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优秀教案「带反思」

作者&投稿:乐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完善,要从一副古画中感受到历史价值文化积淀比较困难,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设计思想

  1、探究性: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放手,不过其探究过程应该有其层次,不能浮在探究的表面化。

  2、自主性:学生从选择的问题,探究的手段,体验的方法都应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

  3、合作性:本课的教学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独立完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法,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让学生对照多媒体上的图片还有课本上的局部图,凭借联想,借助生活体验,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形象,读出感情,并采用小导游解说,老师范读桥北头的情景等多种方式训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激趣导入:同学们,走进第五单元,我们就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可以去认识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欣赏美丽的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走进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题。 “名扬中外”就是?(不仅全国有名,而且全世界也有名。)这样一幅全世界有名的画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多了不起啊,这可是一幅很有价值的画,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读它。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专题导入新课,精练高效,既联系旧知又导出新疑,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晰课型为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1、出示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得通顺。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中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解决基本问题。)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看看书上的插图,画面的都有些什么?(板书:人物、街市、桥北。)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小小解说员: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在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

  2、交流资料卡,总结。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突破难点,达到粗知大意的`阅读目标。)

   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解说诵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3、作业乐园。

  无论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还是现在我们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走出课堂后,让我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瑰宝!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推荐书目:《古代神话》、《古代经典故事》、《中华传统大全》、《上下五千年》。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全图赏画。直观生动,配以教师解说,激发学生对这副名扬中外的画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课外阅读,为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阅读提示要求,板书再现全文。)

  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学生自读课获取信息。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课上,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我并没有放任自流。我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让我们再次看图读文,细细赏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把你看到的、读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学生边读文边看画,然后交流:学生有的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画,课文的插图很小,上课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同时还出示了这幅名画的仿制印刷品,孩子们清晰地看到这幅名画,大开眼界,对画面的内容十分惊叹,对画家张择端更是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讲的什么
答: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讲的什么
答: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甚至都能读出什么
答:文中“甚至”“都能”可以读出《清明上河图》作者绘画技术的高超。《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年春季修订版)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作者是滕明道,由张蕾参与录制。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具体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热闹,...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几年级
答:是三年级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年春季修订版)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作者是滕明道 ,由张蕾参与录制。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具体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热闹,重现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夹...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通过什么什么什么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由北宋画家张择端...
答: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这篇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对《清明上河图》作了简要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只有3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第二...

一幅中外有名的画
答:《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一《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

组词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答:驴:lǘ(毛驴、骑驴、驴肉)、寸:cùn(一寸、寸步、尺寸)、乘:shèng(千乘、一乘、万乘)、笼:lóng(鸟笼、笼中之鸟)、栏:lán(栏杆、围栏、桥栏)、貌:mào(风貌、容貌、才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年春季修订版)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作者是滕明道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多音字
答:2、都城: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详细解释都邑的城垣。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杨伯峻注都谓都邑,城谓城垣。3、都梁:亦称都梁香。泽兰的别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资水县都梁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淳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节选:1、北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游词
答: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站在一幅享誉全球、名扬中外的画作面前,它就是堪称绘画艺术瑰宝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它用细腻入微的笔触和...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名画什么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答:最后,这幅画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往往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或一个流派的最高成就,成为后世研究和学习的对象。它的出现可能会引领一个新的艺术潮流,或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梵高的《星空》就是印象派的代表作之一,它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手法为后来的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