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投稿:诏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哲学是一种思维的智慧,我们要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为何有所不同,亟需解决的问题就当属明了中西方哲学的差异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的阶段,产生的过程也许不是明朗的,相反却有可能是模糊不清的。这就需要去探寻事物产生的源头,从头开始,理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并且试图预期事物的未来发展,哲学也不例外。在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是不能抛开的一个必经环节,古希腊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源头。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并且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不断地发生著变化。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 —— 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而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哲学是从《易经》开始甚至可以上溯到更早的阴阳五行等观念,而此后中国哲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理论依据往往都来自于这些传统观念。纵观整个中国哲学,各种学说的前后相继性很明显,各个学派所讨论的问题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主要都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一、中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的产生和特点


中西方哲学代表的是两大思想文明的结晶,它们在发端之时期,双方就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思想取向和特徵,后来的发展只是各自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西方哲学在重视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地批判旧传统并创立新传统,从而发展成为了一门全新的哲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沿袭前人的传统,突破不多,主要是继承,这样中西哲学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体系。


中国哲学应该产生於先秦时期,当时各种学说并立,形成了中国哲学早期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正如前方所说,各种学说虽然讨论的问题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要集中在政治伦理方面,即都表现为对人的关怀和规范;


2)表现出一种伦理性、圆融性和内倾性的主要特点;


3)亦具有封闭的自我发展,继承传统的稳定性特点。


上文已经提到过了,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其承继了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


2)强调理性认知;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应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是人类认识和征服的物件,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


中西方哲学差异的原因探求


哲学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作为西方哲学初始阶段的古希腊哲学如此,中国哲学亦不例外。


第一,自然条件:古希腊境内多山,不具备农耕的条件,没有像多数文明古国那样有丰饶的土地 ,但是却适合种植果树,其尤为盛产的是葡萄和橄榄,其生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多数用於对外出口,在陆路交通不畅和不具备如同中国那样农耕条件的情况下,古希腊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利用它的良好的海岸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进而才能够通过海上与其他地区交往、交流,互通有无,所以,古希腊在海上贸易过程中形成相对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在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明,学习和汲取它们的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并且对之进行批判、改造和综合,从而形成具有古希腊特色的哲学-科学文化。在自然因素这一条件中,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古希腊存在著较大的差别,中国有著广袤而丰腴的土地 以及便利的陆路交通,农业比较发达,经济的交流主要通过内陆各个国家(甚至只集中在几个诸侯国 )之间的互通有无,而不必也难以通过海上贸易交往来实现经济发展。其次,在古代,由於交通条件的限制,同一地域的文化往往具有相似性,例如在中国的周边国家的文化要么没有根本区别,要么是中国文化的附庸,虽然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面向自身的“内在文化”, 这样的外在条件使中国文化的视野被限制在一个类似的传统环境当中,成为一种内向型文化。再次,中国的文化是当时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往往难以接受和认同落后文化,而落后文化却能较好地接受 、认同先进文化(如古希腊、日本等),因而,在这种诸多的自然条件影响下,造成古代中国与其他不同的文明交往较少,进而引进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和完善的文化结构。这些自然条件使中国哲学的特徵表现为一种封闭的自我发展,具有稳定性。


第二,社会条件:由於古希腊自然因素的阻隔使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各个城邦被自然而然地隔离开来,这也就有利於各个城邦独立自由发展,在多样性的环境里能促进相互之间的比较和思考,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激发人的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也有利於在相互比较中形成新、更正确的认识。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对传统采取超越成为可能,由此形成古希腊哲学的新的传统:超越传统。因此古 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神和不断超越的特点。而在中国,虽然较早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有利於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由於过多的继承了传统思维,在宗法制度的制约下,产生了以家庭为中心,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以求得身心内外谐调的价值取向,在大一统的国家内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的中国文化,并通过国家权力来强力推行,使思想传统较早形成和比较一致。另一方面,较严厉的思想钳制使思想自由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讨论、研究和辩论的空间较小,多数思想家把传统思想当作政治行为、礼仪和道德规范的主要来源,使中国哲学整体朝向伦理(政治)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无法超越传统,都是在传统所限定的范围内展开,他们的学说也试图从古代的传说和古籍中寻求证明,用以支持自己的学说,这也表明了中国哲学对传统的态度并不是采取积极的批判,而是继承和诠释,这种态度被强化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继承传统。
第三,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物质资料日益丰富,使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脱离物质生产劳动,而从事脑力劳动。亚里斯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来自于“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务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因此,在古希腊,探讨政治和哲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后获得了物质前提,有一部分人就把对政治体制和政治规范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关注转向对自然和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用理性而不是经验去探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惊叹于自然的各种现象的奇妙,“他们先是惊异於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成说明”。并试图寻求在各种自然现象后面的非神的、恒定的原因,试图用理论来论证其合理性,注重概念的明晰和逻辑的严密,进而产生古希腊独特的哲学-科学思维方式。但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应当比古希腊时期更为繁荣,可拥有物质满足前提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如同古希腊那样对自然“惊异”呢?其原因在於: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经验的作用。在中国的各种理论当中,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伦理道德都需要具有可实践性 ,就是哲学也不例外,因此,中国的古代科学一直具有丰富的实用技术和各种发明创造,但却缺乏科学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中国的知识份子阶层(士人阶层)也同样处於物质满足的前提下,但是他们在社会地位上并不是独立的,依附於权贵,被权贵豢养,因而需要为权贵的争权夺利斗争服务。在中国相对例外的是老子和庄子,他们都不是为贵族服务的士人,他们的哲学思想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也最为相像,都提出了关於本原,甚至更进一步提出“道”的一般性本原的规定性的观点和较为丰富的辩证法观点,但他们所形成的道家文化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反而在中国文化关注人事的大方向决定下,道家最后也变成主要地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他们虽然也探讨自然,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人的自我修养,而不是找到世界的本原,从而形成与古希腊哲学的不同的发展方向,最后成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宗教。再次,古希腊哲学把自然当作一种认识物件,而中国从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影响下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传统以及敬天 、孝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较大影响,其中的是“敬天”的思想尤为重要,“敬”在於相信和畏惧,也就把天当作一个不可怀疑具有神圣地位的东西,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影响限制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总而言之,中 国文化在面对自然事物时,总是避开了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关注,更多地落到现实当中,通过经验解决现实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古希腊哲学重在“是什么?”,而中国哲学则探讨“怎样做?”。


在讨论了中西方哲学差异的基础上,再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一目了然了。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


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前面都是寒喧等等。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里。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徵?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么?”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笔者个人揣测,在现代如创作出能够打动东西方读者的作品,作者必须既对中国哲学命运、宇宙精神,对中国诗、画和书法三为一体的艺术精髓、以及气韵、虚实相协、阴阳相调的中国艺术真谛有独到的体悟,同时又要对西方文学、艺术、哲学有深刻了解和把握。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简说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长期的的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了我国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情谊。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在德国是淡漠,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德国人不会很激动。而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落叶归根等等,本乡本土观念很强,这些都跟我们的社会有关,带有浓厚的情感。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得很淡薄。


另一方面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我们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而他们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这种道德文化里恰恰强调的是一种“义”。“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也是“义”。现在有了一些变化,有的人主张义利兼顾。我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综合,他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这就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的融合


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哲学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今后发展必须依赖的基础。伴随强势文明的向外输出,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在中国所形成的超级话语霸权对中国哲学来说几近於一次清洗,但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必然组成部分,甚至还构成中国哲学再生的必须条件。西方哲学的理性分析气质、批判创新精神及宗教坚执态度,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都应该成为重构未来中国哲学的可用资源。


学 习 西 方


1、西方现代哲学严格的概念分析、清晰的理性逻辑,能够极为有效地撑开国故旧学中含混不清、微言大义的思想内容,更有利於把问题说清楚,而不至於使丰富的哲学内涵始终无法进入当下人们的思维深处和学术话语。


2、西方哲学那种尖锐犀利的批判精神更能够对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


3、西方哲学所具有的丰富原创精神则可以成为中国哲学发扬光大的酵母。传统中国哲学把太多的注意力或精力放在“学统”建构上,每说一句话都得有出处,每一个议论都得引经据典,这在客观上必然导致大批哲学家学术创造力的匮乏。“我注六经”的解释学传统更使得中国哲学长期陷入“述而不作”的困难境地。


[结语] 在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正确把握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必将会在经济文化日益国际化的契机下,抓住机遇,重塑国人风采,在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扬其精华的基础上和谐健康发展。

主要是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重分析,中国重总结,因此中国的哲学大多是经验总结式的,哲学中定义和教化的东西多,具有逻辑条理的分析少,所以中国的哲学就是喜欢一言以蔽之,将世间万物归结成为一条简单的“道”和“理”,由一个或者几个突出的人才,提出一些哲学观点,然后有一大群人进行阐释和完善,因此就成立了师承很明显的学派;西人长于分析发微,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哲学门类,研究的方向也千差万别,久而久之,对哲学的解释也就千差万别。

西方哲学缘起于古希腊。而古希腊文化特征是典型的半岛文化。其自然经济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比如,能开垦的土地非常有限,农产品也比较单调)的制约。所以,为了生存和生活,以物易物的交换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交换中,最重要的就是“契约精神”。而所谓契约,就包括了“公平”“正义”“理性”等。

   当然,古希腊四周环海的半岛属性也很重要。这涉及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思考与思辨。
   而中国属于大陆文化,周围的地理环境并不利于迁移,这使得这块土地相对比较封闭。由于有相当的土地资源,所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顺理成章的比商品经济要发达。而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就是家庭,这就使得维系家庭稳定的伦理道德异常重要。
   所以,大致上可以这么概括:西哲起源于“契约”“理性”“思辨”,而中哲则起源于伦理道德。但不是说西方就不重视伦理,中国就没有形而上的思考。而是说,从传统上讲有各自的视角罢了。这两种视角就决定了中西哲学的区别。

在这个逻辑图里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创新出来的《工具论》,这是西方逻辑学理论的开端。康德先验逻辑创新出来的结构法。马克思在哲学理论中取得的成果——《资本论》的逻辑,以及中国哲学具有的鲜明特征。间接形式的逻辑图为:

应用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典型代表《资本论》的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一体

书本哲学:中国哲学——知性辩证法,只有观点理论,没有涉及哲学逻辑问题

亚氏哲学:代表作《形而上学》《工具论》,内涵观点方法逻辑规则,没有图像正位法

        ┌认识结构未在场:提出目标是创建理性巴别塔

康德哲学┼先验逻辑给出了哲学逻辑方法:判断表、范畴表,图像正位法

        └逻辑的圆圈没有形成:停留在认识过程的菱形结构层面

这个逻辑图将当代中国哲学与马克思的应用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康德哲学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由于中国哲学没有涉及到哲学逻辑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整体水平只能停留在观点理论层面,研究方法属于知性辩证法。这种知性辩证法与马克思的理性辩证法不同,它里面没有动态论述的方法和结构,只有辩证认识的视角转换。

亚里士多德撰写了《工具论》,里面涉及到语言表述规则和认识逻辑规则。由此体现出观点和逻辑二者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而观点理论与认识逻辑相互分立,构成了中国学者头脑中的思维方式具有的鲜明特征。这一缺陷使得他们全都不能破解康德的先验逻辑之谜。不知道作为哲学的真理规则是康德提出的知性和理性两个层次二律背反。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哲学上的反映。就如我们所知的哲学是哲学是唯心的或唯物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或者说哲学是科学的或非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诸多范畴的概括的综合的认识与反映并通过得出的内在规律以期指导这些范畴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初始阶段由于在哲学以及影响哲学的诸多因素并哲学反作用的这诸多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综合表现在哲学方面是有很显著的差异性的。本文比较的初始阶段的西方哲学界定为早期的西腊哲学
哲学的产生受地理条件及宗教的影响是很大的,西腊的农业文明产生于西腊半岛上的山丘之间的谷地,同时与周边文明的战争与贸易对西腊哲学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在西腊文明诞生以前,地中海南岸的埃及文明以及东岸的巴比伦文明已经辉煌的存在了好多个世纪。埃及文明是敬畏死神的,埃及的神学以关怀死亡为主,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要进入阴间,并根据在阳间的表现要遭受到审判。克里特文明受埃及文明的影响很深,克里特文明对西腊半岛南端的迈锡尼文明又有很大影响,而后来的西腊文明显然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迈锡尼文明。而东方巴比伦的宗教神学更关心的是现世的繁荣而不是来世的幸福,巴比伦文明传入西腊的途径显然通过小亚细亚的陆路更便捷,方式不外乎贸易与战争。我们站在西腊半岛向西看,当时只有意大利南端的伊特鲁立亚人稍稍初显了文明的曙光,而北部的凯而特人、日尔曼人都还是蒙昧的阶段。
中国的文明倘若说从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算起,应该可以上溯到商朝,此时的中国农业文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商朝所领属的的地域来看,发展农业文明也是必然的。由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古西腊直至古中国都是农业文明来看,先人们总结出农业文明是诞生古老文明的必要条件,而游牧部族就不具备这个条件。在中国哲学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应该从孔子对周礼的阐述开始,而在这之前亚洲大陆上的中国文明显得是那么的孤单,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可能与当时亦很发达的印度文明会有交流,但是地理上的无奈让中国的文明缺乏与周边文明交流的条件,而中国自上古以来神学及原始宗教方面缺乏有组织的系统性、权威性,这样宗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当然要除了后汉以来佛教的影响。从这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哲学显得比较单薄且缺乏多元性,从而造成中国文明独特性也是必然的。如果有人提出东晋时期的诸多外族以及之后的诸多外族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但大家都知道那多是外族主动的接受中华文明,对中国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除了我们本身演绎的佛家禅宗外几乎没有。
孔子肇始中国哲学的时候,西腊哲学的鼻祖泰勒斯几乎是在同一时代发端了西腊哲学。虽然同样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西腊文明以及西腊哲学由于可以引用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这样相较于中国文明以及中国哲学的产生,就具有先天的优越性。西腊哲学受原始宗教和神学的影响很深,当时的西腊文明反映在宗教和神学上除了有奥林匹斯山上的那些喜欢争斗的诸神,还有由色雷斯的神演化而来的狄奥尼索斯或者说是巴库斯。虽然对巴库斯的崇拜受到崇拜宙斯这一派的正统派的歧视,但是由此诞生的奥尔弗斯教派对西腊整个文明包括哲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不提及的。而反观当时中国的文明以及哲学由于宗教神学相对薄弱,因而中国的哲学更趋向于内敛的个人体验,在政治上表现于推行王道。
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组成的,而孔子对哲学的阐述却是从所谓的周礼开始,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西腊哲学从开端便注重从事务的本身引申对对自然、对人类的思考,而中国的哲学则强调从人本身或人的主观本身去看待一切。虽然同时代的老子提出了道这个亦包含有规律的概念,但就象李泽厚先生所说的,老子的道是功能于实体混而未分的整体,这样的道显然与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泰勒斯之后的米利都学派在哲学上的基础观点无不是由物质为基础来引申的。象阿那克西曼德说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这种元质是无限的,这在某一方面又类似于老子的道。而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一切基质是气,这个气更强调的是它的物理属性,而我们中国哲学反映的那个气,形而上的成分更要多些。
由以上我们是不是又可以说从一开始西腊哲学就更注重由事务的本身引申对世界及人类的探索,虽然在此之后的基督教的神学哲学让这种探索走了好几个世纪的弯路,但是由于基督教本身亦受西腊文明的影响,在它的教义中有些先验的东西就不免有某种程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而中国的哲学由于从发端开始就强调宗法观念,更多的是从人的内在修为本身去理解阐述对世界以及对人类的探索,且又缺乏与其他文明交流的渠道,加上统治者对这种哲学的恶意曲解,导致这种哲学最后趋于死板僵化。虽然西腊文明从柏拉图以后在某些意念上与中国哲学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但从整体上以及后来的发展来看,由于此二种哲学在目的与功用性上的不同,造成所谓的差异性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的哲学的目的是所谓的自我修为以及在功用上表现为维护王道,推行教化;而西腊哲学更注重对事务本身内在规律的研究,如此而已。

1:中国的哲学以老子的矛盾论为基础,但发展不彻底,后来就成了命理学说和中医丹药系别的杂合体了,阴阳家开始和五行学说一样是简单及物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学说和矛盾论思想相互结合.国人所说的哲学多数都是孔子荀子的传统道德规范.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懂哲学的基本含义.宋明时期以朱熹为首做的理学,是客观唯心,这个思想也为当时的朝廷所用,因此在学者中统治一时.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首的心学,则是主观唯心,是醒悟过来的学者对理学的发问.因为第一性问题无法解答,很多人都投向了心学.以及佛教通过其六祖慧能的改编产生的大乘小乘佛教,因果学说也是中国哲学的大头,现在已经可以和西方哲学的因果率学说相互印证.现代中国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为领导。
2:西方哲学,先是以欧洲哲学始祖泰勒斯的水本世界论和赫拉克利特的世界为火论为启蒙,但追根揭底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作为了后来哲学的主体.其中,西方哲学最大贡献的就是黑格尔的辨证论和康德的时空观,后来经过牛顿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参与,完成了以自然科学基本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西方哲学.还有的哲学就是天主教等教派了.
总的来说,中国的哲学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哲学,西方哲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哲学.现代中国的哲学,高端为辩证唯物主义,但绝大多数处于哲学的未成形状态.所以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了没有信仰的国度。

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缉的差异,形成了两种显然不同的今性.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哲学以天人相分为前提.由于这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便造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因为讲冘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核心,以道德和艺术为精神,以直觉和领悟为方法,充满诗意境界,突出致善致美的价值功能.因为注重天人相分,西方哲学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本内容,以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带有科学精神和宗教幻想,充满理性色彩,以求真求知为主旨.

西方古典哲学和中国古典哲学分别是什么?
答:东方古典哲学是圣人经历长期修炼之后的心灵的凯歌,西方哲学是大师在未知的王国中艰苦探索之后的内心独白。东方古典哲学更象是一种艺术。西方哲学更象是一门科学。总之千人千说,中西哲学很多地方也能融会贯通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非常了不起的一点,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全...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区别
答:5. 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均源自天人合一,各自表达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儒家注重道德修养,佛教寻求超脱欲望,道教强调顺应自然。6. 中国哲学强调人生智慧,而非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究,缺乏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和宗教信仰。7.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源”开始,转向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有哪些特点
答: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的特点如下: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传统,它们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在某些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1、在思维方式上,西方哲学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注重个体主义和自我意识,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更关注人类的理性和科学性。而中国哲学则更强调整体思维和非理性思考,重视...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的区别,东西方哲学的差异
答:1.哲学从本质上讲是让人直面世界的审思,如果你对于世界有了思考和追问了便是哲学的开始,西方的哲学是一个传递和变革的过程主要解决的是人和世界,而东方的印度宗教(宗教神学也是哲学)是属于心灵范畴的感性哲学,中国哲学(代称概念好统一)的主体是关于人和人的伦理追问例如礼教。2.因为西方哲学断代的...

略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答:其含义是有巨大区别的。西方哲学的本体概念常被做知性化、形式化与心灵化的理解,更多地被赋予认识论、知识学、心理学的意义,而并不经常是一个宇宙实体。但在中国哲学中,本体概念往往都被解释为一种实存化的本真之物。老子、庄子哲学里,道即本体,道即物自身。得道的惟一途径在 于将意义世界不断...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答:中西方哲学代表的是两大思想文明的结晶,它们在发端之时期,双方就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思想取向和特徵,后来的发展只是各自沿著前人的路走下去,西方哲学在重视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地批判旧传统并创立新传统,从而发展成为了一门全新的哲学;而中国哲学则是沿袭前人的传统,突破不多,主要是继承,这样中西哲学最终走向了不同的...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
答: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如下: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可以说:“道家的审美理论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

西方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区别?
答: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缉的差异,形成了两种显然不同的今性。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哲学以天人相分为前提。由于这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便造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因为讲冘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核心,以道德和艺术为精神,以直觉和领悟为方法,...

当今世界盛行的三大哲学
答: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较近。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以“科学数据”为理论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不管理论是否实用,只要是被...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中国哲学体系对宇宙认识是建立在道德经上,西方哲学体系对宇宙认识是建立在圣经上,中国哲学体系崇尚是天道,西方哲学体系崇尚上帝神,这对立哲学体系都是哲学对宇宙不同认识,即相互联系又矛盾,你那天地自然界不同变化,都是道在主宰一切变化又能够认识又不能够认识,而西方哲学对天地自然界变化说成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