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中老人死在半路是不是不能进门?

作者&投稿:喻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宗教与民俗的关系是什么~

从现代宗教学角度说,民俗信仰是一种近似宗教信仰的准宗教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人它也可以被视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终归和严格意义上的有组织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会作用、社会控制力、约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1、宗教信仰与民俗信仰的区别
民俗信仰常常被称为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但它比宗教具有更长的历史和更广泛的内容。它既具有民间习俗的性质,又有原始宗教和一般宗教信仰的某些特征。它本身也属于自发的社会习惯形成的习俗,而非有意的人为制作。它的存在和流行,像其他社会习俗一样,是一种很广的社会现象,而非少数的或个别的事。民俗信仰的特点也是很鲜明的:
它在时间上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
在空间上有较广泛的社会传播性;
在形式上有一定地域性和历史的变异性;
在内容上有实用性和功利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作用上有狭隘性和保守性;
民俗信仰和宗教性民俗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与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的文化血缘关系极密切,其中有些信仰直接来自原始自然崇拜或祖先崇拜,但它们同文明社会宗教却离得比较远,区别也比较明显:
(1)组织: 各种文明社会宗教都有固定的信徒组织如教会、教团等,而民俗信仰一般则无固定的组织机构,其信徒是广泛散布于社会的自由信仰个体或小的社会群体;
(2)场所: 各种文明社会宗教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如佛教的寺庙,道教的宫观坛场,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而民俗信仰则没有固定的信仰活动场所;
(3)信奉对象: 各种文明社会宗教一般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信奉对象,如佛教的佛陀或“如来”,道教的太上老君或玉皇大帝,天主教、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安拉,而民俗信仰所信奉的神却没有至高无上者,一般民俗信仰都是在泛神崇拜的基础上,根据信仰者的具体需要以及不同行业的功利需要随机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行业的信仰对象,这些信仰对象之间并无主次或主从之分别;
(5)信仰体系和经典:各种文明社会宗教都有较完整的教义学说和信仰体系,能形成经典,而民俗信仰则是相当纷乱、零碎的迷信,并无完整、的信仰体系,也没有成系统的经典;
(6)教规戒律:各种文明社会宗教及其派系几乎都有其共同遵守的教规戒律,甚至还设有宗教法庭来维护教规戒律的执行和制度化,而民俗信仰则无信仰者共同的遵守的教规戒律以及强制执行的机构;各种文明社会宗教都有专门的神职人员管理本教固定的宗教场所。
(8)信仰目的: 各种文明社会宗教一般都带有大众化的自觉信仰意识,因而 教徒的宗教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相当清晰,并无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民俗信仰一般无自觉信仰意识,其信仰人往往带有极为明显和狭隘的功利主义性质,其崇拜对象和信仰范围往往根据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利益或某一具体需要或目的所决定;
2、民俗信仰的类型及其与宗教的联系
民俗信仰在世各国和各民族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我国的情况可以将它们概括为五种类型。这些类型,有的既是民俗信仰又是宗教信仰,故有某种重合和交叉。
第一种类型:是源于自然崇拜的民俗信仰。此类信仰最初表现为原始居民把天体、气象、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及自然力神化,赋予它们超自然的神力,这即原始宗教与民俗信仰的合二而一状态。
中国民俗信仰中的自然神形象,常见的有如下几类:一是对气象的信仰,如崇拜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二是对土地、石与 火的信仰,如崇拜土地神、山石神、灶神等。
第二种类型:是源于动植物崇拜的民俗信仰。对于动植物崇拜的民俗信仰,也是原始宗教的主要部分。随着农业社会的到来,狩猎时代的许多动物和植物神灵崇拜内容逐步消失,而一些与此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以及人类感到恐惧和迷惑的动物和植物,至今还有少数被崇拜和祭祀。据我国近期收集的调查资料,这类信仰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动物神崇拜的民俗信仰,主要是对牛神、马神、羊神、蛇神的崇拜。祭祀;二是植物神崇拜的民俗信仰,桃木崇拜(因被认为有祛邪避鬼功效)以及花崇拜、-谷物崇拜、果树崇拜、古树崇拜等。
第三种类型:是祖先和名人先师崇拜的民俗信仰。
第四种类型:是崇拜行业神的民俗信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社会各主要行业所祭祀的行业保护神崇拜,实质上是融祖先崇拜和文化英雄崇拜等为一体的混融民俗信仰形态。这些行业神被认为具有行业始祖的护佑功能之外,对行业神的祭祀活动实际上还有协调行业经济和生产活动的作用。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民俗信仰和宗教活动的恢复以及个体经济形式的发展,某些行业神祭祀又部分复活了。
第五种类型:是避邪攘灾、禁忌、卜算吉凶的民俗信仰。这是由鬼神信仰演化来的一种迷信信仰。在中国民间,既有借助道教的符篆斋醮御鬼驱邪之方术、佛教祈攘禁劾、除灾祛难之禅咒,又有大量民间辟邪除痹的巫术。这些辟邪化凶的信仰,在旧中国不胜枚举。现今我国民间仍然流行着有关这方面的迷信信仰遗风,重要者列举数种:一、门神(其职责是驱鬼避邪、保护家中清吉平安)符篆和秘文,主要有辟邪门符。
3、宗教与民俗信仰的冲突
民俗信仰与宗教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信仰体系,互相间必然发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然而由于两者都是属于对超自然力的信仰,且在同一民族中常常具有同源性,故尔往往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宗教与民俗信仰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产生和来自绝大多数宗教的排他特性,越是极端性的蛊教越是如此。这种排他性往往使许多宗教只崇尚自己的信仰而反对其他的信仰,凡是不符合它所主张的信仰的,都要予以排斥打击。它们既排斥打击别的宗教,也排斥打击民间信仰。如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对信仰和从事巫术者的残酷迫害,极为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也正由于此,欧洲各国的民俗信仰才没有像中国这样保存得如此多、如此广。

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 - 中国民族宗教网
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 2012-09-13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可见, 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镇宅文》,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 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
中国的传统服饰,按礼制的规定,必须与一定的信仰活动相适应,故有所谓的“祭服”。此外,民间还流行许许多多用以避邪的衣服和饰品,如五毒背心、五香布袋、辟邪鞋饰、玉佩、护身符等。饮食生活中,船家食鱼忌翻身,不称“箸”而称“筷”;河南人做饭忌说“少”、“没”、“光”、“烂”、“完了”、“不够”等词语;东北人包饺子忌不捏褶,因为捏光边象“和尚头”,不吉利,而且包成的饺子忌摆成圈,必须摆得横竖成行,才能财路通达,这些禁忌习俗都是我们常闻常见的。事实上,饮食中的原始信仰很早就盛行了,如汉代便有“俗说: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雷鸣。”“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日幸,赏以寒酒。幸者,善样,令人吉利也。”之类的记载。又据《山海经》的记载:“招摇之山……有木焉, 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①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②@②(猩猩),食之善走。”“扭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柢山……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③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④,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这种食用、 佩戴某种东西就可以取得某种实际效用的观念正是模拟巫术的观念,而后世盛行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以“吃了熊心豹子胆”来形容别人胆大妄为,显然与之一脉相承。至于喝了中药,将药渣倒在大路上的习俗,很明显与接触巫术有关。
遇到出行、聚会等家庭或社会活动时,人们也常以卜筮、圆梦、求签、测字等方式来预测吉凶,决定行止。《墨子》中所记:“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 即丛辰占法预测出行吉凶之一例。在民间,甚至连洗头、制衣也都有种种趋吉避凶的习俗。如《论衡》中记载:“《沐书》曰: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裁衣有书,书有吉凶,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则有福。”此外,各种前兆迷信在民间也

希望那老人不要留恋家了,会影响转世,如果他希望转世.
我催眠的一个朋友前世在医院去世,是个老人,然后很快的在同一个医院投胎到一个怀孕的女人肚子里,也就是今世的母亲.
此事并没有什么不吉利的,可以在心里想着,你已经死亡了,不要再留恋这里,到你想去的地方吧,希望你再生到好的地方.如果你舍弃一切,那么你将获得解脱.一切随你所愿.
尸体的停放几天.灵魂的话可能就在周围,所以家里的人此时不要争吵,给灵魂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真心对那灵魂好的话.
附佛教里的看法:
举例来说,一个将在善趣投生的中有有情虽产生将在善趣投生的感觉,但此时活着的亲友们为了此亡灵宰杀许多有情(指牲畜)进行供施,该中有身返回死亡处——景象不清净之地,对此生起强烈的憎恨,以此事作媒介,他将退转,生在地狱。同样,贪着中有时期的财物,或者财物被别的中有身占有,对此生起不悦和憎恨,他将退转,生在恶趣。同样,为了亡灵,做佛事和念经者们不洁净、睡眠、心散逸、懈怠、三昧耶不清净,亡灵了知后,对此感到惊恐,从而干了罪恶之事,心想虽然做不净佛事的人众多,但这些师父们未能佑护我,感到十分沮丧,极其不悦,这使他退化,生于恶趣。同样,虽产生将生于恶趣的感觉,但在此时,亲友们不与罪孽为伍,行善法,上师、阿阇黎们也身、语、意虔诚清净地做经忏佛事,这些善事作媒介,也能使之退转,生于善趣。

迷信就是人老了少出门的意思一种曲解,感觉死在外头缺乏成就感。

不要迷信。

老人勤苦一生不能选择死去的时间和地点,还是让他走好吧。

没有什么不吉利的。孝心能够感动天地。

如果能给他念地藏经或者念佛,他会走的更好。

没事别老吓唬自己~我们这有个说法就是如果老人的尸体凉的慢则会对后代有好处~

木绎与chenguida217在这里所说的具有正见。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好吗?
答:年纪大的老人过世是在家,还是在医院,城里、农村就有很大的区别。毕竟城里人居住空间小,老人的去世又是大事。做为农村人说不准到底那个好? 不过我们这的农村,最忌讳老人在医院去世。因为一旦在医院去世了,遗体进村受阻挠,还不能进自家院子的。也就是说,老人只要有一口气在,进了自家,村里人基本上还会来看他最后...

北方风俗不能半路接人什么意思?
答:您好,北方风俗不能半路接人,一般是半路接人的话不吉利的意思的,具体是这样的,希望能帮到您。

出殡时半路遇到别人开车拦住有什么兆头?
答:出殡时,半路遇到别人开车堵住有什么兆头?迷信的说法都是出殡的车是不能停的,但是现在在城市这么拥挤堵车的情况下,那还有红绿灯,那也没有什么

半路不添碗,添碗死人是个什么迷信说辞,我妈非常相信,我很郁闷,平_百度...
答:不管是不是迷信,最重要的是你妈妈相信,这就是事情的重点。就比如你自己也有忌讳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但是别人做了你心情就非常的不好。既然你妈妈忌讳,为什么不避讳一下呢?肯定有让买碗的时间,到时候多买几个存在就是啦。

女人买了只大公鸡走在半路上死了,好不好?
答:按照传统的习俗这样就半路死了确实是不好的,因为半路上并不是在自己的家中,对于某一些说法来说确实是很不幸的

梦妈妈死抬去埋扔在半路没有人帮忙了
答:梦中梦到有人死掉往往代表着分离,当然梦中梦到的某人死了其实代表的不一定是他,可能你有你比较喜欢的人要离开你了,或者你害怕他会离开你,所以才会做这样的梦。机械的把梦说成代表了吉凶预兆之类的话是迷信的,不科学的。原版周公解梦:梦人死。梦抚抱死尸主财利,梦尸骸遍野主荒乱,梦帝王崩者...

迷信真的会害死人吗?
答:爸爸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村人,但是对于迷信来说,不信也不反对。有一次我爸和我爷爷去我大姑家,在大姑家吃了午饭说了一会话就下午了,我爸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爷往回走。爷俩一边骑着自行车走一边说话,在半路上有个下坡,因为下坡轻快我爸带着我爷也没刹车,下坡到半道上,突然看见一条绿色的蛇,有...

死人葬居住龙脉上会怎么样?
答:死人藏居住龙脉上会怎么样,死人埋葬在龙脉上家族会很兴旺发达,同时也家族的子孙后代也都会学业有成,是一个旺家的好事儿。

一个去世的人,假若没人烧纸会怎么样?只是迷信吗?
答:假若没人来烧纸可能会不能去到天堂吧,这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这的确就是迷信。

14岁少女暴毙下葬,多年后父母才知是被活埋的,到底是谁的错呢?
答:非要评论这件事情过错,倩倩觉得错在了那个落后的时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里有文化的人并不多,加上医疗、通讯和交通落后,这才有了悲剧发生。幸运的是女孩并没有死,而是被路过老人给救了出来。此后便由老人带回家抚养,到最后顺利结婚生子,成为了幸福美满一家人。事件梳理:事情发生在湖南省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