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艺之绝,八音之首是琴吗

作者&投稿:爰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乐和文学有什么联系吗~

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它们亲如兄弟,行同手足。
一、唐诗与音乐
诗歌的创作至唐代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一代杰出诗人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数万首佳章妙句。
唐人有选词度曲的传统,好的诗作无不被人乐人们争相传唱,所以唐代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绝句为词的歌曲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涣、王维、李益等人的诗句更是多为知音者协同作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二、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中翱翔的人
音乐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鼻祖与先贤。音乐在孔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在音乐生活中的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可以说是一位音乐的通才,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学习。
孔子还是一位作曲家。孔子离开卫国之后,本想渡过黄河,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在黄河之滨,他听说赵简子杀了过去帮他从政的两位贤大夫,便打消了去晋的念头,并把对两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扩展资料:
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影响:
首先,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说,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觉得,这种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把重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育实践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顾德、智、体、美的。他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第二位。他的门生子路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完人。
他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在这些之上,再加上礼和乐的修养,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痴人一样,是毫无前途可言的。
他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曾经教门徒鼓瑟,从他对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价来看,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他对音乐的推崇,还可以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终完成于“乐”的。也就是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他对《诗经》音乐的整理工作,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
作为一个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孔子也是空前伟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标准和美学命题,不但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实质,并用最准确的话把它概括出来。
他用“洋洋乎,盈耳哉”来描述太师挚演奏音乐的开始部分和《关雎》这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对难得的音乐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传说,充分、鲜明地刻画出这位艺术痴人,如何融化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甚至因为听觉器官的高度兴奋、高度专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职能相对退化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文学

词为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宴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最初流行于民间,此因该是在隋代已经产生,唐代才开始兴盛起来,繁华的大都市是词发展的社会环境。
词由于配合乐曲的乐句、曲度、节拍,词的句式多为长短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组合的丰富多样,又影响到词的声情风格的变化多样,进而形成不同于诗歌的独特风貌。词的声韵格律也于音乐有关。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不同的要求,词调音乐曲度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词对声律的要求比律诗更细、更严,不仅区分平仄,还要辨四声。词的曲谱大多失传,后人根据前人作品的声律整理出的字句的平仄声韵谱作为填词标准,称为“词谱”。



扩展资料
词为一种以乐为主、依乐谱填词歌唱、字数固定、格律化的长短句抒情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词调的名称叫词牌,它标明一首词的乐谱曲调。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依据乐曲对字数、句法、平仄、韵脚作出基本规定。不同词调,意味着乐曲的旋律节拍、声调风格不同。
词调的乐曲有令、引、近、慢等区别。这些都曾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令”最短,大约起源于唐代大曲中的酒令;“引”为歌唱开始的部分,相当于后来的引子;“近”亦称近拍,是慢曲以后,在又慢渐快的部分所用的曲调;“慢”即慢曲子,指曲调慢长,节奏舒缓的曲子。简单的分,词调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虽说琴棋书画是四艺,但毫无可比性啊,所谓八音,是指做乐器的材料?匏土革木石金丝竹,是八音,百度应该能搜到,也有琴人说古琴乃四艺之绝,八音之首

学古琴的手指要求
答:学古琴的手指要求:是不用小拇指,只用8个指头。指头宽不宽没太大影响,但是只要弹琴手指短都不会有太大成就娱乐一下的话没有影响。除小指外,左手不能留指甲右手指甲刚超出肉一点即可。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

柿子树的木头可以做古琴吗?
答:北京为三千多年的古都,地上地下如数百年民宅,古墓中古材常有出现,古代制琴者都珍为“千金良材”,名获至宝!兹将列年来个人所获古材或旧材所斫琴之琴响效果略述如下,供同好者参考,并希得到指正。(1)松木:以松制琴早有记载。琴书引(环记)云:(唐)雷威斫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中,...

找带四的成语
答: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久旱逢干雨一言以蔽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三人行必有我师化干戈 为玉帛 一心一意 , 一石二鸟,二虎相争,三言两语,四通八达,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九...

琴棋书画指的是什么琴
答: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古琴的文化象征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

我国古代“金、石、铜、竹、匏、土、革、木”八音是指……?
答:文人的四艺"琴棋书画",琴为四艺之首。而蔡邕的"焦尾"琴、齐桓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筝也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大筝发音柔和、雅致;小筝发音清脆明亮。 四. 竹类乐器 竹是指竹类制成的乐器,主要有箫,笛,和...

古琴慢三六弦怎么调
答: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的什么琴
答: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