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试题

作者&投稿:大叔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三物理试卷(多彩的物质世界),要有答案~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
1.我国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
A. 6×104g   B.60 g C.6×102 g   D.6 ×103g
2. 图1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警示标志,它通常立在桥头,它警示的内容是( )
A.该桥的质量是20吨
B.该桥的质量不会超过20吨
C.过桥车辆的质量不能超过20吨
D.过桥车辆在桥上停留时间不能超过20天
3.一瓶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瓶里的酒结成冰后把瓶子胀破了,这是因为( )
A.啤酒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B.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也变大了
C.啤酒结冰后,质量和体积均不变
D.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小,体积也变小了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 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5.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6.有的同学经常在一起争论质量与密度在某些因素改变时,它们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以下是某一小组讨论的问题,其中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六”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
7.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
A.泥土砖块 B.金属块 C.泡沫塑料块 D.水泥砖块
8.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1.0×10 kg/m3 B.1.16×10 kg/m3
C.1.2×10 kg/m3 D.1.75×10 kg/m3
9.图2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 若V甲 = V乙 则m甲<m乙
D. 若m甲 = m乙,则V甲>V乙
10. 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1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______,周围有电子绕其运动。
12.如图所3示,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 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该盒牛奶的质量为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如图4甲所示。为了使横梁平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横梁平衡时天平右盘所放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4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
14.有甲、乙两金属,甲的密度与乙的密度之比为2:5,甲的质量与乙的质量之比为1: 2,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_______。
15. 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字同意不同的问题,现在小星发现铜制的钥匙比铝制的重,于是他认为“铜比铝重”。小星所说的“铜比铝重”其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6.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的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5所示,则量筒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 g/cm3。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17.(12分)小明要判断一块金属是哪种物质,物理中鉴别的方法很多,小明选择了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他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表一进行分析判断,完成表二中的内容。 表一:几种常见金属密度表
材 料密度/×103kg•m-3
铅11.3
铜8.9
钢、铁7.9
铝2.7





表二:数据记录表
金属块的质量/g水的体积/cm3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cm3金属块的体积/cm3金属块的密度/g•cm-3构成该金属块的可能物质

18.(6分)小明同学为了测量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C.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D.将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E.计算牛奶的密度。
你认为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请你提出这个方案的改进办法。
19、(10分)小明学会了测定液体的密度后,问老师:“能不能不用量筒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呢?”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于是老师给了小明下列仪器和材料: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
请你想一想,如何利用上述器材测出液体的密度,请你写出:
⑴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侧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四、计算题(共22分)
20. (12分)某同学在做测量液体密度这个实验时,丢掉预先测量杯的质量这一步骤,但是它测量了两次液体的体积和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与量杯总质量(g)液体体积(cm3)
第一次21.416.5
第二次39.935.0
请你根据上述记录的数据求出液体的密度和量杯的质量。
21. (10分)一空瓶质量是200g,装满水总质量是700g,将瓶内的水倒出,在瓶内装一些金属粒,瓶和金属粒总质量是1㎏,再向瓶里倒满水,瓶、水、金属粒总质量是1.41㎏,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A 7.C 8.C 9.A 10.C
二、填空题
11原子核  12 2.5× 10-4 0.3 不变  13. 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71.4g 
14. 1.25倍或5/4  15. 铜的密度比铝大  16. 40 1
三、实验探究题
17、27 30 40 10 2.7 铝
18.测牛奶的体积时有较大误差,有些牛奶沾在玻璃杯壁上。先测体积后测质量,既将步骤A移到步骤D后。
19、⑴实验步骤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 用天平称出空瓶的质量m0;
③ 瓶中装满水,并称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④ 瓶中换满待测液体,并称出瓶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2.
⑵ 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四、计算题
20. 根据两次液体密度相等的隐含条列式:
解得:m=4.9g.
然后用第一次或第二次的实验数据,便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21.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量度,不能用肉眼看到,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特点
状态



是否有一定定形状
是否有一定体积
是否有流动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固态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小
气态



很大
很小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1nm=10—9m
练习:☆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有时体积变大,有时体积变小,各举一例,体积变大例子:水化成冰体积变大;体积变小例子:蜡在凝固时体积变小。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ρ
m
V
=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练习:☆气体特殊:例: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 )
A.4Kg/m3 B.6Kg/m3 C.2Kg/m3 D.无法确定
ρ甲
ρ乙
m
V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ρ
m
V
=
原理
7、测固体的密度: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ρ专题:测物质的密度
一、测液体的密度:
1、利用密度计:(以牛奶为例)
器材:密度计
步骤:将密度计放入牛奶中,呈漂浮状态,直接读数即可。如图:
2、差量法(防止倒不净,减小误差)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杯)、牛奶(以牛奶为例)
步骤:1用天平称出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
2把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记下牛奶的体积为V,
3用天平称出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m2,
m1-m2
V
ρ
=
4表达式:

3、“创造量筒”——等积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足量的水、牛奶。
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杯的质量为m0,
2将烧杯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
3将水倒净,装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
m1-m0
m2-m0
=
ρ水
ρ奶
即ρ奶=
m2-m0
m1-m0
ρ水
4表达式:


?4、“创量筒——2次称重法(特征:有2种液体)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烧杯、小石块、细线、水、牛奶(以牛奶为例)。
步骤: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重力为G重,
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在水中的重力为G水,
3把石块浸没在牛奶中,用弹簧秤测出在牛奶中的重力为G奶,
ρ奶=
G空—G奶
G空—G水
ρ水
4表达式:

?5、称重法:(创天平——称重法)(特征:1种液体)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量筒、小铁球(ρ铁已知)、细线、牛奶
步骤:1用弹簧秤测出小铁球的物重为G1,
2用细线系住铁球,用弹簧秤测出小铁球浸没在牛奶中的重力为G2,
ρ奶=
ρ铁(G—G’)
G
3表达式:


?6、液体压强法:(界面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
※(U型管两侧液体不相溶)
器材和用品: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酒精灯、
足够的水、刻度尺、花生油(以花生油为例)
步骤:1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的中部,将其弯向“U”形管,
2将“U”形管倒入适量的水,在管的另一端注入花生油,待液体静止时,读出花生油的液柱的高度为h1,和两管的水位差为h2,
3表达式:
ρ油=
h2
h1
ρ水


?7、大气压法:(利用外界气压与弯管中的气压差相同)※两液体溶与不溶均可
器材和用品:带阀门的双头弯管、抽气机、水、待测液体、两个烧杯。
步骤:1将第一个烧杯盛水,另一个盛待测液体,带阀门的双头弯管插在两个烧杯中,
2将双头弯管的上端在两用气筒(或手摇抽气机上。
ρ液=
h1
h2
ρ水
3打开双头弯管的阀门进行抽气,随着弯管中气压降低,两根玻璃管中的液体会上升到不同的高度,然后关闭阀门,停止抽气,测量出水柱的高度为h1和液柱的高度为h2,
4表达式:
?8、利用力的平衡法:
器材和用品:粗细均匀一端开口平底薄壁玻璃管、大烧杯、足够的水和刻度尺。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所测物理量;(2)写出液体密度表达式:
(1)步骤
1将空玻璃管开口朝上竖直放入盛水的大烧杯内,当玻璃管静止不动时,在玻璃管上记下液面位置A,将玻璃管拿出后用刻度尺量出A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1,
2将瓶中一部分待测液体倒入空玻璃管内,并竖直放置,液面稳定后,用刻度尺量出液面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2,
3将2装有液体的玻璃管竖直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在玻璃管上记下液面位置B,取出玻璃管后,用刻度尺量出B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3。
ρ液=
h3—h1
h2
ρ水
(2)表达式:

9、利用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
器材和用品:天平、量筒、玻璃杯、待测液体
步骤:
1在量筒中注入待测液体,将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记下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V1,
2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及杯内液体的质量为m1,
3将量筒中的液体再向玻璃杯中倒入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2,
4用天平再测出此时玻璃杯及杯内液体的质量为m2。
5表达式:
ρ=
m2—m1
V1—V2


?10、利用漂浮法:
器材和用品:正方体木块、刻度尺、烧杯、待测液体。
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为L,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待测液体,将木块放入烧杯中呈漂浮状态,在液面处做记号,记下液面到木块底部的距离为L1,
ρ液=
ρ木L
L1
3表达式:

?11、利用二漂法:
器材和用品:量筒、试管、水、待测液体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体积为V1;
2、将空试管放入量筒中,呈漂浮状态,测出体积为V2;
3、将水倒净,换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测出此时的体积为V3;
4、将空试管放入量筒中,呈漂浮状态,测出体积为V4;
表达式:ρ水(V2—V1)=ρ液(V4—V3)

即:ρ液=



规则形状
不规则形状
采用方法:数学方法
排水法
ρ>ρ水
ρ<ρ水
ρ>ρ水
ρ<ρ水
采用方法:排水法
分类:
二、测固体的密度:






I、规则(ρ>ρ水及ρ<ρ水)利用数学方法测体积.
1、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积V=a.b.c
2、正方体:边长为a,则V=a3
当截面半径为r时,则V=∏r2h
当截面直径为d时,则V=∏d/4.h
当周长为C时,则V=C2/4∏.h
3、圆柱体高为h,



4、球体的半径为r时,则V球=4/3∏r3
II、不规则且(ρ<ρ水)(以蜡为例)
1、悬重物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重物、水、细线、(石蜡)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用细线系住重物,将其浸没在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1,
3再把蜡和重物系在一起并浸没在水中,记下示数为V2,
ρ蜡=
m
V2—V1
4表达式:

2、针压法(强行浸没):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细长钢针、水、(石蜡)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ρ蜡=
m
V2—V1
3用钢针插入石蜡,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4表达式:

?3、创天平——(1漂1浸(强行)法):
器材和用品:量筒、细长钢针、水、(蜡)
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2将蜡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3用细长钢针插住蜡块,使蜡块全部浸没水中,记录示数为V3,
ρ蜡=
ρ水(V2—V1)
V3—V1
4表达式:

?4、创天平—创量筒—(1漂1浸(强行)(以S蜡不变)
器材和用品:刻度尺、蜡烛、水杯、水、大头针。
步骤:
1将水杯装满水,将蜡烛放入水中,待其直立且漂浮,
2用大头针在漂浮的蜡烛上沿水面划出一记号;
3用刻度尺测出蜡烛浸在水中部分长度为L1和露出水面部分长度为L2,
ρ蜡=
ρ水L1
L1+L2
推导过程:F浮=G物
ρ水g.sL1=ρ物g.s(L1+L2)
4表达式:


?5、创天平—创量筒—(1漂1浸(强行)(以S容器不变)类似方法4。
器材和用品:刻度尺、蜡烛、水杯、水、大头针。
步骤:
1在水杯中装入可浸没蜡烛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1,
2把蜡烛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待蜡烛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2,
3用大头针扎住蜡烛,使其浸没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3 ,
ρ蜡=
ρ水(h2—h1)
h3—h1
4表达式:

?6、创天平—创量筒—(二力平衡法):
器材和用品:长方体木块、毫米刻度尺、水。
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竖直总长度为L,
ρ木=
ρ水h
L
2将木块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并在木块上标出水面的位置,取出木块,用刻度尺测出木块浸入水面下的深度为h,
3表达式:
7、(补差法求体积)(尤其是物体的体积大,放不进去量筒中,采用此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重物(长方体)、木块、烧杯、水。
步骤: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2在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杯中用重物压入水中浸泡几分钟,待木块吸满水后在杯壁上标志水面的位置,捞出木块,将重物仍留在水中,用量筒量水加到杯中,直至水面升至原来所做标志处,记录量杯所加的体积即为木块的体积。
ρ
m
V
=
表达式:

图:









III、不规则:(ρ>ρ水)(以石块为例)
1、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细线、水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3用细线系住石块,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ρ石=
m
V2—V1
4表达式:


?2、创量筒——称重法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烧杯、水、细线、(石块)
步骤: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秤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1,
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其在水中的视重为G2,
G1—G2
ρ=
G1
ρ水
3表达式:


3、※(创量筒—溢水杯法)(不接溢水,不取出物体)
器材和用品: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1,
2将烧杯装满期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2,
3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烧杯中,溢出一部分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剩余水、石块的总质量为m3,
ρ石=
m1
m1+m2—m3
ρ水
4表达式:

4、创量筒—溢水杯法(不接溢水,取出物体)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石块。
步骤:
1在烧杯中注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为m1,
2将石块放入注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部分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剩下的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2,
3取出石块,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3,
m2—m3
ρ石=
m1—m3
ρ水
4表达式:


5、※(创天平—曹冲称象法):
器材和用品:一只量杯、水槽、滴管、小烧杯、足量的水、(石块)
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装有小石块的烧杯慢慢放入水槽中呈直立漂浮,用细线在烧杯外的液面处缠绕一圈,做个记号,
3取出石块,逐渐向小烧杯中加水,直至杯外液面到达记号处,
4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记录示数为V1,
5再向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示数为V2,
6再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量杯中,记录示数为V3,
ρ石=
ρ水V1
V3—V2
7表达式:



6、(创天平—平衡去皮法):
器材和用品:1架天平(无砝码,无游码)、1个量筒、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细线、滴管、水、矿石。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左右盘上,一只烧杯放矿石,另一只烧杯注入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到平衡,然后把水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V1,
2向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2,
3用细线系住矿石,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3,
ρ石=
ρ水V1
V3—V2
4表达式:

?7、※创天平—1漂1浸法:(利用空心漂浮;实心下沉)
器材和用品:量筒、水、玻璃瓶、牙膏皮,测牙膏皮的密度?
(包括马铃薯、玻璃杯、小茶壶等。)
步骤:
1量筒中装适量水,记下体积为V1,
2将牙膏皮做成空心盒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2,
ρ皮=
ρ水(V2—V1)
V3—V1
3将牙膏皮捏成一团(实心)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为V3,
4


ρ物=
G物
gV排
推导过程:(G物=F浮=ρ水g(V2—V1)即:
?8、(创天平—借助烧杯—(2漂1浸法):
器材和用品:大量杯、小烧杯、水、金属块,测金属块的密度?
步骤:
1在大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
2将小烧杯漂浮于大量杯中,读出液面示数为V2,
3将金属块放入小烧杯中,读出液面的示数为V3,
4取出小烧杯,将金属块放入大量杯中浸没,读出液面的示数为V4,
V3—V2
ρ铁=
V4—V3
ρ水



?9、创量筒—(1拉(悬)1浸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细线、石块
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入水中,使石块不与杯底杯壁接触,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2,
3使石块沉入水底,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3,
ρ石=
m3—m1
m2—m1
ρ水
4

?10、创天平—创量筒—杠杆、浮力法:
器材和用品:杠杆、烧杯、铁块A、B,刻度尺、水、细线。
步骤:
1在调平的杠杆两端分别挂上铁块A、B,调节A、B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刻度尺量出力臂分别为a,b,
3使A浸没水中,调节B的位置,至杠杆再次平衡,量出力臂为c,
ρA=
b
b—c
ρ水
4表达式:

图:







?11、器材和用品:量筒、弹簧测力计、小刀、水、细线、马铃薯
步骤:
1用小刀切一块马铃薯样品,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马铃薯样品的重力为G,
ρ=
G
g(V2—V1)
3在量筒内装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把马铃薯放入量筒中,记下水和样品的总体积为V2,
4表达式:

IV、(规则、不规则、ρ>ρ水、ρ<ρ水均可)
排砂法(排糖法)或(排面粉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细砂、被测物体。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为m,
2取适量的细砂倒入量筒中,摇匀、摇实、摇平,记下示数为V1,
3将细砂倒在一张白纸上,
ρ物=
m
V2—V1
4将物体放入量筒,将细砂倒入量筒中,摇匀、摇实、摇平,记下示数为V2,
5表达式:

V特殊:
1、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足量的水、吸水性瓷砖碎片,测瓷砖的密度。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瓷砖碎片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示数为V1,
ρ砖=
m
V2—V1
3将将瓷砖放入烧杯中浸泡,吸饱水后,擦干,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示数为V2,
4
2、“正北牌”方糖是利用一种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出它密度,除了一些方糖外,还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有多种测量方糖的密度的方法,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案。要求:写出方案的设计步骤及所测物理量,并用所测物理量表示方糖的密度。
(法一):
ρ糖=
m
V2—V1用天平测出3块方糖的质量为m,向量筒里倒入适量水并放入白砂糖,用玻璃棒搅动,制成白砂糖的饱和溶液,记下饱和溶液的体积V1,把3块方糖放入饱和溶液中,记下饱和溶液和方糖的总体积V2. 则密度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一)(人教版课标)
(第10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通常以 作为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4nm,这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排成一列的长度。
2、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其原因主要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 ,但水结成冰时体积变 。所有的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变 。
3、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例如我们称镜子是________,而组成它的玻璃则称________。当镜子摔碎以后,它的总质量却________,因为质量不随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4、有一种小儿用药的用法用量写到:�
【用法用量】溶于40℃以下的温开水内服,成人一天8~16袋,分2~3次服用;小儿一天30 mg/kg体重,分2次服.�共有:0.125 g×12袋�
根据以上数据,如果一个小孩的质量是16 kg,则每次用量是________袋,________天内能将此盒药用完.。
5、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发现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如图1所示),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填“左”或“右”).用已调好的天平
称量物体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则应
增加右盘中的砝码或将游码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
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6、图3是一种常见的某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的图线,从图中可知此物质可能是________,它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当该物质的体积是2 cm3时,则该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 g.。
7、质量是10 kg的冰,全部化成水后,其密度将比冰要________;当这些水又全部汽化成水蒸气后,其质量是________ kg,体积将变得更大,其密度将________。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将可能发生变化。
8、图4是固体密度阶梯的示意图,若有相同质量的铁、铜、铅、银四种金属,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它是用金属________制成的。
9、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若对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10、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kg。已知1L=1×10-3m3)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 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3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分的
B.分子是由原子和电子组成
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D.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数是不相等
12、欲称出约39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的右盘中添加的砝码是:【 】
A.30g、9g B.30g、5g、4g
C.20g、10g、5g、2g、2g D.20g、10g、5g、4g
13、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C.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14、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真的把铁棒放在石头上磨,这一过程中它的密度与其体积和质量的关系是: 【 】
A.其密度因体积的减小而增大
B.其密度不可以再用其质量与体积之比来测算出来
C.其密度因质量的减小而减小
D.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不变
15、将体积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已调平的天平两托盘上(没有超过天平的量度),则:【 】
A.天平失去平衡,向铁球一端倾斜� B.天平失去平衡,向铝球一端倾斜�
C.天平仍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16、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非常近似,根据这一现有的结论,可以得出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 】
A.50cm3 B.500 cm3 C.5000 cm3 D.50000 cm3
17、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 【 】
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
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
B.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质量不变,它的密度也不变
C.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D. 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103kg
三、作图或简答题(共15分,第20、21、22小题各3分,第19小题6分)
19、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图5甲、乙、丙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1)图5甲是1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的操作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5乙是2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的操作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5丙是3组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天平通常是用来测质量的仪器,但我们还可以用天平来测量一些其他的物理量,如“长度”、“数量”、“面积”等等。下面请你用天平来测出一小堆大头针的数量,并简要说明你测量的过程及结果。(注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感量”) (3分)

2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一种未知液体密度实验的正确操作情境,其中负责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和填写实验数据的同学有三项没填完,请你帮他填上。(3分)

22、图6所示是三个相同的烧杯,甲杯放盐水,乙杯放煤油,丙杯放水,当杯中液体的质量相等时,在图6中画出杯内液面的大概位置。(3分)

四、计算题(共16分,第23小题4分,第24、25小题各6分)
23、体积是5×10-3m3的铁球,测得其质量是25kg,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ρ铁=7.8×103kg/m3)

24、某同学没有利用量筒也测出了一满杯牛奶的密度.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天平测出一满杯牛奶的总质量是120 g,然后测得空杯子的质量是50 g,最后他将该杯装满水,又用天平测得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是100 g;请你帮该同学算一算此杯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25、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2×103㎏/ m3,现在配制了0.4L的盐水,质量为0.52㎏,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加水还是盐?加多少?(用计算的方法说明)

五、探究题(共18分,每小题6分)
2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①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l 5 9 1.80
甲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4 5 4 0.80
乙 5 10 8 O.80
6 15 12 0.80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③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王同学的爸爸是卖水果的,家里有一台案秤。当小王学完怎样测物体的密度后,回到家他想测一测吃饭用的瓷碗的密度.他向学校物理老师借了一个量筒,但他在测量瓷碗体积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量筒的口太小,不能将瓷碗直接放入.而小王又不愿意将碗打破。请你帮小王同学想想办法,还需要什么器材?并帮他完成实验。�

28、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简、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
【评估与交流】
(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一: ;
方案二: ;
(2)你准备选择方案 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纳米,340。2、小,大,大;3、�物体,物质,不变,形状。4、2,3。5、右,右,112.2。
6、水,1 000 ,2。7、大,10, 变小,状态。8、铁, 铜。9、2.5.10、4.6。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 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3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A. 12、C.13、B. 14、D. 15、A. 16、D.17、BC. 18、A. D.
三、作图或简答题(共15分,第20、21、22小题各3分,第19小题6分)
19、(1)用手直接拿砝码,烧杯与砝码放错盘; (2)石块与砝码放错盘, 称物体质量时又重新调节平衡螺母;(3)离开实验室前没有把器材整理归位(或砝码用完没有放回砝码盒)
20、 (1)先测出一小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1;�
(2)从小堆大头针中选出20~30个(或n个),然后测出其质量为m2;�
(3)大头针的数量N=n m1/m2.
21、略
22、略
四、计算题(共16分,第23小题4分,第24、25小题各6分)
23、

故此球是空心的。
V空=V球-V实=5×10-3m3-3.2×10-3m3=1.8×10-3m3

24、V瓶=V水= m水/ρ水=50 cm3
ρ奶=m奶/V瓶=1.4×103 kg/m3.

25、 答:不符合要求,应加0.2㎏的水.
五、探究题(共18分,每小题6分)
26、①同种物质,体积增大到几倍,质量也增大到几倍
②1与4、2与5、3与6
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或: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7、答案:还需器材:一个脸盆、一个较瓷碗大的钵子(或碗).
步骤:�
(1)用案秤测出瓷碗的质量;�
(2)将钵子盛满水放在脸盆中,然后将瓷碗浸没在钵子的水中;�
(3)将脸盆中溢出的水分几次用量筒测出其总体积,这个体积就是瓷碗体积;�
(4)根据ρ=m/V,可算出瓷碗的密度.
28、

九年级上册物理笔记 人教版的
答: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梳理:1.物质的结构(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3)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4)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2.质量 (1...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答: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7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 1203076856 2011-07-19 · TA获得超过323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我一学习资料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初三上册物理复习提纲,要有具体内容。不要太简单
答: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 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是...
答: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上》复习提纲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

初三的物理书中多彩的物质世界(二)质量 相关问题
答:知识结构: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单位千克,符号kg;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三、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使用方法:放(放水平台,游码放零)、调(平衡螺母,左倾则右调)、称(左物右码,先大后小)、读(砝码+游码+...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答: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物质三态的性质: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

初三(上)物理应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答:初三(上)物理应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 最好可以详细些... 最好可以详细些 展开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yiqidedede 2010-10-31 · TA获得超过11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答: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1mg=1o-3g=10-6kg1t=103kg4、测量工具 :天平 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1—3节试卷 附答案、分析
答: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课笔记 第11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奈米科学技术及奈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自主研学平台 1.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 2....

无敌升学应考系列-九年级物理目录
答:无敌升学应考系列的九年级物理课程内容分为多个章节,以下是各章节的概览: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1节: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奥秘第2节: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第3节:掌握密度的计算与应用第4节:实践测量物质密度的技巧第5节:密度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后续章节依次为:第12章:运动与力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