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作者&投稿:郗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1、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大小灾种多达100多个。近25年来,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地震、台风、洪涝、干旱风沙、风暴潮、崩塌滑坡泥石流、风雹、寒潮、热浪、病虫鼠害、森林草原火灾、赤潮等几乎所有重要灾害都在中国发生过。

2、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阶段,遭受气象灾害的损失逐年剧增。最近20年来,遇难人口年平均达854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9/106;直接经济损失年均为2381.4亿元,占全国GDP的2.2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自然灾害灾情仍处于较为严重的水平。从巨灾造成的损失来看,除人员伤亡有减少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绝对值明显增加。

3、设防水平低,城乡差异大

中国广大城市整体设防水平偏低,除个别大城市外,一般城市抗震设防水平低于7~8级烈度;抗台风与防洪水平大部分低于50~100年一遇。中国广大农村对地震、台风与洪水几无设防,从而造成小灾大害的局面。中国自然灾害的时空演变比较复杂,与此同时快速城市化加剧了许多城市化地区的灾害风险水平。

4、灾害风险高,东西差异大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大,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暴雨洪灾的可能性增加。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仍频繁发生。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地震灾害的风险也有所增加。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鼠害等有增无减。

城镇化加快、人口和财富的暴露集中,全国自然灾害高致灾区域与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相叠加,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灾害风险增高,而且也使灾害风险防范任务日益艰巨。从中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年国内生产总值损失期望值来看,东部高风险区的大部分地区达到0.85%,少部分地区达1.0%以上。



综合我国各方面研究及有关统计资料,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成因背景复杂

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据研究认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每年分别以10cm、7.5cm的速度漂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多发地区。

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受季风控制下的气候不稳定地带,冬、夏季风时空变异复杂;平均每年遭热带风暴侵袭次数达6—7次,寒潮入侵3—4次。

我国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区域经济水平相差甚大,防、抗、救灾能力各地不一。

(2)种类多

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病虫害等生物灾害;森林、草场火灾等。环境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草场退化;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侵没;环境污染等。

(3)频率高、强度大

我国有史以来就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1200余次,其中十分之一发生在中国,本世纪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29.5%,三次8.5级特大地震,二次在我国。我国城市的46%及许多重大工程设施分布在地震带。登陆台风平均每年6—7次,居同纬度大陆东部首位。2155年中(公元前206—公元1945年)发生水旱灾害1750次,其中大旱灾1000多次,大水灾600多次,平均约81%的年份都经受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每年大小崩塌、滑坡数以百万计,有泥石流沟一万多条,现在全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城市有70多个。我国有20多个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宁波、常州、嘉兴、西安、太原、北京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沉降速度最大(溏沽)可达188mm/a,有200个县、市发现了地裂缝。干旱威胁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我国已有236个城市缺水,今后全国缺水可能超过300亿方,部分农村饮用水也将面临危机。土地风蚀沙化面积局部控制,整体扩展,目前沙漠化土地扩展速率每年仍在1000km2以上。

(4)灾害群发

1877—1879年晋鲁冀豫四省连年大旱,虫、疫等灾害群发,使1300多万人死亡。旱震相关,同时造成灾害,如16—17世纪,地震频、低温冷害及干旱多发形成灾害群发期。此外,在历史上由于灾害群发,还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如1625—1658年,气候恶劣,灾害群发,大旱、大涝、地震频发,蝗灾遍地,瘟疫蔓延,……人民痛不堪生,终于导致了农民大起义,明朝灭亡。

(5)地域分异明显

根据历史和现代自然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虽然各类灾害在地区上交织发生,但相对以某一主导灾害为核心,伴生其它自然灾害。旱灾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水灾多出现在七大流域中下游沿河两岸;台风多见于东南沿海,雪灾、寒潮大风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高原;沙暴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集中在地貌二级阶地上且以西南地区最盛。生态脆弱带(沿海、长江中上游、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灾害严重。

(6)灾害多发与少发交替,未来十年处在灾害群发与多发时期

我国50、80年代多水灾;60年代,水灾、寒潮、雪灾、霜冻多;70年代多旱灾。根据气候变化规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将是气象灾害与气候灾害相当严重的时期。唐山地震后我国大陆一度平静,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地震活动又趋频繁。根据我国地震活动的时序规律推测,从1988年起至2020年左右,将有两个地震活跃幕发生①。CO2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增高,使“温室效应”对环境影响更加明显,未来气候变暖,不仅使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滩涂及其它资源,而且使区域水热配置关系重新组合,这样使一些地区的环境灾害必然加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
答: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种类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2)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3)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排除B。故本题答案选ACD。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答: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从灾害最初成因看,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我省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是:(一) 种类多。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二) 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

中国的自然灾害特点及成因
答: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病虫害等生物灾害;森林、草场火灾等。环境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水土流失、沙化、盐渍化、草场退化;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侵没;环境污染等。2、频率高、强度大 我国有史以来就...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答: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类型多样、地域性强、频发且影响深远。1. 类型多样: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两大类。西部地区多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东南沿海地区则常受台风、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影响。2. 地域性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导致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
答: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多发、广泛分布、频繁发生、影响较大。1.地理位置特点 我国地大物博,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相互交替、环境多变的国家。我国西部是地质灾害重灾区,南部沿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则频繁受台风、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影响。2.气象特点 我国季风气候明显,不同季节所经历的气温、...

简要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答: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分布地域广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2/3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2、发生频率高 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答:2、多样性: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各异。西南地区常见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与地质条件有关,东南沿海地区则经常受到台风、洪水的影响,北方地区则面临干旱、沙尘暴等问题。3、季节性:中国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夏季台风频繁,秋季多发生洪水,北方地区春季容易出现沙尘暴。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答:1、种类多: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包括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霜冻、雪灾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如病虫害、森林火灾等)以及海洋灾害(如海啸、赤潮、海水入侵等)。2、频率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3、分布范围广:我国...

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1、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大小灾种多达100多个。近25年来,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地震、台风、洪涝、干旱风沙、风暴潮、崩塌滑坡泥石流、风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