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自己的身体受之父母。我相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完整版是怎么说的?

作者&投稿:朝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全文如下: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原文的意思是: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其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一句谚语。这句话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出自《孝经》

子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解释: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因此,《诗》的《大雅》中讲:‘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 引自: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经的宗旨和意义。 孔子坐着,曾子在一旁等待教诲。孔子说:“先前的圣王有最美好的品德和最令人佩服的做人的原则,他们把这些用来治理天下,让民众学习和效法,社会上就会出现和睦相处的好风气,官吏和民众之间就没有相互怨恨的现象。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品德和原则吗?”曾子马上站起来说:“曾参我不够聪敏,没有能力知晓这么深刻的道理,请老师指教。”孔子说:“孝这个事情,是道德的根本,人需要教育的原因也在这里。请你坐下,我说给你听。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成人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因此,《诗》的《大雅》中讲:‘不要忘记你的祖宗和父母,这是人生最需要修养的道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夏侯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人的身体的每一寸皮肤和每一根头发,都是父母给予的。寓意是:提醒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全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告诫我们 A.爱惜自己的身体,使之不
答: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名言是指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予的,不能也不敢损伤自己的身体,这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因此,这告诫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使之不受损伤,A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要从小事做起,B不符合题意;孝敬父母除了爱惜自己的身体外,还包括很多方面,C观点错误;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是孝敬父...

请问“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呢?
答: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原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身体肌肤,接受的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基本的孝道。明-沈鲸《易鞋记》三一:“自古道:‘身体发...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翻译
答: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一个人的本身,既站...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身体肌肤是受知父应珍惜?”求原话。谢谢_百度知 ...
答:原文是孔子的一段话中摘取的。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从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流传于世。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是什么?
答: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文:孔子说∶“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答:身体上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皮肤都是父母给的。此句出自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有一句诗句的含义是身体上的毛发都是父母给的,伤不得,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答:【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译文】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答:意思是,身体上的毛发和皮肤,也就是说整个身体都是父母给的,不敢有任何的损伤,这也就是对父母孝顺的开始。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属于谚语,全文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全句翻书本上译为:“人的身躯、四肢、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轻易伤害甚至毁坏,这就是尽孝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身上的一切哪怕一根发丝,一点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既然身体发肤都承受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爱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出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文: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