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人物的所有成语

作者&投稿:兴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三国人物的成语~

有关三国人物的成语:
一、暗度陈仓
释义: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意思是我用韩信的计谋,正面迷惑敌人,在暗中行动,攻取三秦后,夺取五国。
示例:这个小人暗度陈仓的伎俩已经被识破了。
二、宝刀未老
释义: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意思是黄忠怒骂:“你这小子欺负我年岁大,我手中宝刀的年岁可不老”
示例:爷爷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宝刀未老,依然每天出去晨练。
三、单刀赴会
释义: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示例:关羽当年单刀赴会,丝毫不怕敌人的埋伏。
四、锦囊妙计
释义: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意思是我保证主公顺利到达吴国,应当拿上这三个锦囊。
示例:刚才我的发言是抛砖引玉,现在该轮到你“小诸葛”拿出锦囊妙计了。
五、草船借箭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采用孔明惊奇的计谋借到了弓箭,献上秘密的计策让黄盖受刑。
示例: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1:百步穿杨(黄忠)
2:百战百胜(曹操)
3:负薪救火(诸葛亮)
4:七擒七纵(孟获)
5:乐不思蜀(刘禅)
6:大获全胜(刘备)
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
8:不计其数(曹操)
9:不识时务(鲁肃)
10:肺腑之言(貂禅)
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12:三顾茅庐(刘备)
13:顿开茅塞(孙权)
14:捶胸顿足(刘备)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达)
17:寡不敌众(周瑜)
18:诡计多端(姜维)
19:鹤发童颜(李意)
20:虎入羊群(张飞)
22:初出茅庐(诸葛亮 )
23:草船借箭(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如鱼得水(刘备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 髀肉复生
诸葛亮: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不知所云 指日可待 开诚布公
关羽:超群绝伦 过关斩将 单刀赴会 身在曹营心在汉 挂印封金
吕蒙: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周瑜:羽扇纶巾 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向无敌 既生瑜,何生亮
张昭:开门揖盗
赵云:偃旗息鼓 一身是胆
曹操:望梅止渴
曹植:七步之才 才高八斗(晋代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郭嘉:兵贵神速
徐晃:长驱直入
甘宁:谈笑自若
夏侯渊:所向无前
庞统:南州冠冕 负重致远(说的是顾劭)
张合:出言不逊
许褚:赤膊上阵
诸葛谨、诸葛恪:蓝田生玉
刘禅:乐不思蜀
管辂:老生常谈
陆逊:忍辱负重
司马徽:好好先生 识实务者为俊杰(说的是诸葛亮和庞统)
荀彧:坚壁清野
杨修:味如鸡肋
程昱:纵虎归山(说曹操放走刘备)
杨彪:老牛舔犊
赵咨:车载斗量
孔融两儿子:巢毁卵破
严颜:断头将军(严颜:“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孔融:想当然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妄自菲薄,七擒七纵,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吴下阿蒙,七步之才,势如破竹,顾曲周郎等。
1,【成语】:
妄自菲薄
【拼音】:
wàng

fěi

【解释】: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成语】:
七擒七纵
【拼音】:

qín

zòng
【解释】: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3,【成语】:
舌战群儒
【拼音】:
shé
zhàn
qún

【解释】: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4,【成语】:
单刀赴会
【拼音】:
dān
dāo

huì
【解释】: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出处】: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5,【成语】:
得陇望蜀
【拼音】:

lǒng
wàng
shǔ
【解释】: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6,【成语】:
负重致远
【拼音】:

zhòng
zhì
yuǎn
【解释】: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处】:
《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三国志·蜀志·庞统传》:“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7,【成语】:
吴下阿蒙
【拼音】:

xià
ā
méng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8,【成语】:
七步之才
【拼音】:


zhī
cái
【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9,【成语】:
势如破竹
【拼音】:
shì


zhú
【解释】: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0,【成语】:
顾曲周郎
【拼音】:


zhōu
láng
【解释】: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一身是箭

如鱼得水,草船借箭箭

楼上正解,看来是文科的

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答:刘备 宽厚仁德 谦虚谨慎 求贤若渴 弘毅宽厚 知人待士 雄才盖世 威而有恩 勇而有义 诸葛亮 神机妙算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顺勤劳 权智英略 关羽 义薄云天 忠肝义胆 大义凛然 刚愎自用 张飞 粗犷豪放 粗中有细 勇猛无敌 所向披靡 曹操 奸诈狡猾 胸怀大志 唯才是举 超世之杰 临危制变 料敌设奇 司...

关于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成语
答:1、乐不思蜀: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意为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该成语与三国时期的刘禅有关。2、百步穿杨: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将军黄忠箭法...

三国演义人物对应成语
答:1、青梅煮酒(曹操、刘备)2、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3、初出茅庐(诸葛亮)4、锦囊妙计(诸葛亮)5、乐不思蜀(刘禅)6、才高八斗(曹植)7、舌战群儒(诸葛亮、东吴众将)8、力排众议(孙权、东吴众将)9、草船借箭(三国演义:诸葛亮、曹操 三国志:孙权、曹操)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成语有什么
答:1:百步穿杨(黄忠)2:百战百胜(曹操)3:负薪救火(诸葛亮)4:七擒七纵(孟获)5:乐不思蜀(刘禅)6:大获全胜(刘备)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8:不计其数(曹操)9:不识时务(鲁肃)10:肺腑之言(貂禅)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12:三顾茅庐(刘备)13:顿开茅塞(孙权)14:捶...

三国演义人物对应成语
答:割须弃袍(曹操,马超) 偃旗息鼓(赵云) 空城计(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 单刀赴会(关羽,鲁肃) 危急存亡、作奸犯科、妄自菲薄、计日可待(诸葛亮《出师表》) 探囊取物(张飞) 如鱼得水(刘备,诸葛亮) 其余一二楼补全 ...

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及人物
答: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刘备立军令状,三天备十万支箭)千里走单骑(关羽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答: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三国歇后语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诸葛亮的-神妙莫测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要丑--不知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诸葛亮当军师-...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有关人物
答:7、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8、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

形容三国人物的成语
答:1、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魏武帝旅行...

关于三国人物的所有成语
答:诸葛亮: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不知所云 指日可待 开诚布公 关羽:超群绝伦 过关斩将 单刀赴会 身在曹营心在汉 挂印封金 吕蒙: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周瑜:羽扇纶巾 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向无敌 既生瑜,何生亮 张昭:开门揖盗 赵云:偃旗息鼓 一身是胆 曹操: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