展资料:
冬至的来历:
冬至在文献上记载,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开始过冬至了。据记载,周秦时代是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也就是说,人们是在这一天过新年的。
《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另外有云: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为“大吉之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作为节日来源于汉代。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数九”亦从此开始了。饺子、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节令饭”,新年的脚步,近了。

1.冬至赠鞋帽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希望小孩子平安长大,也有辟邪之意。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等,都是一些吉祥美好的图案,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

现在则多数是从市场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2.饺子

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个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相传张仲景在告老还乡时,正值大雪纷飞,看到不少百姓的耳朵被冻烂,就叫弟子搭起帐篷,然后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了捞出来弄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再放进锅里煮熟,然后盛出(名叫驱寒矫耳汤)分发给老百姓,医好了人们冻烂的耳朵。

后人为了不忘张仲景之恩,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 慢慢形成饺子。因此在冬至吃饺子也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3.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南方,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寓意着冬至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安康!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4.九九消寒

在古代民间,还有一种充满了浪漫色彩的传统习俗,古人在冬至这天绘制一幅《九九消寒图》。在冬至当天,画一枝墨色梅花,上有九朵,每朵花开九瓣,一共是81瓣。每天用红笔着色一瓣,等到全部花瓣都染红,就出了“九九”,寒冬已过,春天到来。

每日清晨佳人梳妆时,便会用粉红色的胭脂笔在梅花上涂上粉色,等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后,这九朵白色的梅花变成了九朵粉红色的桃花,此时便是余寒消尽暖初回,春天也就来了!

九九消寒不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5.祭祖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祭祖”是冬至日最重要的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也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中国人重视孝,祭祖便是对于先祖尽孝的主要形式,重要的节日里,总想着将好吃好喝俸给先祖,家里的好事也要诉说给先祖。当然也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这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自古以来,每逢佳节或者特定的节气,文人墨客都会抒发心中的情怀,无论是思乡之情或是感叹岁月的蹉跎,总能带给人们以思考。吃饺子、吃汤圆、祭祖、……这一切传统习俗的背后,都代表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冬至习俗如下:
1、北方习俗:
吃饺子: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传,大雪纷飞的冬天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医圣张仲景就叫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耳朵状的饺子”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掉耳朵。
喝羊肉汤:羊肉可谓是冬日滋补之首,寒冷冬季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头汤,再撒上一把葱花香菜,不仅驱寒还滋补。
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北方地区搞消寒活动,选一个“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2、南方习俗:
吃汤圆:在冬至这天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祭祖:冬至祭祖是浙江绍兴的风俗。浙江绍兴民间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庙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里祭祖,称为“做冬至”。
吃红豆糯米饭:在江南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红豆可以驱除疫鬼,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喝冬酿酒:苏州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冬至这天的忌讳:
1、忌远行晚归:民间有句老话说:“冬至忌远行,黄昏忌不归。”意思就是说,冬至这天不要远行,如果一定要出门的话,以黄昏为界,太阳落山之前要归家。
2、忌说不吉利的话: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在我国老百姓的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就像过年一样。所以这一天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要多说一些祝愿别人冬至快乐幸福之类的话。
3、忌开展大事:民间讲究这一天“大事勿用”,就是说,一些婚丧嫁娶、搬家动土等等,这些大事儿,一般不要选择在这几天。
4、忌夫妻同房:人们认为冬至这天是“阴极之日”,于是,人们便认为,在冬至这天的前后,夫妻之间尽量不要频繁的“交流”,要保留“火种”,如此才能火气旺盛,不至于熄火。
5、忌睡得太晚:冬至这天黑夜长,白天短,所以会导致白天吸收的阳气不足,再加上夜长吸收的阴气过多,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感,所以冬至前后的这几天最好老老实实的多睡觉。
6、忌贪财: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祭祀的,切勿冒犯去捡。
7、忌串门:俗话说“冬至路过人家门,轻抬脚步别惊人”。意思就是说冬至这天,人们都不会轻易去串门。因为冬至这天别人都在家里团圆,外人在这天尽量不要去别人家串门,打扰别人团圆。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
1、生活起居: 冬至养生第一步就是体现在生活起居上。我们应该等待阳光出现后再出来活动。同时,也要穿好贴身保暖衣物,以抵御寒气侵袭。
2、饮食调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鲫鱼等,均是冬至适宜食物。这些食物能给我们人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对肾起到合理调养作用。
3、保持室内通风: 冬至气候寒冷,不少人为了防寒保暖,习惯紧闭窗户,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行为。室内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从而会使人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不利于人体养生。因此,冬至应该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拥有一定量的新鲜氧气。
4、增苦少咸: 冬至,人体的肾功能是偏旺的,为了防止肾水过旺,建议大家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少吃咸味食品。冬至可常吃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核桃、芝麻、橘子、燕麦、薯类及各种豆类产品。

冬至历史渊源,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答:2、吃烧腊与姜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3、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

冬至有哪些习俗?
答:1. 吃汤圆:冬至这天,人们会吃汤圆。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在北方,人们通常将汤圆煮在热汤中,而在南方,则更喜欢将汤圆放入甜汤中食用。2. 长夜舞龙: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天举行舞龙活动。舞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人们手持长龙装饰,伴随着锣鼓声,舞动龙身,...

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
答:2、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3、九九消寒。

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
答:冬至的习俗是吃饺子、羊肉、姜母鸭、打边炉、赤豆糯米饭、甘蔗等食物。1、饺子 北方很多节气节日都会吃饺子,立冬也不例外。“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和“交子”的读音很像,立冬意味着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之时要吃饺子,北方人认为能带来好运,所以要吃上一顿饺子。2、羊肉 这...

.冬至有哪些习俗
答:”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2、吃馄饨💝我...

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
答: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7.湖南湖北冬至吃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

冬至有哪些习俗?
答: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冬至这一天,人们有许多习俗来庆祝和迎接寒冷的冬季。以下是关于冬至习俗的回答。1. 吃汤圆:冬至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汤圆,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汤圆象征着团圆和温暖,在寒冷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2. 吃饺子:在一些地方,人们也会...

冬至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
答: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4、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

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
答: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以下是关于冬至习俗的一些介绍:1. 吃汤圆:冬至这天,人们会吃汤圆,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形食物。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汤圆,表达对家庭团聚的祝福。2. 长寿面: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天吃长寿面,...

冬至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