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有哪些字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同?

作者&投稿:曲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 

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①扣舷而歌(唱)

②歌曰(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①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⑤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①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③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④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三、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相斗的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四、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五、特殊句式

1、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2、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4、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5、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6、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7、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被动句)

11、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12、固一世之雄也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1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14、(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省略句

15、(其声)舞幽壑之潜蛟 省略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文言文课外字词解释50个
答:(加强反问语气) 二、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 如: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它们的)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里) ④择其善。 2. 文言文字词词性及解释 ...

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答: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

文言文常见字词有哪些?
答:6、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7、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想~不是,右想~不是。8、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

如何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古义、今义、活用?
答:三、 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④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⑤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⑥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⑦录毕,走送之...

文言文重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
答: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

文言文(晏子使楚) 对照注释,通读这个文言文片段,找出几个与现代汉语意思...
答:吏二是(定语)后置,与现代翻译有明显区别 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上使外将兵(派)闻:楚王闻之(听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谓:谓左右曰(对)太守谓谁(是)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学而时习之(复习)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汝心之固(顽固)...晏子将使楚。楚王...

在成语,文言文,古诗里有一些字词的意思与现在有较大差别,请写出带方框...
答:1、古: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今:瑟瑟:形容颤抖。2、古:却,再的意思。今:却:退;表转折 3、古:可怜:可爱。今:可怜:怜悯;值得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4、古:妻子:妻子和子女。今:妻子:男子的配偶。5、古:河:指黄河。今:河:河流。6、古:涕:...

课外文言文涉及的重点字词解释列出不少于30个!!急!急!!!
答:初中常用的文言虚词 【以】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 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

文言文中的文学现象都有哪些,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之类的
答:文言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言现象,主要包括: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文言文中最常用的是哪几个字?(越多越好)???
答:目前我们的古文基本上出现最多次的便是之,乎,者,也四个字,主要原因便是他们是替代标点符号用的,所以出现的比较多,也作为了断句的主要方式,当然了,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章中也有不同的字句重复,比如楚辞中的“兮”,还有各种的“哉”“曰”等等都是在不同的文体中存在的常用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