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已攻到城下,最后为何大败而归?

作者&投稿:阳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哪些~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
1、洋务运动。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北洋水师的成立。
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3、黄海海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
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
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
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5、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海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水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故事有纸上谈兵,退避三舍,横扫八荒。

德国仅仅用5个月,就打到了莫斯科,最后却为何大败而归?

1941年6月22日,德国做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议。在对英国作战的制空权,久久拿不下的局势下,决定不惜撕毁在1939年8月23日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东边的苏联发起最猛烈的进攻。

而此时的苏联早已不是当年的半工业化俄罗斯帝国,在俄罗斯帝国尸体上兴起的苏联,接过俄罗斯帝国政权之后,在1928年至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全国工业化。

从工业水平来看,苏联已经做到了直追英法德等国,1939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德国仅比苏联约高3个百分点,为13.2%。

可见按照国力来分,德国、苏联若交战,应该是打个平手,但是苏联自身1个“漏洞”害了自己。1937年苏联高层对军队进行大整理,大约1.5万名曾经在苏俄内战中,积累丰富战争经验的一线军官被锒铛入狱后处决。

如此一来直接致使苏联军队在跟德国大战的前期,几乎难以形成跟德国军队相提并论的军事力量,所有的防御部队,都在欠缺经验,以及未曾料到德国人来的这么快的“措手不及”状态下一败涂地。仅1941年9月的基辅战役,德国就歼灭了苏联66万人。

但是虽然苏联军队一败再败,它的对手德军也不好过,基于当年俄罗斯帝国抵御拿破仑进攻的经验,苏联为了不让一针一线落入德国手里,执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

在苏联“战略撤退”的途中,将沿途的食物几乎完全毁掉,带不走却能让德国有居所的住宅,则被苏联士兵的一把大火烧的干干净净。

面对苏联人这死扛到底的态度,起初德国人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依旧坚信只要自己能够快速拿下莫斯科,灭亡苏联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结果是残酷的,德国人遇到了天公不作美以及苏联这边会打仗的朱可夫。当9月30日,德国人集中74个半师约193万人、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的大军团,对莫斯科发动最后攻势之时,苏联的天空突然提前下起了鹅毛大雪。

列宁格勒发动群众,打全民防御战的朱可夫,也被苏联高层安排来莫斯科。在这里朱可夫喊出了背后就是莫斯科,苏联已经退无可退的口号,激起苏联军队极大的士气。

前文说的鹅毛大雪对于德国来说更是致命,因为未曾料到对莫斯科的战役,会被拖入大雪期之中,德国一线部队的防寒措施极差,不但人冻的发抖,手中的枪也被冻的哑了火。

同时由于大雪封路以及苏联的焦土政策,来自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的冬装补给难以直达最前线,而就地又全是焦土,德国士兵不得不在挨冻的状态下战斗力急速下降。

1941年11月29日,苏联军队正式反攻,12月6日德国高层决定不再硬碰硬了,下令莫斯科前线军队转入防御姿态。至此宣布德国在拿下莫斯科的战役中“大败而归”。



根据国力,如果德国和苏联交战,应该将它们绑在一起,但是苏联本身就有一个“伤”自己的“洞”。 1937年,苏维埃高级部队组织了军队,在苏俄内战期间积累了丰富战争经验的约15,000名前线军官被囚禁后被处决。

因为那时候德军自己的损伤也是非常的严重的,而且对方又一直死扛着不放弃,最后的时候德军也以为自己会赢,但是没办法,天时地利都不合适,所以他们失败了。

莫斯科人比较团结,而德国内讧比较多,没有坚持到最后。

一个还是军事上的准备不足,没有力量打下来。

在二战的莫斯科战役中,德军都已攻到城下,最后为何还会铩羽而归?_百...
答:在二战的莫斯科战役中,虽然德军已经兵临城下,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失败了。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是冬天,气温很低,非常的冷,而德军又没有御寒的棉衣,再加上他们低估了苏联的实力,所以最后他们失败了。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同时他也是二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在1941年...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已攻到城下,最后为何大败而归?
答:1941年11月29日,苏联军队正式反攻,12月6日德国高层决定不再硬碰硬了,下令莫斯科前线军队转入防御姿态。至此宣布德国在拿下莫斯科的战役中“大败而归”。

德军兵临城下,斯大林说了什么,莫斯科便守住了最后的胜利?
答:在希特勒看到莫斯科久攻不下之后,德军就想掉头攻打斯大林格勒。只是没想到,苏联红军,寸土不让。最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红军战胜了德军,慢慢的,战争的天平,就往正义方向倾斜了。

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为什么敢于坚守不走?
答:而德军虽然骁勇,但他们的战线却实在拉得太长,这必然就会导致德军存在补给困难的问题。同时,德军是长途跋涉而来,筋疲力竭。而苏军则是准备充分,以逸待劳。就军队状态这方面来说,苏军也是占有优势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其次,早在德军征战的过程中,苏军就已经做好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准备。他们对莫斯...

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为何斯大林还有心阅兵呢?
答:我们都知道士气对于支军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斯大林就抓住了这句话的真谛,所以当莫斯科被德军包围的时候,他还义无反顾的选择阅兵。在一方面鼓舞了苏联军队士兵们的士气,而另一方面,也把德军吓住了,在兵临城下的时候,斯大林都能气定神闲的阅兵,谁知道他做了多少准备来迎接德军的到来呢?不过,话又...

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为何斯大林还有心阅兵呢?
答:当时的斯大林也并非就是盲目的在阅兵,其实他完全知道丢掉莫斯科的利害关系,对于整个苏联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他更知道盟军此刻已经走在了反击德军的路上,他所要做的就是稳住军心,让全体军民齐心协力并且义无反顾的去反抗,才会给苏联以及苏联人民带来希望。事实证明,最后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确实打...

莫斯科保卫战的作战经过
答:苏联红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苏联红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被冻死大半,希特勒为何不给士兵准备棉衣?
答:其实没有做准备的俄国,哪里会是希特勒的对手?不到40天的时间德军已经进攻到俄国的首都莫斯科城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冬天突然来临。那一年莫斯科的冬天特别冷,德国士兵不得已在零下40多度了严酷环境与作战,他们早已无心念战,只想早日结束战斗。希特勒为进攻俄国做了充分的准备,难道不会想到德...

一天死1万人,活不过十分钟,被一场雪改变的战役是什么?
答:在不到2亿人的前提下,苏联征用了一千多万青壮年投入了这次战役。这场战役之所以那么惨烈,不单关乎着两国的命运,而且战场特殊,这是一场在平原上的战争。在双方都拥有飞机大炮立体化作战能力的时代,这种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开战,简直就是士兵的噩梦。再好的战术,在装甲车和坦克的平推猛冲之下,又...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放东欧的历史,
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头几年,德军一直认为消灭苏军,占领莫斯科,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命运。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 当时,德国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