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在今天看来有多不靠谱

作者&投稿:尉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了《愚公移山》,你有什么感受?(大约300字)~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经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庄;
他为什么不找领导解决呢?两座大山,挡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乡长汇报,还可以找县长汇报。如能争取到国家立项拨款,还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说,这样一来,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当代仍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主动挖山”的精神。在我们的面前,还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后的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工作较艰苦的行业,都需要有人去“挖”。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当代“愚公”:他们也知道大城市里经济待遇高,生活条件好,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基层,奔向西部,奔向艰苦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搬家”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却改变不了艰苦地区的落后面貌。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领导,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工具问题、伤病问题、有人说闲话的问题、做了惊天动地的好事却没有得到奖励的问题等等。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才会为伟大的事业奋斗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实干密不可分。我们今天学习《愚公移山》,就应该像愚公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据《列子·汤问》原文的记载,他要搬动的太行、王屋两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这显然有古人(尤其道家哲学著作)惯用的夸张不精确语调(周代1仞=7~8尺=162~185厘米,算下来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仅海拔5000仞而已);现按保守假定,这两座山的总体积是长宽各100公里、高出地面1000米,那意味着山体的总土方有10万亿立方。岩石的密度各不相等,如大理石一般每立方在2.52~2.85吨之间,质地致密的辉绿岩则重达2.9~3.0吨,现按每立方平均2.6吨计,这就意味着要移走26万亿吨岩石。
故事中说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也就是说,带着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将土石方运到渤海,一年才只能往返一次。现按每人挑100斤计算,子子孙孙平均每代104人从事移山事业,那每年也仅能削去2立方山体,也就是说,这意味着完成移山需要5万亿年!要知道,地球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至今也不过5万亿年。

愚公移山,在今天看来有多不靠谱
答:那意味着山体的总土方有10万亿立方。岩石的密度各不相等,如大理石一般每立方在2.52~2.85吨之间,质地致密的辉绿岩则重达2.9~3.0吨,现按每立方平均2.6吨计,这就意味着要移走26万亿吨岩石。故事中说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也就是...

愚公移山 用今天的眼光看,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愚公的行为到底愚不愚...
答:答: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而愚公的行为不愚。

现代社会,你认为《愚公移山》是“愚”还是“智”?
答:从这个角度上说,有的人认为愚公移山是愚蠢之举,费时费力,不如把家搬出来,有那个劲儿去干点来钱快的事儿。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你仔细想一想,现在真正能立得住脚的这些领军型企业,哪一家不是从基础做起,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因为靠短平快,也许赶上机会赚了一笔,...

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愚公移山的精神
答:1、《愚公移山》的精神是: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2、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寓意,它的本意并不在于“移山”或者“搬家”,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3、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

愚公移山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

《愚公移山》读书笔记200字5篇
答:篇一:读愚公移山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做《愚公移山》。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每次出门去集市都要翻过这两座大山,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和家人一起去挖大山,想把大山移走。看到这里,我觉得很可笑,那么大的山怎么会能移走呢?妈妈说:“你接着看下去吧。...

愚公移山
答:60年转瞬即逝。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公,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他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几口背上行李,翻过大山,走不多远,就可以到达洛阳、郑州、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闹,还可以定居在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的...

愚公移山读后感550字
答:今天一阵风,把我吹入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里,唤醒了我。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的是愚公和后代不顾劝阻移山,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了的故事。愚公困苦于交通阻塞,决定移山。虽众人劝阻,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坚定地去移山!在自己出行不方便的情况下,能够想办法自己解决困难,而不是绕道而行,...

愚公移山的寓意和启迪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什么
答:关于愚公移山的寓意和启迪,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寓意是: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2、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3、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

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答:我是这样看待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因为愚公移山是一个非常让人心情坚持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坚定的写出那一代人心里的坚决心和勇敢心,他世世代代都想要把这座大山移走,最后他成功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它非常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