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者&投稿:貊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夫患祸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也就是说,祸患常常是小错误积累、导致的,智慧和勇气等常常被自己沉溺其中的情绪困扰,不仅仅是演员才这样啊!

智勇多困于所溺”语出欧阳修《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意思是说,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也正是我们常说的“玩物丧志”。对于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玩物者必定会丧志,志若没有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商朝的纣王因宠幸妲己,沉溺于女色而误国丧身;唐代的明皇不也是因杨贵妃而招致千古骂名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正是对李隆基因贪恋女色而误国的严正控诉吗?古今中外,美人计之所以屡试不爽,我想也正是由于“智勇多困于所溺”。于是,人们说“红颜祸水”,但,在这里,我要为那些红颜们平反,红颜并非祸水,美丽并非是罪,是那些占有红颜的人沉溺到女色当中,丧失斗志,才招致了祸水。后唐的庄宗就没有沉溺于女色,而是宠幸伶人,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可悲结局,就充分说明了红颜非祸水,祸水在于他的沉溺。我们常说“以史为鉴”,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且看我们身边有些共产党员,沉迷于赌博之中,一赌再赌,倾家荡产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利用职权之便挪用公款,毋庸置疑,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难道说这些人都不聪明吗?不,绝不是,而是他们的聪明才智被他们所溺爱的赌博困扰,使其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成了国家的蛀虫,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说到这里,我想那些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青少年朋友们也该有点想法了吧?看看父母失望的眼神,听听师长的谆谆教诲,难道我们非要等到错至无法挽回时才去追悔吗?殊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更何况,人生短暂,又有多少时光可供我们追悔用呢?俱往矣,而不争的事实却在时时鞭策着我们,让我们牢记:千万不要让自己所溺爱的事物困扰了我们的意志!就让欧阳修的声音如警钟长响于我们的耳畔吧,永远记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一、本段文字的译文: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二、相关内容:

作品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者:欧阳修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阳修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 爱伶人才如此吗?

那大灾大祸都是源于细小疏忽的积累,那些有大智大勇的人们大多被所溺爱的事物遭困顿,难道只是溺爱吹拉弹唱的人吗?

初一考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里面的字都是初一上学过的)
答: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89-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2古之 90-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治天下...

常见文言文实词120个 的解释。
答:3为操后患(《赤壁之战》)(祸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5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文归纳
答: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

锦囊还矢文言文
答: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摘自旧唐书 列传 ...

高中文言文
答: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害,灾祸) 35-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有人)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倘若) 3云霞明灭或目睹 (也许,或许) 4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或者) 36-疾 1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归纳
答: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乾隆年间
答:例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记》)一句,“夫”字是发语词,为的是引起议论,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去掉。 这句应这样翻译:“祸患常常由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而聪明勇敢的人多是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挠。”除了“夫”字外,还有“盖”、“若夫”等引起...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伶官传序 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答:小题1:B小题2:B小题3:B小题4:C小题5:(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是这样吗?(4)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激发的人不这样,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略 ...

少牢文言文
答: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扩展资料: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

庄宗讳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下面是翻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