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

作者&投稿:汲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引用智慧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1:行看流水坐看云,难得平常心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有源低头不语,慧海禅师见有源没有开悟,于是敲著木鱼,意味深长地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很多人的思维、意识都被世间的纷扰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当中的过程。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它正是不幸、地狱的根源。

  而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个“平常心”,看穿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才能享受那份沉静的幸福。

  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在幸福生活路上的温暖。
  2: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幸福
  明云禅师曾在终南山中修行达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寺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八方,全是老禅师年复一年地积聚所得。他茶余饭后、讲经说法之余,都忘不了去看一看他那心爱的兰花。大家都说,兰花就是明云禅师的命根子。

  这天明云禅师有事要下山去,临行前当然忘不了嘱托弟子照看他的兰花。弟子也乐得其事,上午他一盆一盆地认认真真浇水,等到最后轮到那盆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了,这可是师父的最爱啊!他也许浇了一上午有些累了,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听使唤,水壶滑下来砸在了花盆上,连花盆架也碰倒了,整盆兰花都摔在了地上。这回可把弟子给吓坏了,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云禅师回来了,他知道了这件事后非但一点儿不生气,反而平心静气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并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世间之事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那不是修禅者的秉性!”

  弟子听了师父的一番话,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师父的言行敬佩不已,从此更加认真修行禅定。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最难做到的无疑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霸占住我们的心房,哪里能快乐自主?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得上是非常潇洒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可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实是一种幸福。
  3:生与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
  佛门对生死之事一日,弟子向神山僧密禅师请教:“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弟子大惊:“难道只有亲历才能知道生死之事吗?”

  僧密禅师说:“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弟子开悟:“原来,生死只是里程碑!”

  禅是勘破生死、看透生死的,只有死过才可谈死,未知生,焉知死?生死的界限又在哪里?

  关于死生大事,完全没必要担心,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也躲不开,不会来的追也追不到。“另有去处”这四个字,发人深省。在慧眼中死不过是换了一段新的旅程。把一次生命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这种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没有认为活得活得很痛快,也没有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心中。“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明白了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夜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人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人因为惧怕死亡,而活的浑浑噩噩的人,这样的人,幸福也不屑光临。倒不如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亡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要知道,幸福并不在于一幅完好的身躯。

   的还: 1.充满正能量的人生哲理故事

2.智慧小故事人生道理

3.经典智慧人生格言

4.精选智慧寓言故事

5.智慧人生格言精选摘抄

智慧人生的哲理故事
答:平常心是福,平常心是走向幸福的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在幸福生活路上的温暖。2: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幸福 明云禅师曾在终南山中修行达三十年之久,他平静淡泊,兴趣高雅,不但喜欢参禅悟道,而且也喜爱花草树木,尤其喜爱兰花。寺中前庭后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这些兰花来自四面...

启迪人生的智慧故事
答:1:天上的月亮,不一样的眼睛 十五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一个穷人说:“瞧,天上有一块大饼!”一个富人说:“错了,那是一块银元!”一个诗人说:“不对,那分明是少女的眼睛!”一个姑娘说:“也不对,那是梳妆台上的镜子!”听着他们的争论,有个男孩觉得奇怪,问:「妈,天上到底有几个...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4. 学习智慧:人生道路上,我们可以通过接触各种文化、阅读书籍、和不同的人交流等方式,从中汲取智慧,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 鹬蚌相争:结语 《鹬蚌相争》虽然是一个在形式上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不仅要有努力和奋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

智慧人生小故事
答:凯伦卖“宠石”的故事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同样是一块石头,有人只是将它做为对掷的武器,有人却将它看成发光的“金蛋”。看来,这世界不缺少财富,也不缺少机会,只是缺少发现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3:小议借钱 通常,学生向我借钱,他们一开口,我不由分说就借给他们,为什么随便就把钱借给学生呢?因为学生还未踏入...

分享6个哲理小故事,揭示人生大智慧
答:其实,人生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而做,要做就做到最好。5、关于羡慕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两只老虎认为自己所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开始时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

有人生大智慧的哲理小故事
答:有人生大智慧的哲理小故事一: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

十则哲理小故事,处处人生大道理!(深度美文)
答:十则哲理小故事,处处人生大道理!(深度美文)1、一只大蚂蚁正带领一群小蚂蚁进行操练。它发现小蚂蚁们的动作总是不正确,不是这里不标准,就是那里出差错。于是,大蚂蚁开始大发雷霆:“你们这是怎么做的?真是一群笨蛋!”小蚂蚁们全都低下了头,没有说话,但是都显出愤怒的神情来。这时,一只老蚂蚁...

智慧人生哲理小故事:别太在意丢失的那颗豆子
答:《百喻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颗豆子的踪影。最后,猕猴只好拍拍身上的灰土,回头...

人生哲理小故事50则_50则人生哲理小故事大道理
答:人生哲理小故事篇1:成功的秘诀 渤海口有一只小鱼,它下定决心要一路游到山顶。于是它逆向而行,这只小鱼泳技精湛,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穿过了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踪。好不容易它游到了山顶,可它还来不及喘口气呢,刹那间,被冻成了冰! 一万年后,一群登山队员在山顶上的冰封中发现了它。立刻有人认...

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大智慧
答:下面是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大智慧,欢迎参考。 一、《猫头鹰和它的孩子》 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它:“亲爱的大哥,你到哪儿去呀?”“我去林子里捕鸟吃。”猫答道。“啊,猫大哥,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你的孩子长的什么样,这个你可得让我知道。”“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漂亮。”“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