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图说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作者&投稿:本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宏观经济学题。 1.作图说明IS曲线及其推导 2.作图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is曲线的推导,详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第488页,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第507页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就是平衡点啊,IS曲线代表商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以使产品市场均衡;而在LM曲线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以使货币市场均衡。但能够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却只有一个。该组合点就是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可以通过图4-13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图4-13中,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E点表示,产品市场的供求与货币市场的供求,在相互作用下两个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状态时可行的国民收入为Y0,利息率r0。因为E点既是IS曲线上的一点,也是LM曲线上的一点,因而表示在该点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二、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调整
(一)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
1.一个市场均衡,另一个市场不均衡
图4-14显示了一个市场均衡而另一个市场非均衡的情况。A点位于IS曲线上,表示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此时,L<M,而I=S。B点位于LM曲线上,表示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此时,I<S,而L=M。C点也位于LM曲线上,同样是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但此时I>S,而L=M。D点位于IS曲线上,表示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此时,L>M,而I=S。

r LM
·A B·
O

·C D·
IS

O Y
图4-14 一个市场的非均衡

2.两个市场同时非均衡
图4-15显示了两个市场同时非均衡的情况。除了E点之外,任何一点都不是一般均衡点。

可以将图4-15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标为Ⅰ、Ⅱ、Ⅲ、Ⅳ。这四个区域所代表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都不一样。可以将四个区域的非均衡情况归纳列表如表4-1。

表4-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I<S 有超额商品供给
I<S 有超额商品供给
I>S 有超额商品需求
I>S 有超额商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供给

(二)宏观经济非均衡状态的自我调整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于均衡状态是一种特例,不均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一个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市场机制会自动进行调节。可以用图4-16来说明这个调节过程。
r ·A LM
B ·
C · E

IS
O Y
图4-16 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
(三)宏观经济非均衡状态的政府调控
虽然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使经济实现均衡,但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其成本也较大。因而,需要政府对宏观经济的非均衡进行调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国民经济处于失业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才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干预的目标是使均衡的国民收入(Y)水平尽可能保持在即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的水平上。政府主要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
三、IS—LM模型的运用
(一)一般均衡的变动
虽然经济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实现了暂时的均衡,但当经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后会导致均衡发生移动。比如,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如果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左下方移动。如果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左上方移动。如图4-17所示。

(二)财政政策效果
1.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
尽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但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即政策效果的大小则会因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
从IS--LM模型看,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相反,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IS曲线越陡峭,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可用图4-18来进行说明。

图4-18(a)和(b)中,假设LM曲线的斜率相同,初始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也相同。现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由于IS曲线斜率不同,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会有所不同。
如果IS曲线的斜率不变,则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则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相反,LM曲线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可用图4-19来进行说明。

图4-19中,LM曲线逐渐由平坦变陡峭,其斜率由小变大。由图中可以看出,在LM曲线比较陡峭的阶段如由IS2到IS3的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少,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在LM曲线比较平坦的阶段如由IS0到IS1的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由上可以看出,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会对财政政策效果产生影响。除此以外,支出乘数也会影响财政政策效果。
2.凯恩斯主义极端
如前所述,如果IS曲线越陡峭或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而在IS曲线垂直或LM曲线为水平线的极端情形下,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则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如图4-20所示。
在图4-20(a)中,在LM曲线的水平线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收入增加到Y1,而利率保持不变,仍然为r0。
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即“凯恩斯陷阱”中,即使IS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十分有效。见图4-20(b)。
如果IS曲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则即使利率发生了变化,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即使LM线不为水平线,政府的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如图4-20(c)所示。

3.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
所谓“挤出效应”,就是指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经济效应。可用图4-21来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图4-21 挤出效应
在图4-21中,假如最初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A点,均衡国民收入为Y0,均衡利率r0。但此时还存在失业,根据估算,充分就业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定为Y1,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政府为此要加大采购开支或采取减税政策,由于加大了总支出,宏观经济处于新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就会随之上升,货币需求量必然加大,IS会右移到IS’,均衡利率也会攀升到r1 。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挤出效应,由于利率由r0提高到r1,移动后的IS’曲线上对应r0利率的投资应当在B点,由于利率提高,人们会减少投资,B点向新的均衡点A’逼近,货币需求量(Md)上升,私人投资被挤掉一部分,造成投资(I)下降,减少的部分即为Y1Y2,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的效果。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
第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第三,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四,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在上述四个因素中,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三)货币政策效果
1.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同样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
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越大,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小。可用图4-22来进行说明。

如果IS曲线的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相反,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如图4-23所示。

2.古典主义极端
当LM曲线为垂直线、IS曲线为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如图4-24所示。

在图4-24中,当LM曲线垂直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人们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如果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使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会大大减少,挤出效应会非常大。
这说明,在古典主义极端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但是,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效果会很大。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如前所述,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既可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一般而言,只要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果在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已发行的旧债券,财政赤字就被货币化了,这时已不再是纯粹的财政政策,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宏观政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的数量恰好等于政府财政部新发行的债券数量,债券的总供给量不变,利息率也会保持不变,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大,货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赤字开支一同增长,这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不变时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争资金的情况,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的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可用图4-25来进行说明

作图说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答: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以使产品市场均衡;而在LM曲线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以使货币市场均衡。但能够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却只有一个。该组合点就是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可以通过图4-13...

...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答:第一,IS曲线和LM曲线的相交点E所表示的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唯一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这说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的均衡要求利率与国民收入相互配合,而且这种配合是更严格的配合。第二,在图中的均衡点E点以外的IS曲线或LM曲线上的所有一点,都只实现一种市场的均衡,而没有同...

什么是产品市场,什么是货币市场?is曲线和lm曲线的区别?谢谢
答:1.产品市场是和商品、劳务相关联的,由IS曲线来表示。2.货币市场是跟利率那些有关的,由LM曲线来表示。3.IS曲线一般与政府的财政政策那些有关。4.LM曲线一般与政府的货币政策有关。产品市场定义:产品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相互联系的有4层含义:一是商品交换场所和领域;二是商品生产...

is和lm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IS、LM曲线,就是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从而得到的曲线。I S曲线是从商品市场均衡要求,收入等于计划支出这一观点出发得到的,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从货币市场均衡要求,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这一观点出发得到的,一条反映利率和收...

叙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四个区域中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答:其中主要指厂房和设备!8、L1。利率。国民收入。必须依靠政府宏观调控!9、凯恩斯。E’。LM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L≠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10、s=y-c,所以y=c+i,而c=a+by.!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根据IS-LM模型,在下列情况下,投资、利率、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化(请附图...
答: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结合图示分析今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将产生何种效应,并说明财政...
答: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将会对经济体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IS-LM模型来分析其效应。首先,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之一,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IS曲线表示了货币市场与实物商品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平衡状态,两条曲线的交点则为...

请高手提供阐述IS曲线与LM曲线的宏观经济含义?急急急急
答:IS-LM模型中的I是指投资,S是指储蓄,L是货币需求,M是货币供给 在商品市场上,要决定收入,必须先决定利率,否则投资水平无法确定。而利率是由货币市场决定的,在货币市场上,如果不确定一个特定的收入水平,就无法确定货币需求,利率也就无法确定。这就出现了一个循环推论:利率依赖于收入,收入又依赖...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是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

请解释IS-LM曲线模型并说明IS-LM模型中政府干预的区域性效果是什么...
答:(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交易性货币需求(L1)是收入的正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L2)是利率的反函数,货币供给(M)则是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三)两曲线交叉与两市场同时均衡 由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分析整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