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乔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人”这个称呼是什么来的?~

有历史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按照历史时间先后来说,早前的称谓应该是“汉人”,“汉族”是后来近代有了族别之分是才有的叫法。因此,汉人这个称呼主要来源于汉王朝。

汉族名称的由来是得名于汉朝,汉朝以“汉”为国号,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封为汉王,在这片文明富强和人数众多的土地之上,这个大一统的国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终于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究其原,“汉”的本义是水名,指漾水。载籍所见,秦汉时名漾水者有二:一是“漾水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说文·水部》漾条),此漾水又名西汉水,流入嘉陵江,汇入长江;二是“蕃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蕃冢山在今陕西宁强县),此漾水又名东汉水,时又称沔水,即今汉水,亦汇入长江。
汉族以“汉”为族称,并不意味着汉族的文化中心在古汉国或汉水流域。诚然,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构成汉文化的两支极重要的古文化,但汉族的文化中心很长时间里都是在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以此为主源流,汇合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地方文化,在秦汉时代,形成统一的汉文化。

扩展资料:人口: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及苗瑶语族的原住民混居。这历史上由北往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分布密度。
数量: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 [38] 及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在地域上则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参考资料:中国网-汉族名称的来历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
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族还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

最初来源于汉朝

汉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1990年人口10424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96%。
渊源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他们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但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与华夏融合,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 ,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此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在汉族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其突出特点。关于汉民族形成的确切时间,中国学术界曾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讨论,大体有3种观点:①秦汉时代。②明末清初,或早在唐、宋。③1840年以后。至今尚无定论。但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
发展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汉族自秦末以后曾举行过千百次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农民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明朝中叶以后,汉族和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在驱逐殖民者及1840年以后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其发展与胜利一般均在汉族地区首先兴起,后逐渐发展到边疆民族地区。经过长期斗争,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终于在1949年共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 汉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此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中国农业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其中如都江堰一直造福至今。至明代中晚期,商业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孔子、孟子、《孙子兵法》、《史记》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张衡、祖冲之等的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等均为公认的世界名家。散文方面,则有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明清时小说创作大为发展,长篇巨著的编纂方面,有《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著名于世。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有7种。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汉文(见汉字)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字从殷商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演变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这种书面语言的统一对汉文化的发展、各族文化交流及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使之向拼音方向发展。
宗教风俗 在汉族社会中,宗教观念根深蒂固。1949年前,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亲属以父系为中心。人口观持多子多孙观念。国家观念是父系观念的扩大,视皇帝与人民为君父与子民,忠、孝为其道德规范。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从无国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宗教观念逐渐淡薄。
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婚姻家庭以牢固稳定著称。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丧葬过去行土葬,现大部分通行火葬。
主要节日为春节,最为隆重。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汉族就是依照汉朝来叫的,就想在国外都叫汉族人的聚居区叫唐人街一样,是按唐朝老叫的。因为这两个朝代太伟大了

第一个回答的我认同前半部分,后面你纯粹是在放狗屁。别跟我说二十四史,估计你都没看过,唐宋朝时期像柳宗元、苏轼等都被流放到广西、湖北了,你说那是不是我国的。只不国古代实行的是封王和封侯制,所以才会导致土皇帝的出现。

所位的汉族是想对于夷族而说的,一般认为是起于汉朝,后人就沿用了下来

大多数中国人的民族是汉!这个“汉族”是怎么得名的!讲讲历史渊源!_百 ...
答:尤其是辽金元清时期,“汉人”往往有歧视的成分。现在距离满清据华时期很近。因此,“汉人”这个称呼还在普遍使用,华人往往自称为汉人。民国前后,汉人往往自称为皇汉,即伟大的汉族。以对抗满清。皇汉主义,又叫大汉族主义,是民国的立国之本。民国因此赶走了满清,恢复了中华。进而在各个方面进行了革命...

汉族名称是怎么样确定的?
答:华复族发展、转化为汉民族的标志是,汉族名称的确定。华夏族统一的秦皇朝,其族称曾被称为“秦人”,西域各族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朝国祚短,“秦人”的称呼很快为“汉”的称呼所取代。汉皇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四百多年,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在对外交往中,汉朝的使者被称“...

汉族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答:汉族,旧称汉人,其名称源自中国的汉王朝。汉族最初被称为“华夏”,是中原地区的原生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与其他民族发生交流与融合,自汉代起,正式被称为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自称是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自称为炎黄子孙。汉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历史上未曾中断,是世界上人口...

汉族为什么叫做汉族,仅仅是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朝吗?
答:在国外,汉朝那会儿就开始了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过程中汉朝的所有商人和使臣都会说自己是汉人,代表自己是汉朝的商人。因此渐渐传下来之后大家都认可了这个汉族的身份。并且只要报自己是汉人,在当时汉朝军队驻扎的地方都会得到及时的保护。我们在看看之前的夏商周,说实话在那几个朝代我们的社会刚从奴隶制度...

汉朝的汉武帝,是怎样把我们的民族定为汉族的呢?
答:3. 随着汉朝的强盛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在对外交往中,周边民族开始以“汉兵”、“汉使”、“汉人”称呼汉朝的军队、使者及其人民,从而促进了汉族身份的认同。4. 汉朝在扩展领土、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如西域、匈奴、朝鲜、西南夷等地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强化了汉朝国民的统一身份...

咱们的汉族为什么叫汉族?
答: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族还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

汉族名称的由来?
答: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汉人”的称呼起源之初,意为...

为什么我们叫汉人,我们的民族叫汉族?
答: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原指天河、宇宙 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中国人为什么叫汉人,而不叫秦人?
答:汉族称为来自西汉时期,汉族的称谓是和历史发展分不开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及秦朝建立后还是以华夏为称,在后来发展过程中因为汉王朝的强盛等原因才称为汉人。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黔首”。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

我们为什么称为汉族
答: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国力盛极一时,曾多次派遣使臣出外,在这些外交活动中,使臣们必然要报称自己是来自汉朝的使者,而反过来,所到之处的人们也就自然会相应地把他们称为“汉人”。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