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为什么不能插入孔底沉淀层?

作者&投稿:向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为什么不能插入孔底沉淀层?~

在施工时,导管底与孔底至少要保持半米到1m左右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顺利从导管中下落。再一个是孔底深沉层的厚度是有要求的,不能超过0.5m,由这两个控制条件可以说明导管绝不能插入深沉层。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 如还有问题你可以打开这个网站,一个土载木工程网站http://www.civilcn.com/?uid=3544791

钻孔灌注桩的沉淀层厚度的计算
测量:钻孔桩沉渣厚度的有效方法 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桩的终孔深度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处。  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采用高粘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把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1~1.2g/cm3。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时对孔内泥浆含砂率和孔底沉渣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粘度和稠度偏小,砂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计算:
用探绳测量后得到的绳长和钻杆长度比较,差值就是钻孔灌注桩的沉淀层厚度。

在施工时,导管底与孔底至少要保持半米到1m左右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顺利从导管中下落。再一个是孔底深沉层的厚度是有要求的,不能超过0.5m,由这两个控制条件可以说明导管绝不能插入深沉层。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
如还有问题你可以打开这个网站,一个土载木工程网站http://www.civilcn.com/?uid=3544791

混凝土灌注桩初灌量计算公式:
凝土浇灌时,导管应全部安装放孔,安装位置应居中,隔水塞采用铁丝悬挂于内。混凝土灌入前应先在灌斗内灌入0.1-0.2m3的1:1.5水泥砂浆,然后再灌入混凝土,等初灌混凝土足量后,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为不少于1m,导管内混凝土柱和管外泥浆桩压力平衡。混凝土初灌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v≥
πh1r2+
πkh2r2
式中
v——混凝土初灌量(m3);
h1—导管内混凝土顶面与首罐浇筑后桩内混凝土顶面的高差(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泥浆压力平衡所需高度)
h1≡hww/c
hw——首罐浇筑后桩内混凝土顶面距桩顶面的高差(等于孔深h-h2)
w——桩孔内泥浆比重,11-12kn/m3;
c——混凝土容重,23-24kn/m3;
h2————导管外混凝土面高度(m),取1.3-1.8
m;
k——混凝土充盈系数,取1.3;
r——导管半径(m)。
r——桩孔半径(m)。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在混凝土中,严格控制导管不能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以2
m-6
m为宜。
(以上参数为建议值,施工中考虑实际值)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发生导管堵管的可能原因有( )。
答:灌注混凝土时堵管1.灌注导管破漏2.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3.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4.隔水栓不规范5.混凝土配制质量差6.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

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时导管拔不动什么原因
答:原因:1、导管钢丝绳挂住了钢筋笼。2、埋管深度超过7米,卷扬机力量不够。导管埋深应该控制在3-6米为最佳,最主要原因是你埋管太深,灌注桩等砼时间冬天的话温度不低于-5度的话,等2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求每10分钟来回活动导管。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导管埋深,以及砼的质量,泥浆...

水下浇筑混凝土,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米,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米...
答:水下浇筑混凝土主要是靠混凝土流动压力密实,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大于3米,意思就是两根导管之间的距离,距槽端部不大于1.5米的意思就是导管端部离水底控制在1.5米以内。浇筑前导管内部应充分湿润,并放入压水球,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0-220mm大流动性。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导管为什么不能插入孔底沉淀层?
答:在施工时,导管底与孔底至少要保持半米到1m左右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顺利从导管中下落。再一个是孔底深沉层的厚度是有要求的,不能超过0.5m,由这两个控制条件可以说明导管绝不能插入深沉层。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如还有问题你可以打开这个网站,一个土载木工程网站http://www.civilcn.com/?

(2020年真题)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发生导管堵管的可能原因有( )。_百度...
答:【答案】:A、B、D P267-270 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时,埋管过深导致导管拔不出来,同时防止埋管...
答:埋管过深造成导管嵌固进混凝土,导管两侧摩擦力增大,拔不出来 反之导管埋深过浅,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将导管包裹密实,导管脱空后导致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形成泥浆夹层,致使断桩

水下灌注桩 导管拔起后放不下是什么原因
答:用料加大重量看能否重新插入初次灌注的混凝土中,要是能插入,算好埋深,把第一次灌注的料顶上来,这样的桩经过钻芯取样看是否能用),要是有埋深,埋深不大,可能是你的料不好,在水下离析,或者孔中掉入东西卡住了导管,有可能是导管不居中导管底部顶住了钢筋笼子,可以旋转导管看能否放下。顶住...

在灌注水下砼时,导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果埋管或塞管,处理的方法有...
答:主要会出现如下情况:如果导管的密封圈不好的,可能会出现导管漏浆的情况,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加快砼灌注速度,看看是在什么位置漏的,在砼没有埋到漏浆的位置不要拆导管。还有如果砼灌注时中间停隔时间很长了,有可能会出现砼初凝情况,这样会导致导管往上提就下不去了的情况,如果这样要采用中间经常来回抖动导管(记得...

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上不来是什么原因
答: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

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全过程应保证导管位置和总长度不变混凝土不断通过漏...
答:这个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控制在2~6米之内,太长会导致混凝土下部混凝土已经初凝,上部混凝土还没浇筑完成。最终导管无法拔出,混凝土无法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