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的生平?求大神帮助

作者&投稿:宓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托洛茨基夫人娜塔莉亚的生平资料。~

此人不怎么受关注 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资料
作为托洛茨基的第二个妻子娜塔丽娅·谢多娃起初也是“革命者”。有一段时期,他们化名住在彼得堡。谢多娃后来一直同丈夫生活在一起,既与他分享革命和战争年代的高升,也共尝在异国他乡无尽头的漂泊之苦。托洛茨基第二次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列夫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后来成为托派,在父亲被驱逐后,他神秘地死于巴黎。小儿子谢尔盖在托洛茨基还住在克里姆林宫时就离开了家,宣称他“厌恶政治”,埋头于科学研究。他拒绝与其父一起被放逐,但他因为是托洛茨基之子,放逐不可避免。1937年1月,《真理报》说,“托洛茨基的儿子谢尔盖·谢多夫企图毒死工人”,并宣布此时已流放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谢多夫为“人民的敌人”。最近,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谢多夫平反。托洛茨基本人1940年8月20日在墨西哥遭暗杀,凶手是扎克·莫尔纳尔。娜塔丽娅·谢多娃与丈夫共同生活了13年,死于1953年。

1932年2月20日,苏联政府宣布剥夺一个犹太人的苏联公民权,取消他的苏联国籍。根据这一通令,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的苏联公民权也被剥夺。于是,这一家人开始了流浪,从土耳其、西欧到墨西哥,生活动荡不安,时时处于被袭击、杀害的处境中。他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担任过苏维埃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Leon Trotsky 1879-1940),1879年10月26日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原是一个小农,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善于理财治家,很快便成为富农。母亲是一个受过文化教育的城市姑娘,喜欢阅读书籍。

托洛茨基7岁开始上学,中学时喜欢写作,羡慕作家、编辑和新闻记者的职业,对戏剧也很感兴趣,学习成绩优良,但却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托洛茨基的这种爱好和性格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96年,17岁的托洛茨基开始接触秘密性的政治读物,参加工人活动。在列宁创建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影响下,托洛茨基建立了以青年为主体的“南俄工人同盟”,为同盟起草章程,制定了社会民主主义的路线。托洛茨基的政治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1898年1月,托洛茨基被捕,流放西伯利亚。流放期间,对农村与社会问题做了调查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文艺评论。他经常同无政府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争论,对其理论持否定态度。他参加了西伯利亚社会民主党的活动。用托洛茨基自己的话说:“马克思主义无疑成了我的哲学基础。”

1902年秋,托洛茨基逃离西伯利亚。在列宁领导的《火星报》的影响下,他正式参加火星派组织,做一些联络工作。尔后,列宁要求他立即出国工作。托洛茨基经维也纳、苏黎世、巴黎来到伦敦。这次西欧之行,使他有机会结识侨居西欧的俄国著名人物,大大提高了他的政治知名度。在伦敦,列宁与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初次见面,托洛茨基给列宁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年轻的、很有干劲和能力的同志”。托洛茨基对列宁也非常尊重和崇敬,认为列宁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政治家。

托洛茨基开初为《火星报》写些小短文,后来写些政治性文章和社论。他的文章文体华丽,带有杂文腔,不愿接受别人的修改。后来,《火星报》编辑部决定让他在西欧的一些大城市公开露面,发表演讲,进行鼓动宣传。

鉴于托洛茨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才能,《火星报》决定派他回国从事地下活动。他不愿回国,列宁便决定让他参加编委会工作。年轻的托洛茨基感到了列宁对他寄予的厚望。

1903年春,《火星报》从伦敦迁往日内瓦。托洛茨基的思想和观点逐渐发生变化,由一名激进的火星派分子变为温和的调和派,在很多问题上持折衷主义的立场。托洛茨基的思想之所以生产变化并持续很长时间(至1917年),一是因为他年轻,有革命热情,而缺乏实际政治斗争经验;二是因为深受马尔托夫等人的影响,在观点上与他们日益接近,后来托洛茨基参加了孟什维克,成为其核心成员;三是因为他此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深厚,对革命的理解是抽象的,特别是没有完全理解列宁的集中制思想在革命中的作用。因此,在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托洛茨基支持了以马尔托夫为代表的“温和的”火星派。认为只有工人阶级占居民多数时,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才有可能,否认农民的同盟军作用。他反对政党应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认为每个罢工的工人都可以宣布自己是党员,只要统一在“一定的政治口号”下就行了,后来,托洛茨基发表小册子,认为列宁的“立场是没有出路的”。

1905年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回到彼得堡,开始,他不愿同布尔什维克积极合作,便参与孟什维克的报纸编辑工作,后主编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机关报。由于托洛茨基的政治影响和杰出的政治活动才能,他很快当选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领导了彼得堡11月工人总罢工。托洛茨基的当选及其活动,使他在国内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声望。虽然托洛茨基等人未能使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革命态度和功绩。

1907年,托洛茨基被第二次流放西伯利亚。一月,他逃回彼得堡,与妻子一起移居芬兰,受到列宁的关怀和照顾。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1908年10月,托洛茨基创办了《真理报》,试图把他办成“工人的报纸”,继续坚持中派立场,鼓吹调和。1910年,托洛茨基在“非派别性”的口号下,组织了一个维也纳俱乐部,要求各派互相合作。为此列宁批评他试图取代中央委员会。之后,托洛茨基又组织召开伯尔尼会议,建立“八月联盟”,再次试图把各派联合起来,结果未能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如何看待战争的问题,托洛茨基提出了“不败不胜”的口号,认为交战国一方胜利,必须导致对方失败,胜利者会加强国家权力,对革命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不能把革命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沙皇在军事上的失败。认为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理论是一种政治投机。托洛茨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错误地理解了列宁的辩证理论。

1915年9月,由国际社会党人召开的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通过了由托洛茨基起草的大会宣言。他标志着托洛茨基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影响。托洛茨基认为,在这次会议上,他对所有重大问题的看法基本上和列宁是相近的。实际上列宁并不全部同意宣言的内容。

会后,由于托洛茨基的活动引起了法国当局的注意,他主办的报纸被迫停刊,他也被驱逐到西班牙。同年,离开西班牙来到美国。托洛茨基认为自己是作为“革命的国际主义者”被驱逐的。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托洛茨基持“中派立场”,组织上长期与布尔什维克处于不和状态,在观点为上与列宁有重大分歧,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从事的政治活动,还是应该肯定的。

二月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立即回国,并由于他的政治威望很快被选为苏维埃的领导人。1917年5月,托洛茨基加入了左派组织“区联派”,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此时的托洛茨基已脱离孟什维克,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赞成布什维的路线,并表示愿意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于是,经列宁提议,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区联派同意派代表参加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成立组织局,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托洛茨基的这次行为,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党输送一批重要领导人物,也奠定了托洛茨基在党内的政治领袖地位。在随后举行的中央委员选举中,所得票数列第三位,说明他在党内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十月革命前夕,托洛茨基利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身份,为十月革命武装起义作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他建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担负了十月革命的军事组织和指挥工作。托洛茨基指挥了整个起义,是实际上的军事总指挥。对于十月革命的胜利,托洛茨基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面前,托洛茨基在重大问题上是支持列宁的。在以列宁为首的政府中,托洛茨基担任外交委员,主管外交工作,对敌视新闻政府的国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铁总执委”以罢工相威胁,要求以联合政府取代新政府时,党内一些重要领导人采取妥协态度,欲把列宁排除在外,在此关键时刻,托洛茨基和受他影响的一些重要领导人支持列宁,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关于是否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尽管他本人不同意列宁的主张,但最后表决时,他还是投了弃权票,使列宁获得了稳定的多数,实现了不惜代价与德国签订和约的主张。

1918年3月,托洛茨基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担负起红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设立了新的军区指挥体制,吸收一些旧专家参加军队工作,在部队实行政治委员制。当外国干涉时,托洛茨基又亲临东部前线指挥战斗,采取严厉措施,下令枪毙了一名想逃跑的团长和一名政委,对整顿军纪、鼓舞士气、重振军威起了重要作用。

托洛茨基在新政权的建设和军队领导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但其所犯错误,也是严重的。在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托洛茨基坚持自己的“不战不和”的主张,没有按照列宁的指示签订和约,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军事领导工和中,轻视政治委员会的权利,以老爷式的行政命令对待下属,重用旧专家,对他们缺乏警惕性等,结果引起了很多军队领导人的不满,最后使他们结成了“军事反对派”。内战结束后,托洛茨基就工会问题挑起与列宁的激烈争论,试图以军事方法组织生产,把工会变成国家行政机关。这次争论对托洛茨基的政治地位生产了很大的影响。

1922年3月,斯大林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兼管中央组织局工作,这使本来就与斯大林有矛盾的托洛茨基的政治作用越来越小。重大事项都是由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决定。列宁病情转好后,准备多发挥托洛茨基的作用,把很多重要问题委托他处理,并建议任命他但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托洛茨基拒绝了。认为这一职务是有职无权,处处受到斯大林的限制。在列宁晚年,托洛茨基得到了列宁的信任,在很多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由于托洛茨基正在高加索疗养,未能赶回参加列宁的葬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在托洛茨基缺席的情况下,推选出列宁两个重要职务的继任人,托洛茨基落选。不仅如此,还对他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

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宣读了列宁的《遗嘱》。列宁认为,党面临着分裂的危险,这种危险主要来自于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认为他们二人是“中央两位卓越领袖”。托洛茨基“不仅具有卓越才能,也许他还是现在中央里最能干的人,但他过于自负,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托洛茨基认为,列宁本意是让他做列宁的接班人,接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从列宁生前曾提议他担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并在《遗嘱》中把他与斯大林并列第一位来看,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为了纪念列宁的逝世,托洛茨基发表了《十月的教训》一文,对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以前所犯错误提出批评,并影射斯大林也有错误,结果遭到其他人的反击。1925年1月,斯大林采用清除政策,解除了托洛茨基的军事职务,保留了党内职务。

随着托洛茨基的失势,季诺维也夫等人便把斗争矛头指向斯大林,形成了新反对派。由于新反对派斗争失败,其成员不是被解职,便是被贬职,力量大大削弱。于是,新反对派便与托洛茨基反对派联合起来,在各地进行一些公开或秘密的派别活动。特别是托洛茨基的同情者在美国公开发表了列宁的《遗嘱》,激怒了斯大林。于是,1926年10月,托洛茨基被解除政治局委员的职务。此后,反对派又发表了《反对派政纲》,批评中央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并在庆祝十月革命10周年之际,组织示威和游行。于是,1927年11月,中央决定把托洛茨基开除出党。

鉴于托洛茨基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经布哈林提议,托洛茨基被遣送到阿拉木图。由于他继续从事政治活动,斯大林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决定把他驱除出境。1919年2月,托洛茨基被驱除到土耳其。1932年2月,苏联政府宣布,剥夺他的公民权。

托洛茨基被驱除出境后,便着手组建第四国际,并把它看成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甚至认为为比参加十月革命更为重要。托洛茨基原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对各国共产党有广泛的影响。经过几年的准备,1938年,在巴黎成立了第四国际。托洛茨基在未出席会议的情况下被选为秘密名誉书记。会议通过了由托洛茨基主持起草的“过渡纲领”。试图以此纲领取代第三国际的最代纲领。托洛茨基的活动,对他的政治处境越来越不利。

1933年,托洛茨基来到法国,后来又到挪威。由于1936年的莫斯科大审判,他被缺席判处死刑,挪威当局不愿因此而影响与苏联的关系,他又被迫离开挪威来到流浪生活的最后一站——墨西哥。在这里,他继续开展第四国际活动和写作。1938年,苏联对托洛茨基分子进行审判,他被指控暗杀基洛夫,试图谋杀斯大林等,这些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1940年5月,托洛茨基的住宅遭到武装袭击,同年8月20日,一位名叫拉蒙·梅尔卡德的西班牙人借口要托洛茨基修改文章进入他的办公室,乘其不备,用藏在雨衣里的小冰斧猛击他的头部,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在医院去世,终年60岁。托洛茨基在弥留之际,认为自己是“死于政治谋杀”。至于托洛茨基的被害是否与苏联当局有关,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托洛茨基被害前,已经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危险,提前写下了遗书。他写道:“在我那有意识的生活的43年中,我始终是一个革命家,其中42年我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战斗的。如果我必须一切从头做起的话,当然我将力图避免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我生活的主要道路将是不会变的。我要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因而也是一个不可调和的无神论者而死亡。今天,我对于人类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念,与青年时代相比,不是淡薄了,实际上是更加坚定了……”

虽然托洛茨基的遗书中有自夸的成分,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他不仅是一个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他对文学和艺术也有很深的造诣。虽然他一生中犯过多次错误,并与列宁发生过争论,但列宁对他的态度一向是批评和说服,对他的才能和政治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他的坎坷一生中,功绩是主要的。历史必将拨开重重迷雾,恢复这个复杂人物的本来面貌。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或译 托洛斯基 , ЛевДавидовичТроцкий ,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苏联共产党、第四国际领袖,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作家。 托洛茨基 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1879年生于沙俄赫尔松省(属于乌克兰)亚诺夫卡村一个犹太富农家庭。在敖德萨与工业城市尼古拉耶夫受中等教育,因参加革命活动于1898年1月被捕。在等待沙俄法庭判决的两年时间内,被关押在布特尔监狱,并举行了由拉比主持的按犹太宗教仪式进行的婚礼,与年长7岁的亚历山德拉·索科洛夫斯卡娅结婚。婚后索科洛夫斯卡娅跟随莱布·勃朗施坦去了伊尔库茨克省的流放地,1901年、1902年长女、次女出生。1902年夏天,列夫·布隆施泰因离开妻子与两个女儿,使用敖德萨一个叫“托洛茨基”狱友的护照逃离流放地。他的两个幼女后来由在故乡亚诺夫卡村生活富裕的祖父、祖母抚养长大。托洛茨基在萨马拉、基辅、哈尔科夫、波尔塔瓦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并给《火星报》撰稿。1902年年底去巴黎从事争取俄国侨民活动,并在英国伦敦加入了由普列汉诺夫、列宁、马尔托夫主持的《火星报》编辑部。1903年托洛茨基在巴黎结识了欧洲大银行家日沃托夫斯基的女儿纳塔丽娅·谢多娃。不久二人在巴黎结婚成为终身伴侣,在1906年与1908年生了两个儿子。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代表身份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个派别时,托洛茨基是孟什维克成员,并积极参加为马尔托夫主持领导的新《火星报》撰稿,称列宁为“马克西米利安·列宁”(马克西米利安是罗伯斯庇尔的名字)、批评列宁的路线是“雅各宾主义”。1904年9月托洛茨基宣布脱离与俄国自由派结盟的孟什维克。从此直到1917年托洛茨基一直是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外的中间派。 1905年一得知沙俄即将爆发革命消息,托洛茨基立即于二月潜回,先在基辅,很快来到彼得堡从事报纸新闻工作推动革命形势发展,后以扬努夫斯基的化名当选为彼得堡工人苏维埃副主席,苏维埃主席被捕后,11月26日到12月3日当选为苏维埃主席。12月3日被捕,1906年被判终身流放。 1907年1月托洛茨基逃亡伦敦,开始了十年国外生涯。这时期托洛茨基的演讲和文章在设计革命运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上都同列宁进行论战。1913年托洛茨基在写给孟什维克领袖齐赫泽的信中这样写道“目前列宁主义的大厦整个建筑在谎言和伪证之上,包含着自身腐败的有毒因素”,“列宁是俄国工人运动中一切落后现象的职业得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托洛茨基站在反战的国际主义一边,但反对列宁的“变现代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主张,反对列宁提出的退出第二国际成立第三国际的主张。1916年9月,托洛茨基被法国政府驱逐,年底抵达美国,加入在纽约由布哈林主办的俄语报纸《新世界报》编辑部。 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后,1917年3月27日,托洛茨基离美回国,但被加拿大的英国当局扣留了一个月,后俄国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外交部长米留可夫要求英国政府释放托洛茨基。回国后,参加“区联派”。 之后由于公开表示支持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的主张而被临时政府逮捕入狱,入狱期间区联派加入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以第三高票当选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少列宁两票)、之后又当选布尔什维克第一届政治局委员,出狱后当选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历任外交人民委员、军事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铁道人民委员。 1918年到1922年间,在苏联国内战争中组织、领导苏联红军与白军作战,对内战胜利和苏联反抗美国、英国、法国、波兰、日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中国等十四国武装干涉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内战和武装干涉结束后,托洛茨基与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策划了对波兰的反攻,结果在华沙城下遭到了巨大的失败。 列宁死后,和布哈林、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并列为苏联共产党主要的六名领导人。但在列宁病重和逝世期间,托洛茨基遭到了其他政治局委员的共同反对而逐渐失势;至1927年10月,因为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出苏联共产党,斯大林大整肃后被流放、驱逐。先后流亡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1938年,他在墨西哥与支持者创建了第四国际,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斯大林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对抗,但其在流亡期间仍不断为斯大林对他国的侵略进行辩护。他先是住在墨西哥左翼画家迪亚哥·利弗拉和芙烈达·卡萝夫妇的家中。因为和芙烈达有染而搬出,另找了一个附近的房子居住,其间躲过多次暗杀。1940年,在家中被他当作朋友的苏联情报单位特务拉蒙·麦卡德(Ramón Mercader)用冰镐凿入后脑的残忍方式杀害。 其著有《不断革命》、《俄国革命史》、《文学与革命》、《他们的道德与我们的道德》、《我的生平》等。其中以《俄国革命史》最为出名。 《先知三部曲》是研究托洛茨基生平与思想最权威的著作。

求采纳

托洛茨基的生平?求大神帮助
答: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或译 托洛斯基 , ЛевДавидовичТроцкий ,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苏联共产党、第四国际领袖,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作家。 托洛茨基 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1879年生于沙俄赫尔松省(属于乌克兰)亚诺夫卡村一个犹太...

关于俄罗斯人名字组成问题。求俄语大神。请解释示例。别复制资料,没用...
答:俄罗斯神职人员的姓颇有特点,他们有的用所服务的教堂的名称作姓,如托洛茨基(三圣教堂)、波戈洛夫斯基(圣母教堂)等。很多神父的姓常以—ский(斯基)结尾,这是模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姓,因为当时有许多来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神父在教会管理部门任职或教会学校中任教,以—ский结尾的姓是神职人员最典型的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