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词来源于何处?

作者&投稿:怀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雄一词由而来?“英”为何意?“雄”为何意?请注明出处和典故。~

  应出自《汉书》


  【词语】英雄 【拼音】yīngxióng 【注音】ㄧㄥ ㄒㄩㄥˊ 【英文】hero 【日文】ヒーローズ 【法文】Heroes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千古英雄——项羽 《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高适《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英勇的抗日英雄 如黄继光、董存瑞等。 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 另解1 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另解2 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 【解说】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而且难以捉摸。古今中外,英雄如天上星群,多不胜[1]数。然最为特别者,皆寥寥可数,而终极完美者则放眼望去皆无,皆因没人达到上述之要求,即使宇宙再大,皆无长生不灭者。然若果有此人,皆生命之总和,方能达到长盛不衰。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称为英雄。 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当英雄的渴望,就连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这个称号。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如果那么容易,岂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来,英雄是这样的几种人: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 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 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 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 何解?待我解来: 我们都曾经历天真无邪的童年,踌躇满志的少年,也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开创事业,天下之大,任我往来! 但当你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你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从来不会如同你所想的那样去进行。 于是人们开始退缩,开始畏惧。 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有人沉沦,有人消极。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时出现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都是同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 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不得安宁。 被人打才会知痛!被人骂才会知辱!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因为即使你一生碌碌无为,平淡度日,但当你年老回望往事时,仍然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那个困难的时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这就是我所认为真正的英雄——畏惧并战胜畏惧的人。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摘自>


  英:

  才智杰出,才能出众的人。 才能过人曰英。——《正字通》 尧、舜者,天下之英也。——《荀子•正论》 智过万人者谓之英。——《淮南子•泰族》 德过千人曰英。——《礼记•辨名记》 与三代之英。——《礼记•礼运》。注:“俊选之尤者。”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表英豪。——《资治通鉴》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自来说:“英雄所见略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唐•杜甫《丹青引》


  雄:
  强有力的人或国家:~杰(a.才能出众的人;b.才能出众)。~俊。英~。枭~。奸~。称~。

英雄 yīngxióng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谓有才志的人因遭遇挫折或沉溺于儿女私情而丧失进取心
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1、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於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
2、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3、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只缘儿女深情,遂使英雄短气。孽海花˙第二十六回:悠悠之口不谅人,只能不使英雄短气!亦作英雄气短。
4、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试看往古来今,一部十七史中,多少英雄豪杰?
5、老残游记˙第一回:不想那船上竟有这等的英雄豪杰!早知如此,我们可以不必来了。
6、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只是一生性气不好,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喜打天下有本事的好汉。……四公子道:只才是英雄本色。
7、语本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指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
8、孽海花˙第十一回:你们听这番议论,不是与剑云的议论,倒不谋而合的。英雄所见略同,只见这里头是有这麼一个道理,不尽荒唐的!
9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10、石点头˙卷九: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
11、语本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述进士上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后比喻网罗与掌握人才。
12、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我们这一辈子的人,都是老朽无能了!英雄出少年,倒是彝翁同我们这外孙,将来很可以做一番事业。
13、宋代苏轼年少时应试礼部不中,因说:此中最易短英雄之气。拂袖而去。见尚友录˙卷三。后以英雄气短指有才志的人因遭受挫折或沉溺於儿女私情而丧失进取心。
14、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十五出:伤秋赋寂寥,多病成迤逗。吹笛谁家,惹得双眉斗,英雄气短偏憔瘦。亦作英雄短气。
15、歧路灯˙第二十三回: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或作一钱逼死英雄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纵观以上-----应第9:“资治通鉴”为早。

“英雄”一词的由来
答: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英雄的定义是什么?
答:英雄的定义是有抱负、不畏艰险强暴,为民族或先进阶级的利益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出处:南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白话释义:现在京城英雄四集,有志之士结交的秋天,虽然致力于经学,但何必坚持?引证解释: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什么是英雄?(词典里面的解释)
答:英雄yīng xióng[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常见词语有:英雄气短[a good man caught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谓有才志的人因遭遇挫折或沉溺于儿女私情而丧失进取心.所以一开口便...

“英雄”一词有何来由?
答:—何等人士方能称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这个称呼应当包括什么样的内涵,这,也就是试作本文的目的和主旨。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民族英雄这个词的释义为: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其余词典的解释与此大同小异。那么,这个释义,精确吗?以下辨析。

''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中代表什么意思?
答: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另解1 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另解2 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

英雄两个字的来历?
答: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据考古和文字学专家考证,“中或”就是“中国”。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作“域”或“帮”解。“中国”就是“中央之域”或“中央之帮”。在古代文选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缓...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
答:《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雄浑悲壮,最后两句引起无数英雄共鸣。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算是杜甫最经典的怀古诗之一,短短8句,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时的杜甫在...

字典上对英雄一词的解释是
答:原译信息 【词语】英雄 【拼音】yīngxióng 【注音】【英文】hero 【日文】ヒーローズ 【法文】Heroes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千古英雄——项羽 《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

“英雄”一词的来意?
答:英 本身也含有”英勇,精英,出类拔萃”的意思吗?

英雄盛名,又同处一个朝代,辛弃疾的词中却不见提及岳飞
答: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辛弃疾脍炙人口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句,我们不难发现,孙权、刘裕乃至更早的英雄人物霍去病、廉颇等都能从中细细品味得出,这些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无不在他们所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