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实施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投稿:钟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如何实施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中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学教师的难题,相当多的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或感觉困难.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课标的实施以及高考的现实要求,文言文教学的这个难题也更为凸显.中学文言文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编写,二是教学内容的实施.前一方面,在一纲多本的原则指导下,已陆续有若干种新编中学语文教材问世.

学死了,文言文是活的,现代人将其学死了。
没有讲清来源,每一个字都是有渊源的,我们可以将字的出生到现在清楚。
学得太急了,文言文要慢慢来,从《史记》入手,学一学三国,结合《三国演义》来学,要慢慢来,现在学三年就参加考试,学得太急了。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知识的三个要点: 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要点是要把握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文言文是古汉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要点可以用“古”“汉”“语”三个字代表。“古”,就是要注意文言文的时代性特征。要注重对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别的把握,如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代汉语宾语的位置、古今语音的区别等,都要重点掌握,同时,对古代汉语内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也要加以了解。“汉”就是要注意文言文的民族性特征。如对文言文所特有的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它对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等,都是有别于其他语言的,需要用心理解。“语”即现代语言科学理论。 (一)把握文言文的时代性特征,注重对古今语言微异之处的讲解。 古今汉语的不同有的是殊别,有的是微异。常常有老师认为殊别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其实不然。殊别容易处理,学生查书记诵就可以解决。……而对微异的则处理特别应当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一方面,微异之处教材中往往没有加以注释,正需要老师们加以阐明。加一方面,教师对微异之处讲解,往往使学生有境界层进的感觉,对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兴趣有非常直接的作用。如“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请”与“指”。 对一些教材已经注明但学生容易忽略的微异,也应加以特别提醒。如“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很多学生在对译这句话时常常会无意识地漏掉“这”而译为“现在情况危急了却来求您,是我的过错。” (二)对文言文中独具的表达手法,应该从民族性特征上用心说明。 民族性特征,对母语教学本不是问题,但现行的语法语义理论体系多由西方移植而来,往往出现削足适履地分析汉语独具的语言现象的情况,所以中学文言文还是有必要专门注意下下民族性特征。象文言文所特有的一些表达手法,往往是现代所谓的修辞格不能完全囊括的,必须从汉民族语言表达习惯上来了解把握。如“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教材注:“[摄]整理。”整理衣冠的举止与侯生“不让”的行为极不一致。其实“摄”为“提起,撩起”之义,教材不注,是因为没留意这里衣冠是“连类而及”。“冠”因“衣”而及,并不表义。 (三)科学理解,系统表达,培养一定的学术语言规范意识。 所谓科学,就是讲解要有依据,表述应该规范,要符合文本的原意。所谓系统,就是中学阶段关于文言文知识教学从一开始就要系统进行,要前后照应,首尾一致。 讲解准确,首先是要言之有据。 在表述规范方面,特别要注意术语的定称和定用。二、中学文言文教学手段的三个结合 (一)以文选为纲领,名句名篇的记诵与知识的掌握相结合。 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是阅读,应当以文选的学习为重,通过名句名篇的记诵来掌握相关文言文知识。 以文选为重并不意味着文言知识的讲授不重要,而是强调文言知识的讲授要结合文选进行。有一个很“笨”但非常有效的做法,就是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和15个虚词所在的句子全部挑出,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诵。用计算机手段完成例句挑选工作并不太费事,而且一旦这样做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老师自己也能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有宏观的把握,做到有序系统宏观把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记忆背诵名句名篇也是科学学习方法。 记诵的目的是学习,所谓语感,包括对记诵句篇的形式、内容、意境的整体感受。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整体感受,才可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记诵中对意境的体验,同样重要。 (二)以理解为先导,阅读与欣赏相结合 阅读要在“懂”,欣赏讲求“悟”,二者都是理解的要素,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的教学都有这样的要求。但文言文的阅读与欣赏又有自己的特点。 在“懂”与“悟”的结合方面,有时文言文的教学比现代文的教学更有优势。 首先,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悟”要与“懂”同步进行。欣赏文言文与欣赏现代文的区别之一是古代诗文的意蕴、形象常常通过一些关键词语如“诗眼”等来实现。而对这些关键词语的解释分析往往是“懂”与“悟”相携而行的。 其次,文言文教学一般都会涉及词语的本义或源头,这种探源溯源本的清理,往往能揭示汉语词汇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从而开阔学生欣赏的眼界。如“风景”一词中的汉民族人民的审美意识——“风”意在动,“景”意在光,所谓风景,一定是活动的(风过必引起物动)、有明暗色泽的(“景”是“影”的古字,即日光),故风景可“访”——有响与动可交流,有色与光可互动。……我们以对“风景”有了这样深一层的理解,再来看古人的诗文,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写景的诗文必定都含有响动和色光这两大要素。 再有,古代诗文的欣赏,往往可以与现代文的学习结合进行。……阅读赏析古代诗文,首先是一个还原诗文语境的过程,一定要用古人思想、观念、习惯来体味。 (三)以课堂讲授为动力,传授方法与激发学生兴趣相结合。 课堂讲授要教知识,更应有学习方法的演示。训诂学解释文献语义的方法,如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据文证义等。

初中老师怎么教好文言文
答: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最好驱动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阅读之前,应当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言文字词深奥,情感深刻,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产生畏难心理,为了消除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历史故事,例如,《杯弓蛇影》、《叶公好龙》、《守株待...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答:建议若干:首先应该提升文言文教师的自身素养.这个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让没有文言文素养的教师去从事文言文教学,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民国时代的教师几乎都是古文出身的,因此教学文言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代教师多数是不通古文的语文教师,因此,造成了文言文教学形式化、应试化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一些师专学校...

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
答:这便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务必要先引导学生读好,要读出节奏感,读出音韵美,读出抑扬顿挫、高低有致、轻松和谐的 *** ,从而也就自然会培养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反之,如果不树立文言文教学的优化朗读观,不对学生朗读文言文作必要的指导,任由他们去破读、断读,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拗口与厌倦,还会对他们...

初中文言文课如何上
答:1.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的一般教学程序是:1.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3.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本的内容包括:生字、拼音、释义、文章中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课后练习题等.5.教师简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6.教师...

高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方法
答:在教学中,这一环节以激趣为主,意在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2、译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言文相较于现代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语言表述上的差异。 因此实施好“译读”一节,其意义至关重大。 由于学生个体学情的差异,我们可将全班同学以四人一组分为若干组,每组按优、中等和后进的学习差异进行搭配。 开始...

语文文言文该怎么讲课
答:一、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重视积累不等于就是孤立的宇词训练,不是古汉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在进行高中新教材培训时,不少教师问:文言文不集中安排,如何进行系统的古汉语知识教学?如何进行扎实的词语训练?也有的教师理直气壮地说:“不讲古汉语知识,不训练...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答: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一、 文言文的“一体四面” 我们平常所说的“古文”,指的是古代书面语作品,包括“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文言文,是以“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包括先秦时期的作品,以及后世文人模仿先秦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1、适当的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此文的兴趣. 2、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或加播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就适当的讲几个...

谁能有关于文言文上课方面的建议
答:1.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活跃课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故事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法宝,通过挖掘文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廉颇蔺相如...

如何教好中学文言文
答: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因此缺少必要的文言文奠基教育。学生升到中学后便很容易出现学习吃力,感觉兴味索然.甚至会出现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等问题。因此,对于如何抓好初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初中学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培养兴趣与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