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长焦拍出大场景

作者&投稿:邬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摄影中的长焦调拍是什么? 应该怎么样去进行拍摄?~

  长焦调出来拍的是拍摄对象在背景中的比例。在人像拍摄中长焦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简单介绍长焦拍摄的好处及技巧。
  1、长焦距拍人像的好处。
   焦距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拍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比例,从而决定照片的视觉效果。原因是使用方便,变焦镜头可以原地拉近或推远所拍摄的景物,这当然是简单的构图方法,但绝不是拍摄人像最好的途径。
  用中长焦镜头好处是拍出的照片,变形较小,透视正常,易于操作。由于其拍摄角度小,景深较浅,且对于景物有显著的压缩效果,所以可以虚化杂乱的场景,使人物更加突出,画面更显平稳。
  2、长焦取景技巧 。
  长焦的取景依然遵循几种构图法则,例如三分构图,对角线构图,井字构图等, 另外长焦特有的压缩感更容易捕捉到前景的利用。都市当中的拍摄来说,长焦对于纵深的捕捉有其优势,例如隧道,通道,桥墩,路灯等等是特别适宜长焦发挥。而在野外,要把远距离的景物拉近到模特身后,长焦也是最好的选择。

1.在阴雨天环境下用减光镜可以大量抵挡散射光,可以提高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而且散射光的减少还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加通透。
2.在强光下的拍摄,强光中可能会发生曝光过度的现象,比如在夏日时期的海边、高海拔地区光照强烈的时候。
3.拍摄雾状流水画面时常会发现,就算是以最小光圈来设定,以白天的亮度来说想要拍摄漂亮的流水还是相当的困难,此时可以利用减光镜来进行减光,有效减低快门速度。
4.夜景拍摄,城市的光污染相当严重,由于相机本身的小光圈无法有效减少曝光量,快门速度将受到局限,而不能使用较长时间的曝光,否则会出现过度曝光的现象。

这个是单反的专利啊!450肯定可以的!

当然能,背景虚化是指景深。

景深入门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予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我得承认,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论。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选择"合适的"光圈。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口径光圈(由较小的f/数值表示),比如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10英寸照片。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用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且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选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已知的光圈挡位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10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 例如: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28毫米镜头以f/5.6拍摄一幅其入口处的照片。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100-300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f/5.6。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提示: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英寸来计算。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也许是一只黑脉金斑蝶的翅膀--平行。 你不必使用诸如f/32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于景深之内。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 例如: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8英尺的300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f/8。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摄体8英尺时再进行第2次拍摄。 在第1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清晰。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晰的。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切记: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取景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100英尺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8英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确定"正确的"焦点。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钮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3辆高性能跑车: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你必须马上做出决定: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使3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物身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看? 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岩画。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成为次要问题了。

*选用超焦距调焦。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摄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有关超焦距的计算公式请参见本刊今年第4期72页《读者来函选登》--编注)

例如:你用一只50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广场。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超过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秒的慢速快门,这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点设在30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15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少用无限远调焦。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为二维的照片增添三维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 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摄主体。 拍水景的技巧 喜雨 摄影者常坐船在江河湖海上尽情游玩,拍摄水景同样是一件饶有趣味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的拍摄要求。 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般。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大。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再加2挡左右的曝光量。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 为使拍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快门,比如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取景合适、曝光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慢速快门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的效果。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附图拍摄于江西某村口,这个地方实际上并不十分出色,但通过慢速快门的作用,小溪的流水有了新的魅力,使原来很平常的一幅山村小景变得富有趣味。

必须指出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在选择低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如果有长焦镜头,还可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来拍摄水的波纹,当波浪经长焦镜头压缩后,会呈现出非常有韵律的线条,妙不可言。


  长焦镜头能够把远处的人和景物拉近,强烈地压缩空间,使得画面变得相当简练紧凑和饱满,虚化前景和背景,突出主体,并在透视效果明显减弱的基础上获得景物相互叠加的美感。
  1、85镜头的好处
众所周知85mm的镜头是人像镜头,定焦头。大光圈,通光量好,画质油润,柔和。非常适合拍摄半身人像及特定环境下运用。在拍摄特写画面时,85mm的镜头相比标准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有不变形的特点,非常适合近距离的情绪描写。相比于更长焦的镜头,85更接近自然人眼的透视,不至于把环境压缩成一块背景板。
2、85mm与50mm 35mm的对比
85兼具了大光圈突出主体,以及拍人像不变形的特点。相比50及35,其背景虚化程度更加明显,而作为人像头,对人物肤色有一定的优化,尤其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对色彩的表现优于50或者35的镜头。但对环境的表现就不如50或30丰富。

  三、长焦取景技巧
  长焦的取景依然遵循几种构图法则,例如三分构图,对角线构图,井字构图等, 另外长焦特有的压缩感更容易捕捉到前景的利用。都市当中的拍摄来说,长焦对于纵深的捕捉有其优势,例如隧道,通道,桥墩,路灯等等是特别适宜长焦发挥。而在野外,要把远距离的景物拉近到模特身后,长焦也是最好的选择。

  长焦的虚化使得人物与背景进行很好的分离,更加突出主体。

  拍摄时使用了三分法构图,使用长焦保证了人与景的不变形。

  长焦保证了景深,为作品增加美感。
  四、长焦中如何对模特进行补光
  长焦的补光要注意与环境的光比, 例如在山野间拍婚纱, 婚纱本来就容易过曝,那么补光要尽量柔和, 做到不突兀,不能因为人工光比的渗入让主体与背景分裂开来。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用热靴闪光灯针对模特面部以轻微的输出值做补光之用。

  半身像补光,用银色反光板轻微补一下光。

  大场景人像补光,模特低头用自身穿的白色服装补光。
  五、与模特的距离与如何引导模特
  运用长焦拍摄时往往与模特距离比较远,所以在请模特就位前就要充分沟通,而摄影师与模特各自就位后的细微调整, 则只能依赖大嗓门了。由此,还是那句话,事先的准备工作最重要。

近距离拍大场景要用广角镜。
用长焦镜的广角端跑后一点拍,场景当然会大一点。
其实没什么技巧可言。

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不允许使用闪光灯,且属于快速运动,因此在摄影时必须使用高速快门。建议你使用快门优先模式,速度调至1/250秒以上,感光度调至400以上(视赛场光线强弱而定),对焦方式调至连续AF,调焦基本功强的话可用手动AF。





怎么用长焦拍出大场景
答:长焦的补光要注意与环境的 光比 ,例如在山野间拍婚纱,婚纱本来就容易 过曝 ,那么补光要尽量柔和,做到不突兀,不能因为人工光比的渗入让主体与背景分裂开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热靴闪光灯针对模特面部以轻微的输出值做补光之用。半身像 补光,用银色 反光板 轻微补一下光。大场景人像补光,模特低...

电影大师如何拍摄长焦镜头?
答:1.长焦镜头远拍 使用长焦镜头远拍,虚化前景和背景,背景会被拉向主体,前景会被压缩至主体,可以使镜头焦点迅速对演员聚焦,同时揭示周围环境。电影的实际拍摄运用中,通常安排主角前景中有其他物体或演员横跨镜头,从而使观众对长焦镜头远拍聚焦的演员所处的境遇/场景产生共鸣。2. 长焦镜头近拍 长焦镜头...

怎么用长焦拍出大场景
答: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10英寸照片。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

佳能长焦镜头(让你更好地捕捉远景细节)
答:步骤一:安装镜头 首先,需要将佳能长焦镜头安装到相机上。将镜头对准相机的镜头口,然后轻轻旋转镜头,直到它与相机完全连接。步骤二:调整焦距 接下来,需要调整镜头的焦距。你可以通过旋转镜头上的缩放环来实现焦距的调整。如果你想拍摄远处的物体,可以将焦距调整到最大值,如果你想拍摄近处的物体,可以...

解锁中长焦镜头拍摄风光的技巧
答:广角和长焦我都用很多 1.只选取一小片场景,比较简洁不杂乱 2.只选取一小片场景,很容易拍到看起来“独特”的构图 当然,选取哪一篇场景,还是需要有摄影眼(学生经常说,“为啥我就没看到”)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容易上手 长焦特别适合于新手的学习 关键大片难拍多了 我们的...

长焦镜头(捕捉远方的细节)
答:在开始使用长焦镜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特点和优势。长焦镜头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远距离拍摄能力,它可以将远处的景物拉近,使其在画面中占据更大的比例。这种拉近的效果不仅可以展示远处景物的细节,还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强照片的层次感。选择合适的场景 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选择合适的...

佳能600D怎么使用18-55的头拍演唱会,位置不远,第六排,不想用闪光灯 想...
答:NO1.器材的准备选用合适的镜头 由于演唱会一般都在较大的体育场馆进行,坐在内场观众席甚至看台上的我们要想捕捉到舞台上精彩的瞬间,一个涵盖长焦段的变焦镜头还是有必要的。而类似的,广阔的体育馆以及华丽的灯光效果,用广角端记录才比较直观。综合来说,18-200MM这样的大变焦镜头是比较好的选择 有...

长焦镜头怎么用?
答:一个是换一个焦距更大的镜头;另一个是在镜头和机身之间安装一个增距镜,有1.4倍、2倍的,安装好之后,你的焦距也就相应的变为原来的1.4倍、2倍了(会降低一些画质)。怎么用长焦拍出大场景 这个是单反的专利啊!450肯定可以的! 当然能,背景虚化是指景深。 景深入门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

长焦镜头拍摄技巧 使用长焦拍摄注意事项 怎么样才能拍摄出长焦镜头
答:对于如何充分利用长焦镜头的优势来表现人像方面给大家进行一些讲解。操作方法01一般来说,我们在用长焦镜头的时候是拍摄距离我们位置较远的物体的特写或者近景时候所使用的。这样用长焦镜头拍出来会比较清晰。02在拍摄长焦镜头的时候我们应该配合好镜头的光圈大小。一般来说,光圈越大的时候,物体的景深就会越...

为什么你拍不出风光大片?这 9 大要素你凑齐了吗?
答:5. 景深拍风光尤其是大场景的片子,一般用大景深比较合适,这样才能清楚展现不同远近的景物,更符合人眼看到的效果,让读者如临其境。但需要注意的是,大景深需要调小光圈,也就意味着曝光时间变长,最好上三脚架拍摄,以免手抖。值得一提的是,把光圈调到最小,拍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因为最小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