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呢?

作者&投稿:藩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汉朝版本的“焚书坑儒”,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唯一不同的是汉武帝迎合了占据道德仁义等主流思想的儒家需求,并且看起来更加的高大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相对于“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来说的,西汉开国之初到汉武帝即位初期实行了近70年国策的黄老学说,黄老学说本意是政府不过多干预社会的各个方面,主要是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思想,而做为皇帝在这种政策思想下,基本上是难以有作为的,因为政府不太干预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政府看上去是弱势的,这种政策是对于西汉开国受到相当大的战争创伤很有好处,近70年的休息,西汉国力恢复很快,人口、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于16岁即位的汉武帝来说,非常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实行了近70年国策“黄老学说”禁锢了汉武帝的手脚,因此汉武帝即位之初想在思想上破解黄老学说带来的禁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的,董仲舒的原话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经后人修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废除百家学说,独受尊重儒家学说。董伸舒的儒家学说是在集合先秦时期的儒家,参杂了百家学说中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有: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大一统。要理解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需要了解董伸舒的儒家思想主要讲了什么。天人感应是指天意和人的行为能互相感应,彼此影响。

三纲五常分开说,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究绝对的服从,臣要服从君,子要服从父,妻要服从夫。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这是整个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君权神授:是指君主(皇帝)权力是上天(天神)授予的。大一统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统一,而是指整个国家在政治上、经济制度上、思想文化上诸多方面的高度统一,类似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真的废除了诸子百家,而独自尊崇儒家之术,实际上更是参杂糅合众家所长,合为我用。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法严苛,汉法也是一样,汉武帝并没有丢掉法家,而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策,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之本,内法外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解决了政权合法性的问题,为汉武帝解决了黄老学说带来的禁锢问题,为汉武帝大展手脚提供了思想理论。

墨家和儒家观点的本质区别是兼爱和仁爱,兼爱是无差别的对君王和百姓,对家人和别人一视同仁的爱;而仁爱是有差别的爱,建立在礼乐基础上有等级的爱,而这种等级制度才是统治阶级真正想要的,这是本质的东西。

虽然孟子和墨子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走向了与初衷向左的方向,比如孟子就是特别关心百姓疾苦的,而墨子则走向以君权谋求兼爱的异端。但从本质上讲,统治阶级又怎么可能会选择墨家呢?

最后,其实从汉朝开始直至清朝,统治阶级也不过是以儒家为幌子,真正用的还是法家的学说,当然封建时期的“法”也不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绝对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



好像墨子有个重要的观点是“逐级尚同”,墨子的逻辑:君主天生是最圣贤的是上天受命来实行兼爱的,然后次一级的大夫次圣贤...依次类推,君权是绝对的不假,这些都是为了让君主实行兼爱的手段,如果你了解兼爱的具体内容,你就会知道那些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统治阶级是不可能做到的;不仅如此老百姓也都反对兼爱,因为兼爱思想的致命伤就是忽视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仅仅为百姓要求物质满足。所以注定这是一个失败的政治主张。

墨家信鬼神,儒家信天命,显然鬼神说更离谱呀,百姓更不容易接受!

儒家思想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君权神授和忠君爱国思想都承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所以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统一国家,但是秦朝是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品,仅仅存在15年的时间就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汉朝拥有600年的历史,汉武帝时期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完备,需要一种统一思想来为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思想所宣传的理论观点和精神文化正好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需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思想呈现大爆发模式。儒家和墨家成为当代两大显学,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两种学说,孔子坐着马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和社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儒家思想后来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在人们心目当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经过长时间的滋润已经生根发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汉武帝把儒家思想作为汉朝的治国理念,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服人们承认儒家思想文化,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和想法,汉武帝看了看董仲舒提出的思想观点,确实和现代汉朝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儒家思想从汉朝正式确立自己正统地位,影响了封建主义社会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封建统治者需要一种让天下人承认自己统治地位的学说和思想。用思想文化来禁锢人们的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征服和统一。儒家思想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已经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承认了统治阶级的合法地位。形成了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因为汉武帝觉得儒家学术更利于他的统治,而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只让民众接受儒家教育也能让民众更为忠诚,所以他才这样做。

因为儒家思想有利于他的统治,符合他的利益,而且统一思想也更有利于当时的国家稳定,所以他独尊儒术

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帝,知道儒家思想是最利于他的统治,非常的好,可以加强思想统治。

因为儒家学说是所有的学说里面最遵从礼制和等级制度的,这也就刚好顺应了汉武帝想要中央集权的内心,所以他把儒家变成了正统学说。

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呢?
答:儒家思想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君权神授和忠君爱国思想都承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所以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统一国家,但是秦朝是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品,仅仅存在15年的时间就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汉朝拥有600年的历史,汉武帝时期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已经...

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独尊儒术并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衡量,但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确实有着深刻的影响。自然也就是有正反两面的作用。1、汉武帝为何放弃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 每当提到汉初的政策路线,就会想到萧规曹随、文景之治,这都是建立在黄老学说的思想基础之上的。这种思想下,汉朝恢复了生产力,积累了财富,却也走进...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经后人修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废除百家学说,独受尊重儒家学说。董伸舒的儒家学说是在集合先秦时期的儒家,参杂了百家学说中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有: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大一统。要理解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需要了解董伸舒的儒家思想主要讲了...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
答: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压儒家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力推崇儒家文化。秦始皇认为儒生诽谤朝政,藐视帝王权威,对统一六国后大一统的局面不利,所以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看到,儒家思想能巩固封建统治,而且比黄老思想更加积极进取,因此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根本原因?
答: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答:儒术的生存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也使得许多典籍受损,这些都给儒术的复兴带来了困难。而汉初的儒生们从未放弃对儒学的复兴,不仅针对秦政和法家学说进行批判,并不断完善儒家本身的学说,创造性的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学说,使得儒学符合时代需要,也成为汉武帝选择独尊儒术的背景。

为什么在百家之中,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答:第六,西汉前期一直存在政权合法性论证缺失的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对西汉王朝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什么能够取代秦朝等问题从理论上给予说明。而儒家对此则是进行了论证。汉武帝罢黜百家,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这里不再多说了,而且以上所说的几点,也都没有展开。最后还有一句要说...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答:首先当然是为统一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也为统一思想。有位学者说,为统一思想,秦始皇不让人看书,汉武帝只让人看一种书。而选择儒家是因为儒家有“忠孝”(对君王忠,对父母孝),有利于统治者统治。还有,儒家是提倡有作为的,不像道家一样要人做隐士,如果能人都做隐士,那谁来辅佐君王。再就是...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说起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很熟悉,这是元光元年大儒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从此以后儒家进,百家退,一举奠定未来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统治地位。当时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呢?这要从汉初的治国之策说起,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多年的战乱,人口稀少,百业凋零,为了恢复国力...

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而不是道家和法家?
答:早在春秋时期,各学派之间百花争鸣,争相斗艳,当时的秦国遵循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对秦国一统天下有着极大的助力。而彼时的儒家学术虽也已经在中国存在了两千余年,却并不受到重视,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术受到重视,汉武帝选择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之所以独尊儒术,首先是因为儒家学说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