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

作者&投稿:貊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中国的成立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中国成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79年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 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

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

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

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没有马上拍板。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 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http://www.gwdwx.com/bbs/simple/index.php?t40364.html

1.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意义: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https://wk.baidu.com/view/28f055f39ec3d5bbfc0a742e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3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的两次。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答: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成立资料: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

中国是哪一年建国?
答: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答: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林彪...

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
答: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

中国的开国大典的资料
答: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庆寄语 1、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血脉沸腾起来,我的心灵激荡起来,国旗!我永远爱你,发奋图强,为了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做出贡献。韩欣妤 2、我要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少先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几年几月几日?
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54门礼炮的齐鸣声中,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有哪些?
答: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等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几年几月几日?
答: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成立的。1949年10月1号,我国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发出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过成立的条件以及背景!~
答: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以及《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并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历史发展开启了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