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失算的汉族名将

作者&投稿:五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十大名将~

10,汉尼拔,西方战略之父,坎尼一战为其杰出之作,但是同比同时期的项羽3万破60万逊色不少,最后也是一败定终身
9,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上榜名单中唯一一个不擅谋略的人,但是其出色的战绩掩盖了谋略上的不足.
8,拿破仑,欧洲近代史上的军事天才,不过胜仗固然多,败仗也吃了不少,不过其出色的指挥以及政治上的同样天才为其赢得第8的位置
7,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鼎盛时期的金兵的精锐程度绝对不逊色于后来的蒙古骑兵,而岳飞屡败之使其发出这样的感慨,一生126战全胜,岳家军闻名天下
6,亚历山大,伟大的帝王,军事才能高于拿破仑,政治才能稍逊于拿破仑,但是这里比的是军事为主.
5,白起,中国古代的战神,人类大规模歼灭战的始祖,比起外国的那些歼灭战简直是小儿科,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歼敌数量之多足够让近现代将领汗颜.
4,李靖,从治军,谋略,行兵,布阵,胆略,战绩而言其军事素养之高,远超后世大部分将领,完美的军事家,一生大小数百战无败绩,为李唐天下平定反王无数,李家天下一半是他打下的,花甲之年更以三千轻骑下阴山,一战定突厥.成就后世唐朝盛世
3,孙武,世界军事理论之父,他的军事理论超越了军事的范围,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其所推崇的攻心为上,上兵伐谋超越了一切的关于战术兵器阵法的范畴,无论世界各地的军事爱好者可能不会去读古德理安关于坦克战的理论,但是孙子兵法确实必看之物,就算不看,军事领域的经典术语也大多出自于孙子之偶
2,陈庆之,南北朝名将,以7000步兵北伐中原,面对北方百万余的精锐骑兵,大小47战全胜,克城32,经典的洛阳之战,面对前方数万精兵固守的洛阳城,后面北魏几乎所有的骑兵夹攻,先一鼓作气攻破洛阳,然后马不解鞍,以3000步卒狂败北魏名将尔朱荣的数十万骑兵,他的军队全部白盔白甲,当时北方人流传,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占领洛阳65日之后,因为后继无援,被迫撤退,来时7000,走时还是7000,就这么给他走,北方贵族脸面何在,结果又起倾国之兵追击,结果陈庆之边打边退,大小 11战又全胜,结果遇到黄河天灾,最后回到建康的尚有3000余兵.
1,文固然无第一,武也亦然,第一太难评定.另外我的名单里中国人占大多数有人肯定会提出疑义,但是这是很好解释的,中国古代无论是战争数量还是战争质量还是战争涉及的人数远远超过外国.随便哪个朝代一个小小的战役涉及的人数就是动辄10万余,别的国家想都不敢想,日本战国时代最大的战役也不过数万人,要知道明朝中前期一个叶宗留起义打一个小县,双方投入兵力就超过10 万,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名将数量比外国多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1,陈汤:

  要论抗击匈奴的名将里谁最冤,那当属陈汤莫属,大汉朝反击匈奴的世纪之战,实际上是到了陈汤这里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战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华对今日新疆的主权,陈汤的功业自不必说,可是在汉朝朝廷内,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凉结局,怪只怪陈大将军太不会来事,只知
道埋头打仗从不知抬头巴结人,加上陈汤自己确实手脚不干净,有贪污的把柄抓在御史手里,于是功高不赏暗箭来,得胜还朝的陈汤差点因为“未奉诏”被整死,最后虽然封了关内候,可没过一年就免爵为民,碌碌而终,对比草包将军李广利三征匈奴无功却高官厚禄的荣耀,陈汤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2,高敖曹:

  在鲜卑北齐政权里,汉将高敖曹可是个狠角色,东魏王高欢平时给军队训话都是用鲜卑语,只要老高在旁边,肯定用汉语,而老高率领的汉人军队确实是当时北齐军队里最精锐的部分。老高这人虽然甘为鲜卑走狗,可也不是完全没有气节,经常为了维护汉人的尊严和他的鲜卑同事打的头破血流,可小节不减大节毕竟有亏,谁让他是“伪军”呢。最后老高下场也很惨,东西魏大战的时候硬是让自己的鲜卑主子出卖,手下几万汉兵独抗西魏数倍于己的鲜卑铁骑。在让敌人付出了更大伤亡后全军覆没,其悲壮的结局也告诉了中国军人一个硬道理---做啥都别做汉奸。

  3,冉闵:

  今天历史学界对冉闵的看法确实争论激烈,但是我们抛却政治因素不谈,单从军事成就上来说,冉闵确实为我中华百年一出的军事奇才,他的冉魏汉军经历的大多数战斗都是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手下部队以步兵为主,却多次在中原大地横挑强胡骑兵军团,几乎是百战百胜,还打得对手全军覆没。最后虽败于慕容鲜卑骑兵军团,但此战鲜卑人也死伤甚重。遗憾的是,政治上的宣传导向让后人对他的军事成就研究甚少,而他最后悲惨的结局不能说明慕容鲜卑军团有多强大,除了说明他在政治和经济建设上的失策外,还印证了中国古代的一句俗话:悍狼抵不住赖狗多啊!

  
4,刘牢之:

  要问冉魏败亡后谁是天下第一劲旅,那非东晋北府军莫属,北府军是东晋政府的胆,刘牢之就是北府军的胆,这支由南逃汉人组成的虎狼军团勇猛善战,其中还有不少成员是冉闵军的旧部,肥水之战,刘牢之统八万之众大破八十万五胡联军,打出了中华男儿的赫赫天威,今天的人或许忽略了一个历史细节,胡人皇帝符坚在望八公山草木时,把满身林木都看成了士兵,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千古笑话,究竟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位横行北方的大贼首如此胆战心惊,答案就是在肥水之战的前一天,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健儿率先对胡人大军发动奇袭,斩杀一万多人,一战打破敌胆,才有了之后肥水之战敌人落荒而逃的局面,遗憾的是,中国史书一直在鼓吹其实并没有担任指挥任务的名相谢安,老刘的声威反而无人知道了。北府军存在了五十多年,最终落到刘裕手里,刘裕也凭借这份家底几度北伐,打出了南北朝时期汉人最辉煌的时代。

 
5,柴荣:

  后周皇帝柴荣一生最大的悲哀无外乎两字--短命,北方是他统一的,契丹是他打跑的,幽云十六州的关南十七县是他收复的,一辈子没遇到一个象样的对手,却偏偏争不过老天爷,英年早逝的结果就是让赵宋政权拾了历史最大的一个便宜。凭借老柴留下的丰厚家底,赵氏兄弟基本统一了汉民族的势力范围,却偏偏拿契丹人占领的幽云十六州一点办法都没有。遥想柴荣北征时,契丹大军望风披靡的情景,我们不得不感慨,假如后周世宗再生,历史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恰恰因为赵宋政权存在的缘故,大英雄柴荣的光辉事迹也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柴荣的后人基本都英年早逝,只留下水浒里子虚乌有的柴进大官人,还跑到山上当了贼寇,最后又随宋江征了回辽,算是替老祖宗还愿了。

  
6,刘仁轨:

  中华千年灭倭的第一功臣,朝鲜白江之战不但打的日本全军覆没,更让日本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铁心跟在中国屁股后面做小弟。按说一仗打出了中日两国的几百年和平,老刘的功勋不算少,可谁让他生在大唐呢,那是一个将星闪耀的时代,刘仁轨击杀数万倭兵的战功,与唐朝当时的众位名将相比确实黯淡了点,就好比今天的美国,一个将军要是打过苏联,绝对可以天天拿出来炫耀,一个将军要是打过缅甸,估计提也不好意思提,怪只怪当时中国太强,日本又太不是盘菜,所以刘将军星光暗淡也就不奇怪了。

  
7,王玄策:

  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 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就这样轻松的被一个中国外交官在战场上搞定了,真是愧对“文明古国”的美称啊。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太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邦而已,而近代因为“中印友好”的缘故,对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8,庞籍:

  我真怀疑庞籍是不是和民间说书的有仇,不然这位抗击西夏的大英雄怎么在《包公案》里倒成了人见人恨的反面太师?要知道宋朝防御西夏的战略思想是他设计的,如果说之前的名将大多为进攻型人才的话,那么庞籍可以算是北宋防御战的第一专家,西北边陲在他的经营下成为了铜墙铁壁,在宋朝连经三川口与好水川之战后,正是他镇守陕西,为宋朝稳住了边疆局势,整顿军队,选拔将才,为大宋在西北锤炼出了一支精锐铁军。后人熟知的两大抗西夏名将狄青和张兀都是他大胆提拔的,到了话本小说里却全成了他的敌人。对比真正的历史,看看《包公案》《三侠五义》里一系列对这位大英雄的歪曲描绘,直叫人由衷叹服一句:人民群众的创作力量是无穷的。

  
9,傅友德:

  在朱元璋的部将里,傅友德是非常低调的一位,毕竟那个年代名将太多了,可这个低调的名将却做出了不低调的攻业:云南是他打下来的,甘肃西部,青海北部以及新疆东部地区也都是他打下来的。鼎盛时期的蒙古骑兵在云南地区曾屡遭挫折,可老傅的明朝大军却在短时间里横扫了西南,天下无敌的徐达在岭北战役里遭到蒙古人阻击,无功而返,可西线几乎同时出征的傅友德却率领大军横行千里,在蒙古高原与青海高原上见谁灭谁,七战七捷,打的蒙古人望风而逃,只可惜他的名字一直生活在徐达,常遇春等人的阴影里,晚年又因飞扬跋扈而获罪,最后落了个凄凉的结局。

  
10,陈麟:

  朝鲜人鼓吹李舜臣,几乎把老李说成了高丽的民族魂,可是当时的老李只能算陈麟的属下,灭倭数万的露粱海大搏杀,说到底还是要看大明铁军。陈麟算是明朝中后期一个不世出的奇才,露粱海歼灭战正是由他制定战术一手策划的(今天的教科书却出于中朝友好抹杀了这点,见段万瀚的世界五千年)。这个人还是个全才,西南平缅甸,播洲平杨应龙,平原战,山地战,骑兵战,步兵战,火器战,陆战水战几乎是样样精通,样样都打得赢。只可惜由于他名声不好(经济问题比较严重,又比较会巴结宦官,前者有点严重,后者在当时确实也算不得错),因此史书上对他评价不高。加上满清的历史书对万历三大征的歪曲,使这位建立大功业的英雄反而默默无闻了。当年他的小跟班李舜臣已经被看做高丽民族的战神,真正建立下大功绩的他,是否更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好好的纪念呢。

称号北魏鲜卑名将何拔生与高欢水火不容的勇将
答:他赢了,本名破胡,尖山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北魏大将,何八月之弟。何拔生年轻时在北方以骑射闻名。曾任怀朔镇军主将,后投靠尔朱荣,任大都督,并做了县官。魏永熙元年,何拔生在朱尔家族与高欢的决战中向高欢投降,被孝武帝修远任命为荆州刺史。但由于他的立场偏向孝武皇帝,最终被高欢拒绝...

明朝朱允文时期朱允文和各藩王有哪些武力高的猛将?哪些名将?
答:明朝是古代最后一个皇族是汉人的王朝。在其第二位建文帝朱允文任内,发生了靖难之变。靖难之变的发生大概是朱元璋死后唯一失算的地方。朱元璋分封天下诸王,拱卫皇室;又清算胡惟庸、李善长和蓝玉老部下,凡是对朱允炆有威胁的将领一一清除,把皇位稳稳地送到朱允炆座下!靖难之变发生在朱允炆即位以后的...

赵云迎战名将张?和徐晃,为什么张?和徐晃直接认怂?
答:可是这次黄忠失算了,他不但未能让曹军损失辎重,反而陷入了埋伏。留守营寨的赵云,看到黄忠久去不回,料到事情发生了变故,于是引军前去接应。这一战中,他先杀慕容烈,后杀焦炳,“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曹魏名将张?、徐晃看得胆颤心惊,不敢上前,使赵云顺利救走了黄忠...

奥斯特里茨战役评价:拿破仑奠定了欧陆名将地位
答:而联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战斗行动方面一再严重失算(对敌情侦察不够,错误地估计拿破仑军队采取消极被动的行动,对军队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官兵纵然英勇奋战,却未能挽回败局。整个战役给人启示较为深刻的,大致有以下5点:必须洞观战略全局 战役筹划者必须洞观战略全局,以求高屋建瓴。一场战役该不...

二战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名将结局
答:他在部队里先后任排长、连长、参谋、师参谋长、军区司令部第一部部长、副 参谋长、参谋长、方面军参谋长、司令、苏军总参谋部副总参某长等职。1943年被升为大将军衔,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这也是他最后一任官职。 左二为瓦图丁. 1943年夏季,在东线战场上接连失算的希特勒又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

称号北魏鲜卑名将何拔生与高欢水火不容的勇将
答:他赢了,本名破胡,尖山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北魏大将,何八月之弟。何拔生年轻时在北方以骑射闻名。曾任怀朔镇军主将,后投靠尔朱荣,任大都督,并做了县官。魏永熙元年,何拔生在朱尔家族与高欢的决战中向高欢投降,被孝武帝修远任命为荆州刺史。但由于他的立场偏向孝武皇帝,最终被高欢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