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十帅家谱(三)

作者&投稿:穰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草堂话谱

晚清十帅家谱(三)

励双杰

 第四部,小帅邵友濂《 余姚邵氏宗谱 》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光绪十三年木活字本,邵曰濂、邵友濂主修,二十四册。

名声煊赫号称上海第一家的“斜桥邵家”静安寺路大府第,那可是邵友濂任补江苏省苏松太道兼江海关道时任上所修。小帅邵友濂,光绪元年出使俄罗斯署理俄罗斯钦差大臣,在曾纪泽与俄罗斯重新订约取回伊犁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光绪十七年又接替刘铭传,成为台湾的第二任巡抚。他的长子邵颐元配李氏,就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的三女儿,我曾在《合肥李氏宗谱》中提到过。次子邵恒娶的是中国第一个大买办、资本家、后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的第四个女儿。邵恒长子邵洵美是二三十年代闻名国内外文坛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出版家和集邮家。当年,邵洵美在上海文化界人士中有“海上才子”之美誉。而由于他慷慨豪放,交游广阔,他的“洵美沙龙”里几乎汇集了当年南北骚人墨客中的“半朝文武”,因此又被尊上了一个“文坛孟尝君”的徽号。

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家庭,注定他的家族也是不简单的。

邵氏始迁祖邵忠,为邵雍十世孙。邵雍,字尧夫,行百六,号康节,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著称。谱何不以邵雍为始祖而以忠为始祖?与邵友濂同时代却又相友善的学人俞樾在为《余姚邵氏宗谱》所撰的序言中说:“康节之孙讳溥者,从宋高宗南渡,始家于浙,又七传而迁于余姚。此谱以迁余姚者为始祖,其以前者昭穆难稽,姑从盖阙,自始迁祖以下备载无遗,考订支派,补辑文献,是吾族者必详,非吾族者必摈,有条不紊,体例秩然”。由此可见任主修的邵曰濂、邵友濂兄弟的学识和严谨,毫无世之通行修谱必上溯三皇五帝的陋习。

始迁祖邵忠,行千八,字诚之,一字克诚,号抑庵,官宋扬州路都巡,自会稽宁桑里迁居余姚通德乡清风里。生三子,长元诚,行亚一;次丙,初名元雍,行亚三;三恭,初名元亶,字子泰,号桂轩,行亚六。而析为亚一、亚三、亚六三房,本谱即三大房所修。邵友濂即出自亚三房,为二十一世,世系记载:行三,原名维埏,号小村,配龚氏,续配杨氏,均无出,又继配翁氏,生一子,即后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女婿邵颐。修谱之时,邵友濂尚有台湾布政使的任上。

俞樾在序中又说:“溯有明一代,领乡荐者五十三人,登进士榜二十二人,至本朝而科第蝉联,指不胜屈,蔚然为浙东望族。”据统计,仅清代,余姚邵氏一门中进士的就有二十六人,难怪梁启超在论及明清学术界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家族和邵晋涵家族时,不能不对余姚钦佩不已了。他说:“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以及海东……邵氏自鲁公、念鲁公以迄二云,世间崛起,绵绵不绝。……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如元代官东流县尹勅使琉球加一品衔的邵全、明代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谥庄毅的邵番、福建邵武府知府邵悳久、江南凤阳府知府邵元吉、太仆寺正卿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康僖的邵锐、福建盐场大使邵时泰、南京中城兵马司指挥邵时健、山东济南府德州库大使邵时直、广东按察司佥事整饬岭西兵备道邵时敏、四川成都府知府邵经济、巡按江西等处地方监察御史邵基、锦衣卫镇抚邵墀、刑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的邵陛、南京淮安府海州知府邵甄、山东道监察御史巡按苏松常镇邵稷、太医院御医邵雷、南京刑部郎中邵程、南京后军都督府经历邵守检、北直天津卫怀远将军邵汝楫、山海关千总邵洪祉、监国时总兵威武将军邵继先、鲁王时鲁将军邵一梓等都出自这个家族。

到了清朝,更是不得了,浙东重要史学家邵廷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邵远平、著名天文历算学家邵昂霄、著名史学家经学家邵晋涵、内阁中书邵存懋、江苏徐州府知府邵大业、贵州都匀府独山州知州邵宏堂、麻哈州知州邵自励、都察院左都御史邵自昌、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武英殿功臣馆纂修邵葆锺、云南鹤庆州知州邵葆槎、翰林院编修攺补内阁中书邵瑛、江苏巡抚邵名甲、漕运总督团练大臣谥文靖的邵灿、河南候补道加盐运使二品项戴邵琦、在任殉难的台湾府嘉义县知县邵用之、同为本谱主修的邵曰濂,同治七年进士,官至太常寺正卿,等等,指不胜屈,正所谓“世间崛起,绵绵不绝”是也。

在浙江余姚,明清二朝,再无第二家可与邵氏相抗衡。

以邵氏之显赫,家谱中收录历代文人墨客为邵氏所撰文篇颇多,如翁大立、黄宗羲、全祖望、钱大昕、卢文弨、张廷玉、陈有年、俞樾等等。本谱之书签即由曾纪泽所署。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沅帅曾国荃的侄子,他们家族的家谱,还得在后面说到。光绪六年清政府委派曾纪泽为驻俄公使,邵友濂襄理曾纪泽与俄方谈判,至光绪七年二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达成,中国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的大片土地,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惟一的一次敢与洋人叫板而改订的条约。邵友濂与曾纪泽的友情也于此可见,请他给家谱题个书签,那自是不在话下。

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等目录,光绪三十三年修本《余姚邵氏宗谱》在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历史所、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二部)、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二部)、浙江图书馆(二部)、杭州大学、山西社科院、美国等处各有收藏。而递修的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贻编七卷首一卷二十六册,北京图书馆(三部)、中科院历史所、人民大学、上海图书馆(二部)、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缺贻编卷一)、吉林大学、哈尔滨师大、四川图书馆、余姚梨洲文献馆(三部,其中一部缺卷11,一部缺卷12)、山西社科院(缺一册)等亦均有收藏。

虽说《余姚邵氏宗谱》存世较多,我又是邵友濂的余姚同乡(按:后余姚划出姚北地区归拨于慈溪)但这一部到我手上,却也是不容易的。话说2002年秋,余姚城内一个叫小辉的旧货商找到了我,说有一部《邵氏》家谱,只是现在到他手上的,只有第一册,问我多少钱能要。谱没见过,价自然不好多说,何况我与小辉并不相熟。小辉做事够辣,拿到第一册后,与我谈价未果,又与原物主谈,因为价压的厉害,人家不肯,要他把第一册还出来,他就把这一册拆散,只还了人家半册,本来完完整整好好的一套谱,现在成了残谱,如何卖得出好价?原物主斗不过他,只好把谱低价给了小灰。小辉拿到了谱,又来找我,说人家要把谱以150元一册的价让给杭州人,你如果能加点,让我有点利润,我就帮你把谱拿下来,因为我把第一册扣下了,他不敢不听我的。那时我还不知道小辉是啥样的人,加上他在前几天确实说过第一册就在他的手上,这么一说,我就信了,因为是本土的家谱,可遇而不可求,高一点也正常,就要他想办法拿过来。当天晚上谱就到了我的手上,第一册的装订线明显不同,是用的棕色细线,应该是裁缝做衣服的那种。事隔月余,在宁波范宅古玩市场,我又用60元的价配到了家谱的原置谱箱,我问那卖谱箱的,里面的谱呢?他就一五、一十的跟我讲来,才明白小辉之果辣,真令人佩服得一塌糊涂,自叹不如。

当然,那时的价不能与现在相比,何况台湾第一、二任巡抚刘铭传、邵友濂的家族家谱共藏一处的,除我之外,别无分店,还是有理由得意一下的。

后来,我还在余姚城郊的一个旧货商家中,看到过一部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余姚邵氏宗谱》,缺了十册,还存十六册,有二片谱夹。人家要价并不高,但这十几册谱实在是蛀得厉害,手还没摸就觉得毛骨悚然,后来就没有要。

《近现代名人小传》上册 262 页: 邵友濂:字筱村,杭州人,尝随曾纪泽使节至英俄,荐擢道员,历官至台湾巡抚。乙未命偕张荫恒行成于日,日人拒之。移湖南,至未任,乞休归,卒。友濂精密,为纪泽所称,而实无才。官台湾日,颇受制武弁,故台防军士之骄为各省所未有。一夕,方演剧晏客,突有人登台,摔一仱下,亟问此何人,左右对曰,省防某领统子也,仱为所喏,而中道事他人,久欲杀之,不可得,今闻在此,特摔之去,不取污抚署地也。友濂默然。越日,是仱死,通衢间身分为五矣。予在台日,闻诸胡缉之,盖所目睹也。

晚清十帅家谱(三)
答:晚清十帅家谱(三) 励双杰 第四部,小帅邵友濂《 余姚邵氏宗谱 》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光绪十三年木活字本,邵曰濂、邵友濂主修,二十四册。 名声煊赫号称上海第一家的“斜桥邵家”静安寺路大府第,那可是邵友濂任补江苏省苏松太道兼江海关道时任上所修。小帅邵友濂,光绪元年出使俄罗斯...

晚清十帅家谱(二)
答:我据光绪二十五年己亥重修《江都卞氏族谱》,先编制仪征卞氏四世主要成员简表,继据族谱考出静仪之夫、卞宝第第三子卞绥昌生平,知其与静仪同年,二十二岁卒;静仪乃四川永宁道黄云鹄女。研究黄侃及读其《日记》者,多为文史后辈,对于《日记》中频繁出现而不治国学的卞昌、卞缙昌(女)、卞斌孙、卞孙、卞寿孙等人,...

帅姓 帅氏家谱 帅姓起源 帅姓名人 帅姓的来源 帅姓简介
答:帅[shuai] 【姓氏源流】 帅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 出自师姓,为春秋时师昺之后,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

张之洞家谱
答:张之洞家谱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

中国近代名将
答:八月十八 日,中国北洋舰队 10艘军舰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海面同 装备先进的 12艘日本军舰决战。在炮战中,中国旗舰“定远”号中 炮,帅旗被击落。邓世昌命令升起“致远”号大旗,向日舰猛烈开炮, 以掩护“定远”号。不久,“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包围,多处中弹, 船身倾斜。邓世昌大呼:“今日无非一死,但...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书习作6
答: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奋有为,玉河涨水时他组织修堤护城,平市商限息调剂,其盈虚缓急定为每年三限,商民称信。至仕归。9、胡万育: 字仁山,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贡生。遵义黎柏容为开泰校官时,胡万育与之唱和颇多。著有《容膝山房诗集》二卷。10、何开瀛: 字莱...

我想知道有关 天平天国 忠王李秀成的家谱
答:困在永安,并未有斤两之火药,实得姑稣〈苏〉冲寿春兵火药十余担之助,方可出关。至永安水斗〈窦〉[e7]军营,是天官丞相秦日昌守把,清朝之军是张敬修为将困打。后移过仙回〈迥〉,被乌帅大军追赶,杀死天朝官兵男女二千余人。众见势甚太逼,大众次日齐心与乌军死战,复杀死乌军四五千。乌帅被伤,在六塘圩身故...

朱德他们的家谱是怎样。
答:不清楚。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栗姓 栗氏家谱 栗姓起源 栗姓名人 栗姓的来源 栗姓简介
答:②路史:战国时有燕国战将栗腹。 ③中国姓氏集:清时有栗耀,浑源人,字仲然,道光时进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④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汉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庆举人栗应宏。 按《风俗通义》:古栗陆氏之后 远古时代,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女娲 氏以至神农...

陈氏家谱辈分(道·学·昌·明)务本堂
答:-- 陈氏家谱明成化间,我宪赞府君在祁阳首创陈氏用宾公家乘。明嘉靖间,用宾公第六世嗣孙、永宁县主簿斗在祁阳第一次续修用宾公家乘。清乾隆丁亥,用宾公第十五世嗣孙 大亮在祁阳第二次续修用宾公家乘。同时,拟定并颁行用宾公为迁祁始祖,用宾公第十一世嗣孙为"我"字派的班行,其字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