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代表性成果

作者&投稿:仁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材料成形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所、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回答你一下吧。这个导师肯定好,人也豪爽直接,机汽学院材料方向的博导加机设的硕导,机设中为数不多的外国(日本)留学,表面上是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二把手,暗中已逐渐成为真正的老大了……待遇这些我不清楚,本来导师跟学生之间就没什么待遇可言,他给多少,给不给是他的事。不过你不需要这么早考虑这些事情。安心复习吧。总成绩不够好是打动不了他的 查看原帖>>

本项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完成取得的,聚合物动态流变综合测试仪首次将振动力场引入到挤出、混炼、注射、吹塑等加工过程模拟实验单元中,采用先进的模块组合结构形式,实现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稳态与动态加工过程包括动态塑化挤出、动态注射、动态混炼过程进行模拟及广义流变测量与表征,技术创新性显著,包含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功能齐全、面向橡塑材料加工行业,能够进行稳态与动态加工过程流变性能测试的仪器,可广泛用于材料流变性能测试、材料配方设计、成型工艺优化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该项成果对我国聚合物新型成型技术与理论研究、新装备的开发,提高我国塑料制品生产和塑料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提高我国塑料加工工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成果正在广东省经贸委的支持下,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开发与生产,并且于今年上半年通过了技术鉴定,其产业化将可以增强我国塑料加工行业的创新能力,有力促进塑料加工和塑料机械产业再一次的跨越式发展和石化、汽车、家电、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成果已于2005年3月8日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聚合物动态注射注变特性与行为检测方法及设备”、“注射机螺杆轴向脉动位移方法及装置”、“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多螺杆塑化混炼挤出方法及设备”,并分别于2007年5月和6月获得授权。 传统螺杆往复式注射成型过程物料主要是依靠外加热和螺杆剪切热的共同作用进行熔融、塑化,熔化速率低,熔体粘度大,物料受热均匀性差,轴向温差较大,最终结果是成型过程能耗大,注射不稳定,制品质量提高困难。
脉动压力诱导注射成型方法及设备通过将电磁场引起的振动力场引入到聚合物塑化、注射与保压成型全过程中,进行脉动压力诱导注射成型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设备体积重量减少45-50%,制造成本降低40%以上;能耗降低35%以上;工作可靠性高,噪音降低至75分贝以下,油污染少;塑化混炼效果好,成型制造质量高,对物料的适应性广。新技术已获得中国、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韩国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权。该项成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新设备在广东省内的增城、南海、东莞、揭阳、汕头以及浙江、江苏等多家塑料制品厂进行生产运行,效果显著,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本项成果于2002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专利发明创造优秀奖、广东省专利发明创造金奖, 2005年获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本项成果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 “脉动压力诱导塑料制品注射成型设备” 和“高速高效集成化精密注塑成型设备”分别于 2005年2月、12月通过了广东省新产品鉴定与技术鉴定。2006年本项成果与实验室前期完成的动态挤出技术一起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本成果由863项目“轨道交通减振用高性能复合弹性结构材料的研究”(编号2001AA334010)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橡胶/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技术”(编号2001BA310A12)两部分组成,由株洲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完成,2004-2005年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
成果的主要内容:
(1)炭黑、白炭黑的原位反应改性新技术及其在轨道交通减震用弹性体复合材料中的应用:采用多官能团单体或有机物,在干胶混炼和硫化过程中或在胶乳状态进行原位反应改性,使其同时与橡胶产生接枝等化学结合并与炭黑、白炭黑等填料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显著提高界面结合力和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该技术工艺简单,实施容易,适用面广,应用于轨道交通减震用弹性体复合材料,重点解决了提高动态使用性能的问题,获得了动态生热低、耐疲劳、永久变形小、动静刚度比适中的硫化橡胶弹性体复合材料,取得了优异的应用效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及其在轨道交通减震用弹性体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发明了原位反应插层法和乳液混合插层法两种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等显著提高,建立了年产200吨原位反应插层法改性蒙脱土制备装置和千吨级原位插层法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示范生产线,将该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空气弹簧、旁承、球铰、轨道隔离减振器、V型弹簧等高性能弹性元件产品的生产,综合性能优异,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项成果的核心技术是用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复合在传统轮胎上生产滚动阻力小,因而耗油低、废气排放少的子午线轮胎。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是目前最耐磨的弹性体,并且对人体无毒害,又能完全生物降解,还不必添加炭黑和一些有致癌作用的橡胶配合剂,是制造轮胎胎面的理想材料。将橡胶胎体与聚氨酯胎面组成复合轮胎,既能保持橡胶轮胎滚动阻力小,安全性、舒适性高的优点,又保持聚氨酯弹性体特别耐磨和无污染的优点,同时能消除部分橡胶配合剂及橡胶粉尘对环境的污染。轮胎的性能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具有弹性好、耐磨、耐刺穿、承载能力大、乘坐舒适等优点,其行驶里程比普通轮胎提高1倍以上,与传统轮胎比,凸现了环保、节能、新工艺、新材料等多方面的优势。
新该技术同样可应用到轮胎翻新工业上,可大大提高我国翻胎工业的技术水平,减少废旧轮胎的产生数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污染降到新的水平,成为更高意义上的绿色轮胎。成品轮胎已通过了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学工业特种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机构的检测。
2005年1月25日该项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轮胎的聚氨酯胎面和橡胶胎体的粘合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研制成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新技术已获得了2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了世界上7个主要轮胎生产国的专利保护。2005年11月,这种复合轮胎参展美国国际汽车零件展览会并引起轰动。 本项成果是在完成国家863项目“聚合物/无机物复合材料物理场强化制备新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取得的。聚合物多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从塑化混炼挤出机理上突破传统混合混炼挤出设备的局限性,创造了一种在聚合物物料输送过程中引入振动力场以强化物料塑化混炼效果的方法。该设备将振动力场引入聚合物塑料、混炼(反应)、排气挤出全过程,克服了传统混炼挤出设备提高制品质量困难,制品成型周期长,能量高等缺陷,解决了反应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动量、能量传递及平衡问题,是国内外聚合物新型成型加工领域的重大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又可替代传统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促使传统混炼挤出设备更新换代。
2005年1月课题组应用本项成果核心技术研制开发的“EPDM/PP等热塑性弹性体动态硫化技术与设备”,顺利通过了广州市科技局主持的成果鉴定。2005年1月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多螺杆塑化混炼挤出方法及设备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007年6月获得授权。
本项成果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发展,而且将带动我国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的发展。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答:重点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非线性现象实验研究(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非线性现象模拟和仿真研究(3)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4)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在聚合物成型新技术新装备智能化研究中的应用 在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从材料和制品角度出发,探...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代表性成果
答:本项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完成取得的,聚合物动态流变综合测试仪首次将振动力场引入到挤出、混炼、注射、吹塑等加工过程模拟实验单元中,采用先进的模块组合结构形式,实现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稳态与动态加工过程包括动态塑化挤出、动态注射、动态混炼过程进行模拟及广义流变测量与表征,...

张海的介绍
答: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橡胶塑料加工过程理论及工艺、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研究。

杨伟主持过的哪些科研项目已结题,哪些正在进行中?
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在华南理工大学的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于2007年至2008年主持了聚合物共混物加工过程中的形态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2008年至2010年,他负责对聚烯烃树脂结构及其关键问题进行了基础研究。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从2009年到2011年,他作为P...

杨伟的科研项目
答:负责,已结题Project Gran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0503014): “Double Yielding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Polyamide 6 Based Multiphase (2006.01-2008.12)”, Role: PI(3)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开放课题:聚合物共混物加工过程中...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答: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瞿金平的所在的机构
答: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答: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部分)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建成有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成型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新材料成形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唯一的汽车工程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精密制造技术与...

刘斌的基本情况
答:研究方向为快速成形技术与模具CAD/CAE/CAM,1997年10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10月至2000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锻压教研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讲师;2001年1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讲师,副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 哪些学校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答: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加工工程和非金属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是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品成型加工、成型设备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及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