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外国人吃饭用勺子?

作者&投稿:贲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西方人用餐习惯用盘子而我们习惯用碗?~

因为两国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外国人吃饭都是用刀叉勺,把食物放进碗里面,显然是用刀叉没法吃饭的。因此把食物放进盘子里面才容易用刀叉切着吃,可能外国人吃饭要的是一种仪式感吧!所以用刀叉切着吃动作比较优雅。而中国人用碗吃饭就比较方便了,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筷子,筷子从圆圆的碗里夹东西非常方便。
外国人尤其是之前的贵族,他们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他们的饮食环境和我们大有不同。他们的早餐一般就是吃面包喝牛奶,但是不喝牛奶,喝汤的话他们也会把汤放在盘子里,然后用勺子挖着喝。其实细心的人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是规规矩矩的使用刀叉。有时候他们的早餐比较简单的话,可能把烤肠,青菜夹在面包上用手拿着就吃了,也不会用到刀叉哦。
中国人的饮食环境和外国人的大大不同,我们是吃的菜五花八门,而且主食是馒头和汤、面条等等,这些食物它只有使用碗和筷子比较方便吃饭。如果使用刀叉一碗汤面条估计就吃不到肚子里面了,所以使用筷子还是刀叉勺是和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比如国外吃牛肉的话,他们都是煎好的一整块牛肉,放在盘子里,显然用刀叉更有意境,而且吃着牛排喝着红酒非常优美。我们吃牛肉都是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显然用筷子夹着吃更方便。
这些都是之前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我们都习惯了。所以也都成了各国的特色,就如外国人不会使用我们的筷子,我们也不会使用他们的刀叉。就拿吃牛排我还是右手拿叉,左手拿刀,吃的时候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放下刀,去拿叉吃饭。

筷子的祖先在中国。当时称它为“箸”,也叫“筯”。因为古代的中国人,不能用手捞热烫或冰冷的食物,迫使他们折些小树枝或小竹枝代替。渐渐地发展用削得圆滑的竹枝做筷子取食吃饭。筷子流传以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和乐趣。如:蒙古族的筷子舞。筷子舞是舞蹈人手拿着筷子有节奏地打着自己的肩、腰、腿等部位边打边歌舞。节奏欢快,别有一番风味。在唐朝之前,筷子还作为中国文化传输给亚洲各国。并产生广泛影响,目前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大约有10多亿。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巧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的杠杆原理,受到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不怕热烫,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中国人对于筷子的情有独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那么为什么是中国人发明出了这种别具特色的进食餐具并一直沿用至今呢?7月18日,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在首都图书馆,演讲“餐桌上的历史风景——中国古代进食传统”,讲述国人与筷子的情感渊源。

汉代人餐桌上的“箸”
全球范围内,人类进食方式可以分三大群,一是直接用手抓食,一是用叉子、勺子,一是用筷子、勺子。用叉子的就是欧美。用手的是南亚次大陆、非洲,用筷子的就是东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还有越南,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这一片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比较深的地方,中国周围的这些地区。用筷子自然说自己的筷子好,用手的人也会说用手好,上帝已经给了我们一双手了,你还用那些器械干吗?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很早就有了勺子和筷子。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
我们为什么用筷子?和西餐相比,我们吃的主食是粥和饭,这是烫的,不太好直接用手抓。特别是菜,它是把菜料和肉料,甚至包括米放在一起乱炖,炖成比较稀的汤汁,也就是羹食,这个时候用手就不太合适了。怎么办?用勺子也不太好办,所以用筷子。要吃这个羹里头稠的东西,特别是捞一些肉和菜,用筷子最合适。
筷子的发生、发明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勺子也是这样,筷子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南方用两根小竹棍,北方用两根树棍,或者是两根合适的兽骨,动物的骨头就可以。
我们的主食传统在南方是大米,在北方是小米。副食就是羹。这一套饮食烹饪的传统决定了我们采用的饮食方式和饮食器具。南、北方都发现了很多餐具。

古代各式餐匙
史前的勺子还没有勺子的形状,只不过是个骨头的片片,一个宽片的骨片,就可以盛饭吃了。
勺子和筷子在古代的分工很明确,勺子是吃饭的,筷子是吃羹里头的菜的,规矩非常明确。所以勺子一开始形状不定。
有的勺子每个顶部有一个孔,孔里面拴一根绳,绳子干什么用的?如果说是放在碗里头,用不着拴绳。
这些勺子都是在墓葬死者的腰部发现的。我们推测这个东西系在腰带上,随身携带,是个不可少的装备。现在的少数民族,如藏族,他们出门要带一个小刀,小刀就是餐具,用来割肉。
早期的勺子,由于冶金术还没有发明,主要用兽骨做成,或用蚌壳绑一个棍。到青铜时代,出现了青铜勺。春秋以后就开始出现圆头勺子,一直用到现在。当然,我们现在的勺子的造型跟西餐的一致,不是我们传统的样式。
还有餐叉,我们在甘肃青海地区发现了若干件史前餐叉,距今四千年之久,用骨头做的,很精美。它比较大,有二十多厘米长。
叉子、勺子和刀,那时候就都有了。西部地区,主要以放牧、畜牧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所以吃肉食比较多,他用得着这东西。餐叉到了商周时还在用,我们在洛阳有一个战国墓葬里边,有一次发现了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这不是家庭用的规模,这应该是宴会用的。
战国以后餐叉发现的就比较少了,很可能就被淘汰了,我们不再用了。
叉的名字在古代,我自己考证,可能叫毕,“毕”是个网子,是个带有长柄的网子,是可以网动物的。为什么餐叉也叫毕呢?我想这个毕也是作为一个星座的名字,我们叫二十八宿。北斗也是一个勺子的名字,取了星名。毕可能是取自我说的网子的名字,取了星座的名字,然后回过头来取作这个餐具的名字。
毕星座的连线是几个点的连线,我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星座图,这个毕的星座图的连线就是个叉子的形状,所以它叫毕。
再回到筷子,我引用一句话:“不可一日无此君”,人一天都离不开它,你猜它是什么?就是筷子。
筷子是明代以后有的名字,明代之前叫箸。我们读明代人陆容的《菽园杂记》。它说当时的江南人,苏州这一片的人,民间的对话有一些避讳的风俗。如果你在开船,就避讳说“箸”(住)。也就是说我们在船上,如果要吃饭你就不能说把箸拿来,这样就不吉利。你要快快地行走,你说“箸”就是要停的意思了。
你要反着说,说“筷”,拿筷子。这样,因为苏人行船,给我们常用的餐具带来了一个新的名字——筷子。
殷墟出的筷子头是用铜做的。到汉代以后主要是圆的筷子,竹的筷子。两端一样,并没有分哪个是上面,哪个是下面。我们现在也不太多用,我们家里用的筷子夹菜的那一端是圆头,我把它叫足,上面的方的,我把它叫首,就是头。
这是古代,包括现在最标准的筷子。自从一次性的筷子问世之后,筷子就改变了传统的形象了,五花八门。方头的筷子,比较确定的证据是明代出现的,明代以前的筷子都还没定型。杭州的萧山有个跨湖桥遗址,发现了几只小木棍,有一对大小形状比较接近,大概有十几厘米长的木棍。发掘者觉得它应该是筷子,因为一端还刻有一些符号,可能是特别的符号。这个符号有点像后来算卦用的数字符号。筷子在早期,在汉代的时候可以用来算卦,所以它是算筹码。
一些汉代的图像,餐桌上明确放的是筷子。唐代的壁画上,桌子和椅子上放的有勺子有筷子,说明勺子和筷子在比较正式的宴会场合也都是要齐备的。《韩熙载夜宴图》上,也有筷子和勺子。明清的时候就不用说,非常普遍了。清代人画的《红楼梦》插图,也有筷子。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筷子的放法也有特点。汉晋的时候是直着放的。在唐代,一双两双、三双四双,是横着放在桌面上的,勺子也是横着放的。这种放法传到了韩国、日本。
我们从宋代开始,筷子就改为直着放了。《清明上河图》上,餐桌上的筷子是垂直放的。
可见,汉晋直着放,到唐代就横过来,到宋代又直过来。这种变化过程是怎么样,或者为什么要这样,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得很明白,只是看到了这种变化。
我讲的是历史的细节,讲的是餐桌上的风俗,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到我的传统,你看到你现在的生活其实是受到传统引导的。
最后,我引用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2008年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厨房的勺子才是真正的文明权杖》。它先讲了一个故事,商代伊尹辅佐汤王灭夏,他最早是一个弃婴,被一个厨师收养长大,学会了做一手好菜。商王羡慕得不行,就把他请来做了自己的高参。这个伊尹就见了汤王,他就说全国各地有很多好吃的,我们必须怎么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些东西,然后就讲怎么做菜,把治国的道理讲得跟做菜的道理一样。这就是后来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文章作者就发了感慨,说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历史是多么神奇,厨房的勺子才是真正的文明权杖,美味是消除野蛮的最佳武器。好人吃好,坏人吃坏。想世界变得更美好就应该从厨房下手,建议应该把安理会改成厨师技校。
我们有很多厨师当大官的,在历史上。厨师很受尊重的,一个军官打了败仗以后为了活命逃命可以扮成一个厨师,不然的话小命就丢了。这个结语就是说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小事,不仅仅是健康、文化上的小事,可能还是有关人类命运的政治,升华到这方面的大事情,甚至是有关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情。

筷子,古称箸,是东亚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用以夹起食物及把食物运往口里。筷子是大约三千到五千年前发明的, 有木头, 竹子, 金属, 象牙, 和现代的塑胶。

各国筷子的特色

中国:筷子大多为近似立方体,只在头部与尾部比较略细。由于竹的生长比较快和广泛,竹筷的使用率很高。也有特别为烹调用的巨型长筷,日语称为“菜箸”。

日本:筷子头是尖的,通常都是木制,也有包漆的,名称沿用中国古语“箸”。

朝鲜半岛:因为战乱关系,为使筷子更耐用,他们的筷子都是扁平的两片金属做成的。

筷子与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异 暗藏科学原理

  提起筷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吃饭的家伙什,一双在手方便实用,除了汤以外,保您可以席卷全桌。很多用惯了筷子的国人对老外的刀叉很不以为然,就是吃个饭嘛,还要刀子、叉子、勺子一长排,一不小心遇到大块的食物还要双手启动,实在是麻烦。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禁不住生发出很多自豪感来。也许你猜不到,其实这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棍里,可是大有学问。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在《韩非子》特别提到以荒淫奢侈闻名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则恰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不过《札记》上说:“羹之有菜者用祛,其无菜者不用梜。”而从造字法来看,“梜从木”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木头筷子。回想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还是可能的。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才普遍使用筷子。后来,“箸”又演变为“筷”,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饭时离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后来为了和常说的“快”区分开来,便加上了竹子头。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

  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

  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这种声音确实有些让人振聋发聩,不过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却有失科学了,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叉种类较多,属于专用工具,但由于这种“专”往往表现出“大巧若拙”而被国人忽视。回到餐桌上,也许应对炖得稀烂的黄豆猪蹄,筷子还能游刃有余,一旦碰上牛排,恐怕筷子就要自惭形秽了,刀叉这时表现出它们的专业特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筷子和刀叉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很难得出结论。不过关于使用筷子更有利锻炼思维能力的说法却着实有科学依据。科学家们曾从生理学的观点对筷子提出一项研究成果,认定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让人动作灵活、思维敏捷。而筷子中暗藏科学原理也是毋庸置疑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时,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因为中国人进化了。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哲学思维。
两根竹子打天下,什么都能夹。
三大用餐方式中,
手抓是公论最原始的。
筷子和刀叉的先后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
中国人也是先有刀叉,再而发展为筷子的。
因为古人都用刀子割肉、切肉、片肉,
然后再用刀尖叉起来吃(只是没专门发明个叉子,但作用是大同小异的)
根据这种分析,
刀叉先进还是筷子超脱?
你说呢?

筷子,古称箸,是东亚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用以夹起食物及把食物运往口里。筷子是大约三千到五千年前发明的, 有木头, 竹子, 金属, 象牙, 和现代的塑胶。

各国筷子的特色

中国:筷子大多为近似立方体,只在头部与尾部比较略细。由于竹的生长比较快和广泛,竹筷的使用率很高。也有特别为烹调用的巨型长筷,日语称为“菜箸”。

日本:筷子头是尖的,通常都是木制,也有包漆的,名称沿用中国古语“箸”。

朝鲜半岛:因为战乱关系,为使筷子更耐用,他们的筷子都是扁平的两片金属做成的。

筷子与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异 暗藏科学原理

提起筷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吃饭的家伙什,一双在手方便实用,除了汤以外,保您可以席卷全桌。很多用惯了筷子的国人对老外的刀叉很不以为然,就是吃个饭嘛,还要刀子、叉子、勺子一长排,一不小心遇到大块的食物还要双手启动,实在是麻烦。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禁不住生发出很多自豪感来。也许你猜不到,其实这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棍里,可是大有学问。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

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在《韩非子》特别提到以荒淫奢侈闻名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环境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箸从竹声。”则恰好验证了这样的结论。

不过《札记》上说:“羹之有菜者用祛,其无菜者不用梜。”而从造字法来看,“梜从木”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木头筷子。回想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还是可能的。研究表明大约到了汉代以后,才普遍使用筷子。后来,“箸”又演变为“筷”,与我国古代江南水乡民俗讳言有关。民间行船时讳言“住”,而船家行船又偏偏在吃饭时离不开箸,二者同音,索性改成“快”,后来为了和常说的“快”区分开来,便加上了竹子头。

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开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并用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

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

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这种声音确实有些让人振聋发聩,不过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却有失科学了,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叉种类较多,属于专用工具,但由于这种“专”往往表现出“大巧若拙”而被国人忽视。回到餐桌上,也许应对炖得稀烂的黄豆猪蹄,筷子还能游刃有余,一旦碰上牛排,恐怕筷子就要自惭形秽了,刀叉这时表现出它们的专业特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筷子和刀叉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很难得出结论。不过关于使用筷子更有利锻炼思维能力的说法却着实有科学依据。科学家们曾从生理学的观点对筷子提出一项研究成果,认定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让人动作灵活、思维敏捷。而筷子中暗藏科学原理也是毋庸置疑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时,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因为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和勺子,发现筷子适合夹菜。外国人发明了勺子和叉子。发明什么就用什么呗。要不你穿越回去看看。

因为直接用手不方便.此外,中国人还用其他工具,例如勺子,杈子等.在明朝时期,刀叉等由中国,经过东南亚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传入欧洲,欧洲人开始用刀叉吃饭...

这是习惯性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答:“筷子”在中国古称“箸”,是东亚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人使用筷子,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因为中国是竹子的故乡,竹子特别多,制作筷子的时候,非常方便。因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竹筷子。二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在中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和”字。和为贵,团结为上。做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呢?
答:中西方文化差异大,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西方人用刀叉,原因是:东西方步入文明时代之后,在进食时工具的使用方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东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造成了西方习惯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继续对未来产生影响。餐桌上的文化,有很多,比如子曰: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吃...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一般用的是筷子,而外国人在吃饭的时候...
答:这里,简单点说:中国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传统饮食文化)是米饭、搭配各种炒菜等,所以使用筷子;大多数外国人的饮食习惯(传统饮食文化)是面包、蛋糕、饼类(如匹萨饼)等搭配各种肉排、肉肠等,所以使用刀叉。

中西方文化差异大,中国人为什么用筷子吃饭,西方人用刀叉呢?
答:中西方文化差异大,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西方人用刀叉,原因是:东西方步入文明时代之后,在进食时工具的使用方面有着不同发展轨迹;东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造成了西方习惯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继续对未来产生影响。餐桌上的文化,有很多,比如子曰: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吃...

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外国人吃饭用勺子?
答: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

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
答:为什么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的原因如下:1、中国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农耕民族,主要的农作物是黍和粟等小颗粒的禾本科作物,主食是饭,副食则以蔬菜为主,即便有肉,也往往切成小块,或捣成肉糜。而烤肉这种饮食,在古老的农耕社会中国,没有在民间流行起来,仅仅停留在上层社会。毕竟这种吃肉...

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
答:因为中餐主要是汤水熟食,用筷子不烫手,如米饭在煮成粥时无法直接用手抓食,还有汤面、饺子等。西方国家以肉类食物为主,液体食物偏少,温度较高的液体食物更少,因此主要用刀辅助进食。但叉子普及的时间并不久,最早出现是在拜占庭时期,真正流行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起初在西方食用刀叉被视为粗鲁的行为,...

为何中国用筷子,西方用刀叉?
答:第一个原因和菜式风格有关,我们都知道中国菜的烹饪手法比较复杂,中华饮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菜式的做法也是千变万化,这也是老外很难理解的,所以说做法多了以后,一般用筷子吃起来就比较方便,如果你用刀叉的话,很多菜就吃不了,比方说火锅,再者我国汉族属于农耕民族,所以说一般都是吃米饭和面食...

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美国人吃饭用刀呢?
答:中国人跟美国人食用工具的不同是因为地理、环境、习俗的影响: 1、中国处于亚洲东岸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种水稻、小麦等。 2、美国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在5大湖边有广大的牧场跟草原,乳畜业发达,但粮食产量相对较少。 3、中国以大米小麦为主食,适于用筷子。 4、美国人多以牛肉等肉食为主菜...

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吃饭呢?
答:至今已经有7000年的历史,而古之叉子也是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有4000年历史,所以说西方人使用的刀和叉是中国老祖宗玩剩下的。据说是在战国时期,人们吃饭的时候,首先由厨房你的厨师用刀叉将食物分割,然后再端出来,供王公贵族使用,因为用刀叉分成小块之后,用筷子夹着就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