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物理 多彩的物理世界 单元整理

作者&投稿:宗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初中物理多彩物质世界这单元的基础知识,急,想要分我就加!!求好人啊~~~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量度,不能用肉眼看到,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特点
状态



是否有一定定形状
是否有一定体积
是否有流动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固态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小
气态



很大
很小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1nm=10—9m
练习:☆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有时体积变大,有时体积变小,各举一例,体积变大例子:水化成冰体积变大;体积变小例子:蜡在凝固时体积变小。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ρ
m
V
=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练习:☆气体特殊:例: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 )
A.4Kg/m3 B.6Kg/m3 C.2Kg/m3 D.无法确定
ρ甲
ρ乙
m
V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ρ
m
V
=
原理
7、测固体的密度: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ρ专题:测物质的密度
一、测液体的密度:
1、利用密度计:(以牛奶为例)
器材:密度计
步骤:将密度计放入牛奶中,呈漂浮状态,直接读数即可。如图:
2、差量法(防止倒不净,减小误差)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杯)、牛奶(以牛奶为例)
步骤:1用天平称出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
2把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记下牛奶的体积为V,
3用天平称出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m2,
m1-m2
V
ρ
=
4表达式:

3、“创造量筒”——等积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足量的水、牛奶。
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杯的质量为m0,
2将烧杯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
3将水倒净,装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
m1-m0
m2-m0
=
ρ水
ρ奶
即ρ奶=
m2-m0
m1-m0
ρ水
4表达式:


?4、“创量筒——2次称重法(特征:有2种液体)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烧杯、小石块、细线、水、牛奶(以牛奶为例)。
步骤: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重力为G重,
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在水中的重力为G水,
3把石块浸没在牛奶中,用弹簧秤测出在牛奶中的重力为G奶,
ρ奶=
G空—G奶
G空—G水
ρ水
4表达式:

?5、称重法:(创天平——称重法)(特征:1种液体)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量筒、小铁球(ρ铁已知)、细线、牛奶
步骤:1用弹簧秤测出小铁球的物重为G1,
2用细线系住铁球,用弹簧秤测出小铁球浸没在牛奶中的重力为G2,
ρ奶=
ρ铁(G—G’)
G
3表达式:


?6、液体压强法:(界面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
※(U型管两侧液体不相溶)
器材和用品: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酒精灯、
足够的水、刻度尺、花生油(以花生油为例)
步骤:1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的中部,将其弯向“U”形管,
2将“U”形管倒入适量的水,在管的另一端注入花生油,待液体静止时,读出花生油的液柱的高度为h1,和两管的水位差为h2,
3表达式:
ρ油=
h2
h1
ρ水


?7、大气压法:(利用外界气压与弯管中的气压差相同)※两液体溶与不溶均可
器材和用品:带阀门的双头弯管、抽气机、水、待测液体、两个烧杯。
步骤:1将第一个烧杯盛水,另一个盛待测液体,带阀门的双头弯管插在两个烧杯中,
2将双头弯管的上端在两用气筒(或手摇抽气机上。
ρ液=
h1
h2
ρ水
3打开双头弯管的阀门进行抽气,随着弯管中气压降低,两根玻璃管中的液体会上升到不同的高度,然后关闭阀门,停止抽气,测量出水柱的高度为h1和液柱的高度为h2,
4表达式:
?8、利用力的平衡法:
器材和用品:粗细均匀一端开口平底薄壁玻璃管、大烧杯、足够的水和刻度尺。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所测物理量;(2)写出液体密度表达式:
(1)步骤
1将空玻璃管开口朝上竖直放入盛水的大烧杯内,当玻璃管静止不动时,在玻璃管上记下液面位置A,将玻璃管拿出后用刻度尺量出A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1,
2将瓶中一部分待测液体倒入空玻璃管内,并竖直放置,液面稳定后,用刻度尺量出液面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2,
3将2装有液体的玻璃管竖直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在玻璃管上记下液面位置B,取出玻璃管后,用刻度尺量出B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3。
ρ液=
h3—h1
h2
ρ水
(2)表达式:

9、利用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
器材和用品:天平、量筒、玻璃杯、待测液体
步骤:
1在量筒中注入待测液体,将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记下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V1,
2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及杯内液体的质量为m1,
3将量筒中的液体再向玻璃杯中倒入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2,
4用天平再测出此时玻璃杯及杯内液体的质量为m2。
5表达式:
ρ=
m2—m1
V1—V2


?10、利用漂浮法:
器材和用品:正方体木块、刻度尺、烧杯、待测液体。
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为L,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待测液体,将木块放入烧杯中呈漂浮状态,在液面处做记号,记下液面到木块底部的距离为L1,
ρ液=
ρ木L
L1
3表达式:

?11、利用二漂法:
器材和用品:量筒、试管、水、待测液体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体积为V1;
2、将空试管放入量筒中,呈漂浮状态,测出体积为V2;
3、将水倒净,换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测出此时的体积为V3;
4、将空试管放入量筒中,呈漂浮状态,测出体积为V4;
表达式:ρ水(V2—V1)=ρ液(V4—V3)

即:ρ液=



规则形状
不规则形状
采用方法:数学方法
排水法
ρ>ρ水
ρ<ρ水
ρ>ρ水
ρ<ρ水
采用方法:排水法
分类:
二、测固体的密度:






I、规则(ρ>ρ水及ρ<ρ水)利用数学方法测体积.
1、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积V=a.b.c
2、正方体:边长为a,则V=a3
当截面半径为r时,则V=∏r2h
当截面直径为d时,则V=∏d/4.h
当周长为C时,则V=C2/4∏.h
3、圆柱体高为h,



4、球体的半径为r时,则V球=4/3∏r3
II、不规则且(ρ<ρ水)(以蜡为例)
1、悬重物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重物、水、细线、(石蜡)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用细线系住重物,将其浸没在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1,
3再把蜡和重物系在一起并浸没在水中,记下示数为V2,
ρ蜡=
m
V2—V1
4表达式:

2、针压法(强行浸没):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细长钢针、水、(石蜡)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ρ蜡=
m
V2—V1
3用钢针插入石蜡,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4表达式:

?3、创天平——(1漂1浸(强行)法):
器材和用品:量筒、细长钢针、水、(蜡)
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2将蜡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3用细长钢针插住蜡块,使蜡块全部浸没水中,记录示数为V3,
ρ蜡=
ρ水(V2—V1)
V3—V1
4表达式:

?4、创天平—创量筒—(1漂1浸(强行)(以S蜡不变)
器材和用品:刻度尺、蜡烛、水杯、水、大头针。
步骤:
1将水杯装满水,将蜡烛放入水中,待其直立且漂浮,
2用大头针在漂浮的蜡烛上沿水面划出一记号;
3用刻度尺测出蜡烛浸在水中部分长度为L1和露出水面部分长度为L2,
ρ蜡=
ρ水L1
L1+L2
推导过程:F浮=G物
ρ水g.sL1=ρ物g.s(L1+L2)
4表达式:


?5、创天平—创量筒—(1漂1浸(强行)(以S容器不变)类似方法4。
器材和用品:刻度尺、蜡烛、水杯、水、大头针。
步骤:
1在水杯中装入可浸没蜡烛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1,
2把蜡烛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待蜡烛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2,
3用大头针扎住蜡烛,使其浸没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3 ,
ρ蜡=
ρ水(h2—h1)
h3—h1
4表达式:

?6、创天平—创量筒—(二力平衡法):
器材和用品:长方体木块、毫米刻度尺、水。
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竖直总长度为L,
ρ木=
ρ水h
L
2将木块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并在木块上标出水面的位置,取出木块,用刻度尺测出木块浸入水面下的深度为h,
3表达式:
7、(补差法求体积)(尤其是物体的体积大,放不进去量筒中,采用此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重物(长方体)、木块、烧杯、水。
步骤: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2在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杯中用重物压入水中浸泡几分钟,待木块吸满水后在杯壁上标志水面的位置,捞出木块,将重物仍留在水中,用量筒量水加到杯中,直至水面升至原来所做标志处,记录量杯所加的体积即为木块的体积。
ρ
m
V
=
表达式:

图:









III、不规则:(ρ>ρ水)(以石块为例)
1、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细线、水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3用细线系住石块,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ρ石=
m
V2—V1
4表达式:


?2、创量筒——称重法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烧杯、水、细线、(石块)
步骤: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秤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1,
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其在水中的视重为G2,
G1—G2
ρ=
G1
ρ水
3表达式:


3、※(创量筒—溢水杯法)(不接溢水,不取出物体)
器材和用品: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1,
2将烧杯装满期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2,
3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烧杯中,溢出一部分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剩余水、石块的总质量为m3,
ρ石=
m1
m1+m2—m3
ρ水
4表达式:

4、创量筒—溢水杯法(不接溢水,取出物体)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石块。
步骤:
1在烧杯中注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为m1,
2将石块放入注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部分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剩下的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2,
3取出石块,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3,
m2—m3
ρ石=
m1—m3
ρ水
4表达式:


5、※(创天平—曹冲称象法):
器材和用品:一只量杯、水槽、滴管、小烧杯、足量的水、(石块)
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装有小石块的烧杯慢慢放入水槽中呈直立漂浮,用细线在烧杯外的液面处缠绕一圈,做个记号,
3取出石块,逐渐向小烧杯中加水,直至杯外液面到达记号处,
4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记录示数为V1,
5再向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示数为V2,
6再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量杯中,记录示数为V3,
ρ石=
ρ水V1
V3—V2
7表达式:



6、(创天平—平衡去皮法):
器材和用品:1架天平(无砝码,无游码)、1个量筒、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细线、滴管、水、矿石。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左右盘上,一只烧杯放矿石,另一只烧杯注入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到平衡,然后把水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V1,
2向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2,
3用细线系住矿石,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3,
ρ石=
ρ水V1
V3—V2
4表达式:

?7、※创天平—1漂1浸法:(利用空心漂浮;实心下沉)
器材和用品:量筒、水、玻璃瓶、牙膏皮,测牙膏皮的密度?
(包括马铃薯、玻璃杯、小茶壶等。)
步骤:
1量筒中装适量水,记下体积为V1,
2将牙膏皮做成空心盒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2,
ρ皮=
ρ水(V2—V1)
V3—V1
3将牙膏皮捏成一团(实心)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为V3,
4


ρ物=
G物
gV排
推导过程:(G物=F浮=ρ水g(V2—V1)即:
?8、(创天平—借助烧杯—(2漂1浸法):
器材和用品:大量杯、小烧杯、水、金属块,测金属块的密度?
步骤:
1在大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
2将小烧杯漂浮于大量杯中,读出液面示数为V2,
3将金属块放入小烧杯中,读出液面的示数为V3,
4取出小烧杯,将金属块放入大量杯中浸没,读出液面的示数为V4,
V3—V2
ρ铁=
V4—V3
ρ水



?9、创量筒—(1拉(悬)1浸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细线、石块
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入水中,使石块不与杯底杯壁接触,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2,
3使石块沉入水底,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3,
ρ石=
m3—m1
m2—m1
ρ水
4

?10、创天平—创量筒—杠杆、浮力法:
器材和用品:杠杆、烧杯、铁块A、B,刻度尺、水、细线。
步骤:
1在调平的杠杆两端分别挂上铁块A、B,调节A、B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刻度尺量出力臂分别为a,b,
3使A浸没水中,调节B的位置,至杠杆再次平衡,量出力臂为c,
ρA=
b
b—c
ρ水
4表达式:

图:







?11、器材和用品:量筒、弹簧测力计、小刀、水、细线、马铃薯
步骤:
1用小刀切一块马铃薯样品,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马铃薯样品的重力为G,
ρ=
G
g(V2—V1)
3在量筒内装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把马铃薯放入量筒中,记下水和样品的总体积为V2,
4表达式:

IV、(规则、不规则、ρ>ρ水、ρ<ρ水均可)
排砂法(排糖法)或(排面粉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细砂、被测物体。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为m,
2取适量的细砂倒入量筒中,摇匀、摇实、摇平,记下示数为V1,
3将细砂倒在一张白纸上,
ρ物=
m
V2—V1
4将物体放入量筒,将细砂倒入量筒中,摇匀、摇实、摇平,记下示数为V2,
5表达式:

V特殊:
1、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足量的水、吸水性瓷砖碎片,测瓷砖的密度。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瓷砖碎片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示数为V1,
ρ砖=
m
V2—V1
3将将瓷砖放入烧杯中浸泡,吸饱水后,擦干,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示数为V2,
4
2、“正北牌”方糖是利用一种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出它密度,除了一些方糖外,还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有多种测量方糖的密度的方法,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案。要求:写出方案的设计步骤及所测物理量,并用所测物理量表示方糖的密度。
(法一):
ρ糖=
m
V2—V1用天平测出3块方糖的质量为m,向量筒里倒入适量水并放入白砂糖,用玻璃棒搅动,制成白砂糖的饱和溶液,记下饱和溶液的体积V1,把3块方糖放入饱和溶液中,记下饱和溶液和方糖的总体积V2. 则密度

1、质量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 103 kg = 106 g = 109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读数时应注意应以游码左边缘对应的刻度为准。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 / V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单位体积的质量为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密度不变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铁的质量.体积不论大小,密度不变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相同体积的铁和水比较,铁的质量更大,说明其密度大。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小的,密度大。
相同体积的铜和铝比较,铜的质量更大,说明其密度大。

(4)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一、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二、 液体的密度:
1、 称量法: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计算表达:ρ=(M2-M1)/V

(5)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水的密度是1.0×103kg/m3=1g/cm

人教版初三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基础知识归纳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1kg=103g,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g/cm3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老实说,第一章看不看都行,关键是后面,别看它写的好像很牛,其实后面的才是你真正需要钻研的 初三主要是讲述力的,还有就是滑轮,杠杆,做功,第一章比起后面的实在是大巫见小巫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有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围观模型。
二。质量:
1。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用天平测量。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
3。单位:千米每立分米 4。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基本工具:天平,量筒。 2。实验原理:密度=质量*体积。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2,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 -这种东西要靠自己啊。。。。

邮箱地址?我发给你。
@@宇宙和物质
@@<#宇宙的范围#>
宇,无限的空间;宙,无限的时间,宇宙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但是我们在描述宇宙空间大小的时候通常会用到光年这个单位.
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其值为9.46×1015 m.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不能把光年作为时间单位使用.
<#物理学的研究尺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从最小的粒子(如夸克、质子、电子)到原子、分子逐渐到人,再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最大的宇宙,大小至少跨越了42个数量级.
<#宇宙的构成#>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物质#>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单个原子组成的是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是多原子分子.
注意: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如桌子、铝锅、铁钉、塑料尺等是物体,而构成物体的材料如木材、铝、铁、塑料等是物质.
----------------------------------------------------------------------------------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结构#>
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的进行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原子的组成图和结构图可以表示为:

<#纳米科学技术#>
1.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nm,1 nm=10-9 m.一般分子直径约0.3~0.4 nm,蛋白质分子比较大,约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用纳米技术制成的产品可具有超微的结构、超强的功能和超乎寻常的使用价值.
2.纳米尺度
(1)纳米尺度一般指0.1 nm~100 nm.
(2)“纳米尺度”与分子、原子尺度相近,即纳米科学可以实现操纵原子、分子,所以不仅可以改变物质的很多性质,也可以制造出微小尺度的设备.
(3)当物质被“粉碎”到纳米级细小并制成“纳米材料”时,它的光、电、热、磁等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辐射、吸收、催化、吸附等许多新特性,物质在这一尺度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发生了异常的变化,使一些产品产生了新奇的效果.
--------------------------------------------------------------------------------------
@@物质的形态及其微观特征
@@<#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
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每一种状态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态: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
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有流动性.
通常情况下,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能够发生相互转化的,状态的变化经常伴随着体积的变化.一般来说,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结冰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三态转化中的体积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引起的.
@#解析#@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
<#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
1.在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而有规则,分子间的间隔很小,粒子间有强大的相互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固体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很难被压缩.
2.在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可以比较自由地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稍大,粒子间的作用因而也就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液体不容易被压缩,具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态物质中,分子间的间隔很大,粒子间的作用很小,分子在做高速、无规则运动,因而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易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
@@质量
@@<#质量的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单位#>
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千克(kg),它等于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内的国际千克原器(见图)的质量.1 dm3的纯水的质量大约是1 kg.

常用的单位有:毫克(mg)、克(g)、吨(t)等
我国常用单位:斤(1斤=500 g) 两(1两=50 g)
<#质量的特点#>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及所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质量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又叫学生天平),实验中常用托盘天平.
生活中: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托盘天平的构造#>
由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标尺和游码组成,每架天平配有一盒砝码,通常砝码盒中带有镊子.如图.

<#天平的原理#>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因此当向已经调整平衡的天平两个盘中放上的物体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重新达到平衡.如果一个盘中是质量未知的物体,另一个盘中是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后,砝码的质量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放:天平使用前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
2.拨:拨动游码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3.调:在使用前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有的天平只在其右端有平衡螺母),使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过的幅度相同,这时天平平衡.
4.测:在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入左盘中,用镊子根据估测加减砝码于右盘中(为避免重新夹取砝码,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游码的位置(相当于往右盘中加入小砝码),直到天平重新平衡.
5.读:在读取数据时,把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6.收:测量完毕后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备下次使用.
方法:天平的使用可用以下口诀记忆:测质量,用天平,先放平,再调平,游码左移零,螺母来调平,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镊取码,平衡质量加游码.
<#天平的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天平调节平衡后,若托盘互换或天平移动了位置,这时要重新调节平衡.
2.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也不能小于天平的感量(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出的最小质量,即标尺上分度值所代表的质量).
3.向天平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并且要轻拿轻放;
4.读游码上的示数的时候要注意是读取游码左端的示数.
5.天平和砝码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6.不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入天平盘里;
7.测质量时,要使横梁恢复平衡,不能用平衡螺母代替游码.
----------------------------------------------------------------------------------------
@@质量的特殊称量法
@@<#累积法#>微小物体的称量用“称多算少”方法,即取n个小物体称出其质量M,则每个小物体质量 .
<#质量差法#>测量液体质量时,需增加盛液体的容器,一般先测容器的质量,再测液体和容器总质量,最后用总质量减去容器质量得到液体的质量.
<#定量测法#>
如果取20 g的水的质量.先把容器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然后在右盘中增加20 g砝码,最后在左盘中逐渐加水,必要时用胶头滴管向左盘杯中增减水量,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异常天平衡量法#>
1.等臂但托盘不等重的天平衡量法:物体放左盘,右盘加砝码m1,天平平衡;物体放右盘,左盘加砝码m2,天平平衡.则物体质量 .
2.不等臂天平的称量:用上述方法把物体分别置于左、右盘时称得质量分别为m1、m2,则物体质量 ,这种方法叫“置换法”.
-----------------------------------------------------------------------------------
@@质量称量的其他问题
@@<#物、码颠倒问题#>
如果物体和砝码恰好放错了盘子,即把物体放到了右盘,砝码放到了左盘,那么,物体的质量+游码示数=砝码质量和.
<#砝码不规范问题#>
如果砝码磨损,其质量减少,用它来平衡与它示数相同的物体,必须向右移动游码,因此,读出的值是砝码示数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它比物体质量大.如果砝码上粘有其他物质,砝码的质量比它的实际质量大,称量时,导致游码向右移动较少,读出的质量数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
@@密度
@@<#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
<#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1.公式:用ρ表示物质的密度,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表示为 .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表示1 m3体积的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常用的单位还有g/cm3、kg/dm3等.他们的换算关系是:1 g/cm3=1 kg/dm3=1 000 kg/m3.
<#密度和质量的区别#>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如食用油用去一半,剩下的质量只是原来质量的一半,但密度却不变.
2.一个物体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如气体的热胀冷缩,质量不变,热膨胀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遇冷收缩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通常固体不考虑这种变化).
3.一个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体积要变化,密度也变化,如冰化成水后,密度由0.9×103 kg/m3变成1.0×103 kg/m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时密度最小(水例外,固态比液态的密度小).
<#对密度的理解#>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和质量、体积大小无关,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 .
3.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和它的密度成正比.
4.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影响物体密度的因素#>
1.物体热胀冷缩,温度变化时体积改变,因此物体的密度在温度升高时会变小,温度降低时会变大(水例外,它在4 ℃时密度最大).
2.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密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在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时密度最小(水例外,固态比液态的密度小.冰化成水后,密度由0.9×103 kg/m3变成1.0×103 kg/m3.)
<#例题#>
@#题#@(2007•威海)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六”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答案#@A
@#解析#@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粉笔的质量变小;D选项中的矿泉水质量和密度都发生了改变.
-------------------------------------------------------------------------------------
@@密度的测量
@@<#原理#>
由密度公式 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测量工具#>
测量质量的的工具是天平.
测量物体的体积,若是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长、宽、高等,再由体积公式算出它的体积;若是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或液体,可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量筒和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二者不同之处是,量筒的刻线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线是上密下疏,是不均匀的.使用它们测量时要做到以下四点:
1.弄清量筒和量杯上刻度的单位,一般它们容积的单位是毫升(mL);
2.知道量筒或量杯的量程(总容积)和它的分度值(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毫升);
3.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应当跟液面相平;
4.量筒或量杯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由于玻璃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盛在玻璃容器中的液面,有时呈“凹”形(如水、酒精、煤油等),有时呈“凸”形(如水银),这样读数时,凹液面要以凹形液面的底部为准,凸形液面应该按顶部(最高点)读数为准.
<#例题#>
@#题#@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量筒里的水面是__________形的,读数时视线应跟__________相平.
@#答案#@凹;凹形液面底部
@#解析#@量筒的读数方法是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
-------------------------------------------------------------------------------------
@@密度测定常用方法
@@1.液体密度的测量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质量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 求得密度.
2.形状规则的固体密度的测量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体积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长、宽、高等,并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如正方体体积V=a3,圆柱体体积V=πr2h,长方体体积V=abc,根据 求得密度.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 密度的测量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地测出.
具体步骤:(1)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水的多少以刚好淹没固体为宜.水过多,放入固体后液面会超过量程;过少,不能淹没固体).
(2)再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其全部淹没,此时读出水与固体的总体积V2
(3)由V=V2-V1,可得出固体体积;根据 求得密度.
4.漂浮的固体密度的测量
质量可用天平测量;体积可用“沉坠法”测出
具体步骤:(1)将待测物体和能沉入水中的重物用细线栓在一起,先用手提待测物体上端的细线,只将能沉入水中的物体浸入在量筒水中,读出体积V1.
(2)然后将拴好的两个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读出体积V2.
(3)被测固体体积V=V2-V1.
同样体积也可用“针压法”测出,即用一细长针刺入被测物体并用力将其压入量筒水中使其被淹没,测固体的体积;然后根据 求得密度.
------------------------------------------------------------------------------------
@@密度的应用
@@<#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由公式 知,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个公式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就可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如通过测定密度,工艺师可以很快地判定一件金制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地质勘探人员根据矿石的色泽、硬度、密度和其他有关特性判断矿石的品种.通过测定密度还可以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加入盐水选种的理论)
<#例题#>
@#题#@用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发明的一种挑选饱满种子的方法.要求盐水的密度为ρ=1.2×103 kg/m3,现在要配制体积V=0.4 dm3的盐水,称得盐水质量为m=0.52 kg,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如不合要求,应如何配制?
@#答案#@原配制盐水不合乎要求,应加水0.2 dm3.
@#解析#@已配制的盐水的密度 =1.3×103 kg/m3
因为1.3×103 kg/m3>1.2×103 kg/m3,所以此盐水不合乎要求,应该加水.
设应加水的体积为V水,则总体积为V+V水,总质量为m+m水=m+ρ水V水
所以 ,即m+ρ水V水=ρV+ρV水,解得应加水的体积: ,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V水=0.2 dm3,(或应加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0.2 kg).
所以原配制盐水不合乎要求,应加水0.2 dm3.
<#密度的特殊用途#>
根据需要选取不同密度的物质作产品的原材料.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等,都因为它们的密度大.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用来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用充气材料等,都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
<#例题#>
@#题#@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 kg,则需要铝的质量是( )
A.35.5 kg B.54 kg
C.104 kg D.158 kg
@#答案#@B
@#解析#@同一零件由钢质换为铝质,其体积V不变,质量的改变量△m=m钢-m铝=104 kg,
由 的变形为m=ρV,则有ρ钢V-ρ铝V=△m=104 kg
=2×10-2 m3
m铝=ρ铝V=2.7×103 kg/m3×2×10-2 m3=54 kg.
-------------------------------------------------------------------------------------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质量、体积、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不会改变分子的组成,化学变化要改变分子的组成.如: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也没有改变分子构成;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生成了二氧化碳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
@@材料和材料分类
@@<#材料的定义#>
按照传统的定义,“材料”是可直接制造成品的东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减少,材料的定义必须考虑其经济和社会因素,因此材料的定义发展为: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经济的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材料的分类#>
1.按照化学组成,材料可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类;
(1)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如金、银、铜、铁、铝)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如青铜、钢)制成的材料.
(2)陶瓷、玻璃、金刚石、半导体是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3)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以有机高分子为基础构成的材料.棉花、皮革等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人造纤维、黏合剂等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每种材料都有优点,但也存在缺点.有的材料强度高、耐热、耐腐蚀、但很脆,容易折断;而有的材料虽然强度、耐热、耐腐蚀性较差,却不容易折断,易于加工等.于是,人们就想到将优缺点能互补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制造出性能优良的新材料,这就是复合材料.
2.按照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是指可用作成品(如建筑物、机器和零件等)的支承结构的材料;功能材料则是指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特定性能的材料,如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各种敏感材料、新能源材料和节能材料等.
<#材料的性质#>包括:状态、硬度、弹性、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等.
------------------------------------------------------------------------------------
@@新材料
@@<#纳米材料#>
人们发现将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 nm~100 nm时,它们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度时相比,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这种材料就称为纳米材料.
例如洗衣机筒的表面上用了纳米尺度的氧化硅微粒和金属离子的组合,就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普通领带的表面经过纳米方法处理后,会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
<#例题#>
@#题#@纳米方法处理的领带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性,不易碎.
@#答案#@自洁、韧
@#解析#@纳米材料具有自洁性能.
<#记忆合金#>
记忆合金是一种具有特别记忆能力的合金,这种金属发生形变时只要将它置于某一特定的温度条件下,就可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效应是瑞典人欧勒特于1932年在观察某种金镉合金的性能时首次发现的.6年后有人发现黄铜合金亦有此种性能,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62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布尔发现相等原子数目的镍钛合金也具有这种特性,才引起极大的关注.70年代美国伯克利的劳伦斯实验室制成了镍钛合金热机,只要将此热机浸于热水和冷水中,便可运转.合金的这种记忆效应是由合金的“相变化”来实现的,随着温度的改变,合金的结构从一相转变到另一相.形状记忆合金必须确保变形的合金达到某一个特定温度时,立刻恢复到最初的形状.记忆合金已被用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1968年美国瑞成化学公司制成记忆合金.接着,用在F-14战斗机里作油压管的连接器,效果极好.也有人用记忆合金黄铜弹簧制成防烫伤莲蓬头,当水的温度太高时,弹簧可以自行关闭热水,以防止淋浴时意外烫伤.用记忆合金制作的眼镜架.当这种眼镜架弯曲时,只要将它放入55 ℃的温水中,即可恢复原来的形状.
<#隐性材料#>
隐性材料是指那些既不反射雷达波,又能够起到隐形效果的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它是用铁氧体和绝缘体烧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由很小的颗粒状物体构成的.电磁波碰到它以后,就在小颗粒之间形成多次不规则的反射,转化成热能被吸收了.这样,雷达就收不到反射波,也就发现不了飞行器.因此,隐性材料常用于飞机、坦克等重要军事目标或武器上.
-----------------------------------------------------------------------------------
@@空心体、实心体的判定
@@一个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从密度、质量或体积三个方面去考虑.
如一个体积是40 cm3的铁球,质量是158 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ρ铁=7.9×103 kg/m3)?
<#密度比较法#>
求出球的密度,与铁的密度相比较.
球的密度为3.95×103 kg/m3,因为3.95×103 kg/m3<7.9×103 kg/m3,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质量比较法#>
设铁球是实心的,求出实心球的质量与铁球的质量相比较,若不一致,则铁球是空心的.
m实=ρ铁V=7.9 g/cm3×40 cm3=316 g,因为m铁>m球,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体积比较法#>
设铁球是实心的,求出实心球的体积与铁球的体积相比较.V实=20 cm3,V铁<V球,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实=20 cm3.
要判断空心体还是实心体,用密度比较法直观简捷,若还要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则采用体积比较法比较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