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是怎么来的?我也能有字吗?

作者&投稿:徐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的字是怎么来的?~

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
古人取名后仍要取字的原因:
1、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结婚生子了。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
略有不同的是,笄礼是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的,如果一直没有订婚,20岁时举行也可以。
2、取字是为了尊重的需要。
《仪礼·士冠礼》上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古人认为,名卑字尊。成年之后,朋友等人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要称字。
3、取字是为了避讳。
古人如果名字犯讳的话,就避用其名而称其字。如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就避名称字,所以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

扩展资料:取“字”由来:
“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现代则已经很少人使用了。
人于本名以外还要有表字的规矩,也是传统中国姓名文化的一个特色,这在世界范围内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说它是制是礼是俗,都未尝不可,因其亦是"周公制礼"的一部分,和古代社会成员的成年礼俗结合为一体。
所谓:“加冠称字",具体一点讲,名在人生三月便取定,而字则要等进入成年后才取,由成年礼上制定宣布后使用。因此,成年礼也就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命名礼,或叫称字礼,意义十分重大。
依周公制礼,成年礼因男女区别有不同称谓,男曰"冠礼",又叫"加冠",行礼的过程比命名礼更为庄重、繁琐。
简单地说,就是男子到了20岁时,要在宗庙所行仪式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即"冠"),然后再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给取一个表字。
女子的成年礼曰"笄礼",又叫"加笄",也是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两周时女子"加笄"礼一般在15岁时举行,所以人们每谓"及笄之年"代指女子从14到16岁这个年龄阶段;而用"弱冠之年"代指男子接近20岁时。
两汉以后,加冠称字的年龄段有提前趋势,多半在15-16岁时举行,加笄礼则赶在结婚前行之。女子是否在加笄时便称字?难以一概而论。
汉晋以后,男子称字范围不断扩大是历史趋势,直到民国时,几乎所有成名人物都有表字。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至今还有两次取名的习俗,第一次在出生后,第二次在订婚或结婚时,也是成年标志,其意义与古代行冠礼、笄礼相同;反倒是汉族文化圈内;加冠称字已成昔日黄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称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字”中学问多

古人的名字分为姓。名。字。三个部分,姓继承自父亲,名是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字则是对名的注释,如: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就是希望他懂得取舍的意思。谢谢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例如:《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 太祖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

现代人也可以取字,但是不怎么常用。

扩展资料: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孟)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参考资料:表字-百度百科



一、古人的字有多种来历,现代人也可以取字。
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三、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古人有姓、氏、名、字、号、小名等多种称呼方式,字是其中的一种。
字,也叫表字,是对名之含义的补充说明。
说的太学术了估计你听不懂,我举几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吧。
比如姜太公,他也叫姜尚,也叫吕尚,还叫姜子牙,还称飞熊。那他到底叫什么?
其实这几种叫法都对。
他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
姓氏,我们现在说的意思就是指姓,在古代姓和氏是不同的。
比如一个贵族家庭,都是姓姜的,后来孩子多了,就有一部分迁移到了外地,比如迁移到了一个叫“吕”的地方,那么这部分人就称为姜姓吕氏。
所以,姓表示祖先,氏表示分支。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是出自“上古八大姓”,这八大姓基本都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所以多为女字旁,比如姜、姬、妫等。在这之后,后人们四处迁移,到了什么地方,就以地名为氏,比如姬姓嬴氏、姜姓吕氏等等,所以氏有很大比例都是源自地名。
除了姓氏用来区分所属部族以外,人们还要有名,来区别每个个体。姜太公名尚,尚就是他的名。
除此以外,还有个字,用来补充说明名的含义,日常生活中用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称呼。而名比较正式。
比如姜太公,正式场合,比如祭祀天地,上朝面君等等,这些正式场合要叫名的,要称姜尚(或吕尚)。而私下场合,而且是比较亲近的人,可以称字,叫他子牙,或者子牙兄、子牙贤弟等等。
所以你就能明白,刘备叫关羽,都是叫他云长,表示亲密,云长是字。但正式场合一定要叫名,比如阵前点将、册封将军等等。
所以你就能明白,骂人的时候要叫名,表示不客气。比如曹操骂刘备,直接叫名。还有更狠的,袁绍骂曹操,叫小名(曹阿瞒),更不客气。
而关系好的时候,就称字。比如曹操和刘备亲近的时候,都叫他玄德;袁绍和曹操亲近的时候,都叫他孟德。
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有字,男子行冠礼,女子及笄,表示成年,这时候就可以获得字,一般由父母或长辈赐予。
前面说了,字是对名的补充说明,意思要呼应的。
比如曹操,名操,意思是操行、节操;字孟德,表示德行、品德。其实是一个意思。
再比如赵云,字子龙。正所谓“云从龙生”,就是这个意思。
再比如周泰,字幼平。泰是安泰,平是平安,和起来是泰平。还是一个意思,可见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一生平安。
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孟德的孟,子龙的子,幼平的幼,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和幼表示排行,就是一二三四的意思。古人用伯或孟表示老大,仲表示老二,叔表示老三,季表示老四,再往后就是幼。
所以,从孟德的孟字,我们就能知道,曹操是家里的老大。
孙策字伯符,伯就是老大的意思;他弟弟孙权字仲谋,仲就是老二的意思。
秦琼自叔宝,叔就是老三的意思。
刘邦也叫刘季,说明他是家里老四。
周泰字幼平,马谡字幼常,说明他们都是家里的老小。
赵云字子龙,这个子字是很多男子常见的表字用字。
同样的还有曹植字子建,曹丕字子桓等等。
所以,综上所述,你只要达到冠礼(成年礼),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字了。可以让父母赐予,也可以自己取一个。
必须意思和自己的名对应,也可以加上排行或者通用字。
比如,假设你叫张刚,可以字子强,或者你在家排老二,可以字仲强。
或者,假设你叫李小明,可以字伯亮。
再或者,假设你叫王自健,可以字子康。
等等~…………

  能有“字”。

  古人的“字”来源: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现在国民可以有字,但是上不了身份证。

  词义: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 引证解释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 太祖 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宣和遗事》前集:“是时 温州 有方士 林灵素 ,初名 灵噩 ,表字 岁昌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个人姓 尤 表字 云岫 ,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

  • 古之称法:

  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é),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 名、字关系:

  表字字数

  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



汉字是由谁造出来的?怎么造的?
答:■ 而繁体中文,就是『仓颉』所发明的喔!古文全都是繁体字喔!(注2)※※ (注1)结绳记事:上古没有文字时,在绳上打结做为记住事情的方法,为汉字最早的起源之一!(注2)古时候,由於还没有文字的发明,凡事都要利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情。一天,仓颉请一位名叫「二木头」的属下用一匹马去换二...

古人是怎么造出字来的?
答: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

古人是怎么想到要造汉字的
答:仓颉造字:“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

汉字的来历
答:汉字的来历和起源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

古人起字是依据什么啊 怎么起的啊
答:古人起字是依据什么啊 怎么起的啊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tuhsu 推荐于2016-12-02 · TA获得超过33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3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以下是完整版的回答,多少再追加点分吧中国古人...

古人的字是如何取的? 什么时候取的?
答: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

古人是用什么规律来造字的要简单语言来表达?
答:象形 古代人分析汉字,归纳出了六种条例,这就是六书,即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所说的造字法主要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转注和假借一般说是用字法。象形是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呢?
答:可见曹操的名和字在取时都花了不少心思。古代取字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规则大体上比较自由。不过不管是依据什么,大体都围绕着表达德行、监督自己,呼应本名,并提供给对方称呼以示互相尊重这样的诞生本意,今天很多文人还热衷于给自己取字,笔者看来,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很有雅趣。

为什么古人名字有“字”?“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这些都是时代的特色,而在古代,古代人的名字也有特色,但是他们的特色与现代有所不同,他们的名字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名代表的是姓名,而字又是另外一个,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个“字”。在古代古人对礼仪和辈分是很重视的,也很重视阶级,在他们的眼里尊卑是不可逾越的。

各种汉字的来历
答:3“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