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需要补文言文吗

作者&投稿:苑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小学生需要学文言文吗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本有了很多变化,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了文言文,自新课本出现以来人们就一直议论纷纷,?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文言文的概念。

广义的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包括散文、骈体文、诗词歌赋、戏剧等。狭义的文言文仅指用文言写的散文和骈体文。

本文提到的文言文指得是狭义的文言文。 提倡从小学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正在走下坡路,人们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应该学文言文,提高文化底蕴;二是认为学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及独立人格,这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三是认为文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书面语言,可以用少量字符传递大量信息,远胜于白话。

在信息时代掌握一种高效率的信息载体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对以上看法都不赞同。

其一,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成功的。诚然,与古人相比,现在人的文化底蕴确实不高。

但是,在现阶段学语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白话文的能力,语文是一种交往的工具,是学习的工具。与古人比文言文我们当然不行,如果与古人比白话文,他们定会甘拜下风,如果让李白跟小学生比讲普通话,李白定会落荒而逃。

其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宝藏,不能丢。值得商榷的是文化是一个涵盖广大的语词,不是形式上学不学文言的问题。

另外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多途径,不一定非走学习文言文这条独木桥。口语是一种语态,文言又是一种语态,要小学生学文言,他们一定糊涂。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兴趣。同时正因为年龄小,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很容易消逝、转移。

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可能会吓倒小学生,强行让小学生学习会引起小学生的反感,得不偿失。 其三,文言文可以用少量字符传递大量信息,高效但不实用。

信息时代需要高效率的信息载体,问题是文言文能用吗?好用吗?打开电脑你就会找到答案。当然也有用的,除非个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会去关注,一般人一看就吓跑了。

是不是小学生就不需要学文言文了?我的观点是可以学,但应该注意学习方式。想学得给提供机会,不想学的决不强求。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把文言文作为选学内容。教师不做统一要求,学校不做统一考查。

老师推荐给学生一些经典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之类幼学入门书,或者一些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让家长帮助选择学习内容。学校要成立国学兴趣小组,教师要定时定点辅导。

想学的同学兴趣昂然,不想学的同学消除负担,何乐而不为?。

2. 学生背文言文有必要吗

学生背文言文有必要。

学好文言文的意义:

(1)学好文言文,有利于了解和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他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从《尚书》一直到清代文学,就可以感受到这些文言典籍里蕴藏着多么丰厚的中国文化,包含着多少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高中时期学习文言文,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2)学好文言文,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熏陶语感。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漫漫的精神历程,我们今人再通过文言,让学生去循迹走过,对学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不断地走过、不断地历练,就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同样也是语感的形成。作家李霁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诗文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这里的诗词指的是古典诗词,如此量化积累,就是语感的形成,也是精神气质的形成。这些恐怕是单纯学习白话诗文所不可替代的。

(3)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促进道德回归。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文言流传下来很多有价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因此,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其中包含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魂。在当前重新树立个人责任与美德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与功能。我们当代学生所普遍缺少的很多有关修身、治家、睦亲、就业、交际等道理在古代经典名著中都有发人深思的论述。例如,《中庸》里对人与人交往中所讲究的“诚”有这样的论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再如道德操守,古人对这方面的强调提高到了及至,甚至把道德看得比生命还宝贵。用孔子的话讲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这些道德观念固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辨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

(4)学好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闪耀着一群璀璨的巨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再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文教育的血脉。这使得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人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使他们难以达到文言所表现出来的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的境界。因此,在少年时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文言文,有利于提高白话文的写作水平。2001年高考南京13中学学生蒋昕捷写出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明证。文章作者以熟谙的三国故事,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立意深邃,且通篇采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才飞扬,老到的语言功夫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赏。事后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喜欢诵读古典名著。“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与文言失去了联系的人,必然由于古汉语底蕴不足而使文章变得冗长、直白。

3. 小学必须要背那些文言文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14、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南宋·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李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绝句》唐·杜甫 2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 2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2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2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2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3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唐·杜甫 3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唐·王维 3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北宋·王安石 3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35、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3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3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3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39、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4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4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4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 4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唐·刘禹锡。



5年级需要学文言文吗
答:是不是小学生就不需要学文言文了?我的观点是可以学,但应该注意学习方式。想学得给提供机会,不想学的决不强求。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把文言文作为选学内容。教师不做统一要求,学校不做统一考查。老师推荐给学生一些经典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之类幼学入门书,或者一些学生熟悉的成语...

小学生学文言文好处
答: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的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不是得益于 《三国演义》故事吗?不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吗? 4、提高道德素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文中的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健全 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到“业精于...

三年级背小古文还是背初中文言文
答:小古文。小学3到六年级学生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还欠缺,文言文语法知识更是不足。小古文更接近现代白话文,更通俗易懂。背小古文,更全面地了解文中的内容,也为将来到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学文言文么
答:1. 小学生需要学文言文吗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本有了很多变化,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了文言文,自新课本出现以来人们就一直议论纷纷,?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文言文的概念。 广义的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包括散文、骈体文、诗词歌赋、戏剧等。狭义的文言文仅指用文言...

文言文的好处?
答:就像婴儿学习语言,总要比成人学得快很多。这也是英语科目从一年级开始设立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会越来越弱,小学生已经有了现代汉语的基础,学习文言文要比英语简单许多。小学生记忆特别好,小学阶段背诵过的东西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这一点想必很多家长深有体会。2.五年级...

家长如何帮助小学生学好文言文
答:那么,这是不是说,家长就不能在孩子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出一份力呢?并不是,关键就在于操作的过程和操作的方法。第一,应该弄清楚小学生在文言启蒙阶段,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家长的角色应该有两个,一个是辅助者,最好还是能够给孩子先找一个跟老师学习文言文的方式,家长可以在课后帮助孩子复习和...

上海四年级开始学文言文
答:每课后还有读一读、想一想等小栏目,即能让小朋友轻松获得文言启蒙,又有利于小朋友积累文学素材。 2. 小学生需要学文言文吗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课本有了很多变化,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从四年级开始出现了文言文,自新课本出现以来人们就一直议论纷纷,?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文言文的概念。 广义的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

小学为啥没文言文
答: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 *** 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5. 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好吧,败给你了,这个问题我曾经就答过,不过这次再回答一次 这个是我上次的回答:学习文言文,为了了解...

小学生可以学文言文吗?
答:我的观点是可以学,但应该注意学习方式。想学得给提供机会,不想学的决不强求。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把文言文作为选学内容。教师不做统一要求,学校不做统一考查。老师推荐给学生一些经典篇章,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之类幼学入门书,或者一些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让家长帮助选择学习内容。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