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中的经典名人名言

作者&投稿:豫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考研政治马哲中的经典名人名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一个科目,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甚,特别是看到某个哲学家或伟人、名人说的一句话,读一遍后不知所云,但考试还会残忍的考查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名人名言,并作出相应解析,供大家参考。

  1、“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毛泽东)

  这句话有个前提,即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物质定义的内涵是客观实在。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变成物质”是指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 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列宁所讲的“创造世界”首先是指在意识中形成新的观念世界,然后通过实践,把观念世界变为现实世界即改造过的属于人的世界。这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观点,强调了意识创造性、能动性的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4、“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列宁)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这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包含内在矛盾,矛盾必然引起运动;物质通过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这是因为,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他们相互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4)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可能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即相对静止状态,但其运动却没有一刻停止。因此,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

  这句话意在说明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二者之间的对立就有相对而言的意义了。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辩证法的观点,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又是统一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7、“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是赫拉克利特的一个学生——克拉底鲁的观点,他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他将老师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克拉底鲁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质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8、世界统一于存在(杜林)

  这是一个折中主义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其实是试图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折中主义观点(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是存在,存在可以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题)。

  9、“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

  “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这句话,最重要的是要能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外延包括了各种各样具体形态的物质,因而也是所有这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此外,一定要把哲学上的总和概念和数学中的总和概念区别开来。哲学上的总和概念更多的是共性,是同质性,而不是单纯的数量之和。

  1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中”

  这个观点是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认为感性经验是唯一可靠的,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或者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没有质的区别,理性认识只是对感性认识的分类整理。这句话中所说的理性即理性认识,感觉即感性认识,“无不在”这个关键词说的过于绝对,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句话截取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旧唯物主义主要是指近代唯物主义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他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即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陷入了形而上学性。

  12、“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只是两种金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货币,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货币概念出现之后,可以说金银是货币,但是这之前就是一般等价物。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

  考研不足100天,专业课如何提升一个level ?了解更多猛戳

;

考研政治马哲中的经典名人名言
答: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 (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

马哲考研什么答题技巧?
答:首先,我们都知道考研政治有三种题型:16道单选题(每题1分),17道多选题(每题2分),还有6道分析题(每个10分),加起来一共110分,最后两道是选作题(二选一),所以这样总共是100分。三种题型可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即选择题属于客观题,分析题属于主观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简单的...

考研政治马原理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常考点解析
答:在做这道题的时候,考生要善于寻找题干中的关键字,题干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关键字就是格言这个词,格言属于理性认识,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不同是因为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老年人的饱经风霜和青少年的缺乏阅历的感性认识不同,故对格言内涵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考研政治马哲的命题常常采取引用...

考研政治教程 马哲 第一章 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的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表现出计划性和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的和蓝图而进行的。(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考研政治中马原重难点有哪些
答:这就需要同学们花多心思去掌握重点的原理,紧密联系现实来理解这些原理。一个一个地突破难点,逐个地攻破重点和难点后,相信马哲不再是考研政治的“拦路虎”。许多同学感到,复习考研哲学的两大障碍: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的书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

考研政治:怎样用马哲解释常见的成语
答:1、守株待兔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2、田忌赛马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掩耳盗铃。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

考研政治马哲
答:静止的、孤立的看问题,相对主义诡辩论就是静止的看问题,只承认事务的一个方面,否认另一方面。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而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所以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2000题经常有超纲的,建议海文最后三套题及18金鉴,大答题能在37左右。

马哲精讲:唯物论中的“物质”
答:这篇关于《马哲精讲:唯物论中的“物质”》,是 考 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唯物论是马原当中乃至整个考研政治的重头戏,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内容极为抽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本质所作的抽象,因此唯物论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基础。虽然身为大学生...

2014考研政治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
答: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一、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含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怎样学好考研政治,特别是马哲
答:二、看,即是看书。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