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穷小子,初中辍学卖吸管,利润仅8毫,却狂赚2亿元,凭啥?

作者&投稿:能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6月17日,神州十二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


第二天就传回了航天员汤洪波在舱内喝水的画面。


原来宇航员在舱内都是用吸管喝水的,又涨知识了。


看到吸管,不由得想起了吸管大王楼仲平。


楼仲平出生在义乌一个赤贫家庭,初中辍学。


为了吃饱饭,他成了走南闯北的卖货郎。

1993年,他开始接触吸管,一干就是半辈子。


楼仲平的双童吸管,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专利技术,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吸管技术。


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吸管是来自双童。


小吸管大买卖,楼仲平是如何做到的呢?


1965年出生的楼仲平,浙江义乌人。家里有6个孩子,他是老四。


到了楼仲平到了上学的年纪,他穿着开裆裤去到学校,被同学嘲笑后,他哭着跑回家,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母亲就把一个围裙裁剪了,给补上开档的地方,这才避免了尴尬。


小时候,楼仲平只有一个念想,就是吃饱肚子。


等他上到初二,做货郎担生意的父亲和哥哥们回家里,楼仲平就哥哥:货郎担好不好,哥哥就说:反正能吃饱饭。


能吃饱饭,成了楼仲平的致命诱惑。


他就和父亲说:我也要去做货郎担。


货郎担,就是一个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鸡毛、鸭毛、甲龟壳换喽”。


别人会拿鸡毛鸭毛等,换一些糖果或日用品小物件,又叫“鸡毛换糖”。

父亲还是坚持让楼仲平上学,但也同意了让他寒假出去试试。


楼仲平看父亲换了时候,总是多给别人一些东西。


比如小孩子换糖的时候,说好了换两块,父亲总会多给上半块碎糖。


老人出来换的时候,说好了是5个纽扣,父亲也总会给上6个。


楼仲平不解,父亲就告诉他:



父亲还说:


这就是父亲交给楼仲平“出六进四”的生意经。

不禁想到了李嘉诚说过一句话:一个生意能赚9%、10%也可以,我只要百分之八。


让出一部分利润,做到超出别人期望,对方下次更愿意和你做生意。


合作人多了,生意自然不会差。


初中毕业后,楼仲平就正式做起货郎担了。


做货郎担没那么简单。


除了早上4点半就得起床,每天还要挑100到150斤鸡毛,生意好的时候,要挑300到400鸡毛。


这对身高只有一米五多的楼仲平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生活,楼仲平却说:


有一次,楼仲平和父亲去菜市场买菜,发现一个人在地上铺着塑料布,上面摆着货郎担子里的东西。


楼仲平就想:生意还可以这样做?


第二天,他就找了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一天卖出的货,居然是父亲挑货郎担三天的量。


货郎楼仲平,第一次感受到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好处。


楼仲平做货郎担,一干就是15年,前前后后也做了20多个行当,只是没留下什么积蓄。

1988年,楼仲平结婚了,第二年,女儿出生了。


新的身份,让楼仲平有了新的思考。


1991年,26岁的楼仲平,决定回到家乡义乌。


他最初在望江楼市场,卖塑料制品;后来,搬到了篁园市场。


有个客户,要买塑料碗。这个碗是一毛的进价,楼仲平卖一毛一。


这单生意成了,楼仲平仅赚5毛钱。


隔壁商户就问他:“楼仲平,赚5毛钱,你也送货吗?”


“送啊,5毛钱还可以吃一盒盒饭。”楼仲平蹬着三轮车,跑了6公里,赚了一份盒饭。

1993年,楼仲平碰到一个机会。


有个人想卖一台二手吸管生产机器,就找到楼仲平,让他帮忙问问。


当年义乌市场上的货品,大多是从外地进,义乌市场也就是代销市场。


政策也开始鼓励以商转工,贸工联动。


楼仲平跟随了政策,就接手这台机器,开启了“前店后厂”新商业模式。


这一步,生意好到超出楼仲平预期。


创业路上,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机会自然就会不期而遇。


楼仲平生意越做越大,订单越来越多,他就舍弃了门店,专攻生产。


这个时候,楼仲平又发现问题了。


义务生产吸管的厂家大大小小几十家,但是用的商标、包装,甚至连地址都是一样。


大家都在用两个娃娃的商标,也不知道为什么。

楼仲平灵机一动,就去查了商标注册。


他问人家有没有注册,办公人员肯定地说注册了。


不死心的楼仲平,花了300块让人家帮忙查一下。


一查不要紧,真没人注册。这可把楼仲平高兴坏了。


隔天,楼仲平拿着2000块,去抢先注册了,双童成为了义乌第七个商标。


两年以后,商标才下来。楼仲平这才开始登报宣传,商标所有权归他所有,别人不能用了。

那个时候,没有商标意识,市场上依然在用。


楼仲平只能登门游说:反正现在商标是我的,你用也是为我做宣传。早晚也得换。


其他人一想,那还不如赶早换了呢。


商标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产品竞争。


楼仲平用两招就突出重围,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


第一,产品进超市。


要想进超市售卖,那需要条形码等各项要求。


索性,楼仲平就做了企业标准,后来又做了行业标准。


楼仲平这一举动,自己得益只是一点,更在无形中助推了行业发展规范。

第二,“抓小放大”的经营策略。


2000年之前,吸管市场同质化严重。为了得到订单,只能压缩利润,形成恶性竞争。


大家都抢着接欧美大订单,因为一单就够干三四个月。


这样的订单,虽然省心,但是自己没有主动权,都是对方说了算,利润被压到最低。


楼仲平又“算计”上了,一个大订单,相当于10个小订单,那我为啥不去找10个更容易搞搞定的小订单呢。


不完全依赖外贸,让双童完美躲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


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最开始七八年,楼仲平发展太顺利了,一切都踩在了时代脉搏上。


到了2000年,楼仲平告别小车间,搬到了一个2000平米的大厂。


看着空旷的车间,楼仲平热情也被点燃,想着大干一场。


他引进机器设备,开始做纸杯、保鲜膜、刀叉汤匙等,辉煌的成就就好像近在眼前。


到了2002年,楼仲平父亲诊断出肝癌晚期。之前一直是父亲负责财务工作,给了楼仲平稳定的大后方。


这个时候,家里人开始责怪他,加之新产品经营不达预期,楼仲平情绪很差 ,光手机都摔了好几个。


父亲从确诊到离开,前后仅70天。


春节前父亲离开,春节后,楼仲平因急性心肌炎住院。

一住就是9个月,这九个月,给了楼仲平思考和沉淀的时间。


生产品类增加,让大家忙得团团转,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纵观日本企业,很多都是专注,是匠人精神。


住院期间,楼仲平果断给企业瘦身,变卖设备,专注吸管。


出院后,他看到企业和员工都焕发新生。


他明白了: 企业并不是非我不可,授权更能放大员工价值。


2005年,房地产机会满天飞,别人劝说楼仲平进军房地产,但被他婉拒了。


他说:


2008年,互联网迅猛发展。楼仲平想为跟随他多年的员工创造更多机会,就投资了淘金网。


前后两年半时间,亏损1500万,最终还是卖给了马?云。


这件事也让楼仲平明白, “不是你想做就可以的,不是你情怀所愿就能做好。”

楼仲平专注吸管近30年,靠得就是专注。


走过弯路,让楼仲平愈发相信专注的力量。


而今,楼仲平却把“专注”二字从企业精神中拿去,改为了“致力成长,协同共生”。


这其实是从匠人到思考者的一个大跨越。


现在,楼仲平并不喜欢被人称“吸管大王”。



身份转变之后,楼仲平笑称:“我这十多年基本不下车间,我现在已经不知道吸管是怎么生产的了。”


楼仲平的工作中心,开始放到看书、思考、带团队。


在他的电脑中,有这样一句话:

管理上少画饼、少抒情,理解员工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单纯劳动力。

近些年,双童和很多制作企业一样,陷入着业绩下滑的困境。


极致的背后是极限,制造业的红利期已经结束。


但楼仲平并不担心,因为 双童一直站在了行业技术的顶端。


楼仲平不再投资设备的厂房,因为年轻人更值得投资。


改革后,双童管理者以90后为主,45岁以上的人,退居二线,或做技术指导。


企业正在实践着楼仲平的思考。


尽管楼仲平并没有出现在富豪排行榜上,年产值2个亿的企业一抓一大把。


但是能把利润仅8毫的吸管,卖到2亿,卖到全球第一,不值得学习、敬佩吗?


楼仲平就是把这毫厘之间的小生意做出了花。


在现在看来,楼仲平出六进四和匠人精神,依然值得学习。


对于楼仲平的故事,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


《图鉴中国:楼仲平揭秘义乌人如何鸡毛飞上天》


江苏卫视《美好时代》


宁夏卫视《波士堂》


澎湃新闻



义乌穷小子,初中辍学卖吸管,利润仅8毫,却狂赚2亿元,凭啥?
答:楼仲平出生在义乌一个赤贫家庭,初中辍学。 为了吃饱饭,他成了走南闯北的卖货郎。 1993年,他开始接触吸管,一干就是半辈子。 楼仲平的双童吸管,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专利技术,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吸管技术。 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吸管是来自双童。 小吸管大买卖,楼仲平是如何做到的呢? 1965年出生的楼仲平,浙江...

义乌哪有夜光折星星吸管
答:国际商贸城H区一楼 有好多家卖的

请大家仔细观察,孩子长大后和家长的命运基本一致。有木有同感呢?_百度...
答:从捡垃圾为生的“穷小子”到首屈一指的首富黄光裕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段时间关于黄光裕的话题又渐渐地多了起来,原因是他假释出狱了。这个被称为商界鬼才的黄光裕出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父母是地道的农民,他初中毕业就辍学北漂了,期间吃尽了各种苦头,日子最为窘迫的时候甚至捡过破烂。

郭晓东出身贫困农村,因一毛公交费遭辱骂,他的妻子活的卑微吗?_百度知 ...
答:一个来自于农村,初中辍学的穷小子,能够考上国内顶尖的艺术学府,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激励。上学之后,郭晓东紧紧抓住这来自不易的机会拼命学习,毕业之后拼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这是他二十几年的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稳定”这种幸福的感觉。2006年,他在电视剧《新结婚...

戴军初中辍学,北漂住3元一天地下室,他如何一路逆袭成就人生巅峰 ?_百...
答:戴军的生平 戴军,1970年出生于上海市,妈妈曾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爸爸从小就父母双亡,可妈妈偏偏喜欢上了这个穷小子,最后爸爸做了倒插门女婿,两人相互约定:“生的第一个孩子随妈妈姓,第二个孩子随爸爸姓”,因而哥哥姓钟,他姓戴。后来十年动荡期间,外公家被抄,生活自此跌入谷底,而爸爸虽然在炼钢...

张店哪里有卖吸管的?
答:在万得利有卖的,在小义务我也见过,去看看吧!买不着我再帮你!

离婚4年的张亮坚持深夜为前妻庆生:过气男星的如意算盘.
答:而张亮,是个初中辍学的穷小子。没车没房还没钱。出生和学历和工作并没有阻碍寇静,她选择了陪他一起吃苦。在最难的时候,她嫁给了张亮。2013年,张亮带儿子天天参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彻底走红。在节目中,成了“十全十美、二十四孝好男人”。会带娃、会做饭、会伺候月子……还特别宠老婆孩子...

市场上有哪些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模式?
答:第六天,卖房子的房产经理悔恨的看着已经在装修的三套房子,心里还在想这个穷小子到底是怎么把这么高价格的偏僻房卖掉的呢。接着数月随着市区房价的节节攀高,这5套房疯狂的涨到了5万多一平方,验证了小王的房价预测。 这个过程历时五天,当然“诡计多端”的小王是精心布局了整盘“棋”,从一个全部家当只有3000元的穷...

淄博张店哪有卖一次性杯子/小勺子/吸管
答:我在义乌没怎么见过,可以去2楼看看。还可以以买者的身份去跟卖刨冰的人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