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所以"有哪些意思?请举例.

作者&投稿:荀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6、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8、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为注:“以,为也。”

扩展资料所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uǒyǐ,意思是指原因,情由,用以,用来。宋苏洵《几策·审势》有记载:“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基本解释
今: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他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古:……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所以

文言文“所以”的用法

一 “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暴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二 “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
1.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3.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小结: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
“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use]∶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reason;origin]∶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用来
之所以的原因是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2、通“得”义:《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中”还可作虚词用:中---中字亦虚词,《易经·系辞下》:“葬之中野。”《礼记·表记》:“中心僭怛。3、内,里面。与“外”相对 。五帝之中无传政。...

中文言文
答:1.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在文言文
答: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5.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常见含义[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中”在文言文里的意思:一、发音为一声时,含义如下:1、内,里。例句:《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2、中间,内部。例句:《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3、半,一半。例句:《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4、中等,不高,不低。例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上...

中的古文意思
答:问题一: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1.内,里。2.半,一半。3.不高不下,中等。4.zhong(四声)符合适合 zhōng ①内;里。《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②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④中等;不高,...

文言文中有哪些字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同?
答: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二、一词多义 1、望:①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2、歌:①扣舷而歌(唱)②歌曰(歌词)③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①纵一苇之所...

文言文经常用到的字
答:1. 文言文中常出现的字及意思 15种虚词的用法: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

文言文语气词有哪些
答:1.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是那些 这是别人回答的 我借用一下回答你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

文言文助词有哪些
答:1. 文言文中助词包括哪几类 耳矣以焉之乎者也夫(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文言文实物代词
答:4.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有那些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百、予、余、卬、台、朕”。 “吾、我、予、余”是常用的。“卬”在《诗经》中用的较多,“台”则在《尚书》中常见。 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吾只作主语、定语以及前置宾语。 余和予古音相同,是一对古今字,多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