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的来历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崔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针灸是怎么由来的?~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古代关于针灸起源的说法,往往与“伏羲氏”、“黄帝”相联系。说明针灸学的起源已经很早了。
针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比较普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名医,最著名的是扁鹊。有许多古代文物记录了针灸医术的发展进程。针灸学的发展必然导致针灸工具的改进。在金属针出现以前,针灸是用石或骨做的。目前见到的最早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是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9根金银针。针灸工具的改进还表现在针型增多和定型上。《黄帝内经》多次提到“九针”,并对其形制和主要用途有详细说明。
针灸学发展到汉晋,逐渐完备。开始用图形表示针灸穴位。一些总结性的针灸著作也出现。其中西晋人皇甫谧撰写的《甲乙经》是一部重要的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针灸著作。该书对针灸治疗及穴位都记载详细而有条理。
唐代开始太医院中设针灸科,有针博士、针助教进行针灸教学。宋代是针灸学大发展时期,不断发现新的穴位。1026年,翰林医官院医官王唯一科学地总结了古代针灸学成就,整理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并铸造了两个人体铜模型,全身有穴孔。按针灸学的传统观点,《黄帝内经》不载的穴位叫“奇穴”,《图经》不载的穴位叫“别穴”,合称“往外奇穴”。铜人穴位是当时的范本,铜人则被用来指导医官院针灸科学生学习和考试。明代铜人有666个针灸点。
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元、明、清三代都整理和编纂了一些针灸学专著。这无疑对针灸学的总结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推动针灸发展的主要是针灸医疗实践活动。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 《黄帝内经》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 《山海经》 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麻烦采纳,谢谢!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

扩展资料;

中医针灸的功效

一、调和气血

针灸是通过针法刺入人体穴位,来达到保养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体内的经脉,通过刺激可以让经脉得到扩张,气血运行会更加舒畅和平稳,气血冲和身体健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了。

二、平衡阴阳

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平时养生的时候要注重平衡阴阳。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来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是一种最佳的手段。因为针灸的穴位分布在不同的经脉上,当人体阴阳失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针灸刺激不同经脉的穴位,能够让体内阴阳达到平衡,可以减少患疾病的几率。

三、调节脏腑

人体的五脏六腑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容易导致重大的疾病出现,但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就可以很好的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也是保护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医针灸有哪些功效? 这些功效太神奇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



中国针灸的来历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

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扩展资料:

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针灸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

【针灸的历史】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毫针疗法,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

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刺的前身是"砭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竹针而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随着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发现很多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特定腧穴,使其由最早的"以痛为腧"逐渐得以定位和定名;在腧穴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结合针刺效应和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人体有一个经气运行的完整结构——经络系统。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将腧穴、经络从理论上系统化,形成了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及其他中医理论的形成使针灸成为中医一门独立的学科。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惟一编选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经穴模型直观教学之先河。明代是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针灸著作较多,而《针灸大成》是这些著作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经典著作、历代医家精华及本人经验而写成的。该书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又一次总结性的针灸著作,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参考书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的100多年间,由于反动统治者和侵华帝国主义者的歧视和扼杀,针灸日趋衰落,只在民间流传使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促进了针灸医学的复兴和繁荣。针灸教育事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学术交流,1979年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在临床方面,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100多种病证有较好和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8年针刺麻醉开始用于临床,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推动了针灸医学的深入研究。由是,针灸学的研究工作也从对临床的治疗经验的总结发展到开展实验研究,从观察针灸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而深入至针麻、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并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对针刺手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针灸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东传朝鲜、日本等国,13世纪以前,通过"丝绸之路"逐渐西行,对阿拉伯医学等曾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针灸热"。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中岛宏宣布:"针灸医学已成为世界通行的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于1984年8月在北京成立,1987年11月在中国举行了成立大会。传统的针灸疗法已经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针灸是如何流传到国外的?外国人对针灸的态度怎么样?
答:目前,针灸已在183个国家使用。根据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战场针灸 "侧重于耳部针灸,对于士兵来说,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医院,都更加实用和方便。针灸具有独特而神奇的疗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对许多疾病没有成熟的认识和治疗方案,而针灸却能有效治疗,弥补了一般疗法的不足。中国有许多针灸专家在...

针灸到底是中国还是韩国的?
答:中国的,这是常识!针灸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那时的韩国还只是朝鲜的一部分,韩国1945年才成立。

针灸的针灸介绍
答: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请问中国的艾灸历史悠久,还是针灸历史悠久呢?
答:针灸在中国古代一般指针刺和灸两种治疗手段。如果你的问题是指艾灸和针刺这两种治疗手段比较,那么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远古时代就出现了针具的原型——“砭石”。最早的针具是用尖利的石头制成,后来发展到骨针、竹针、陶针,金属出现后,才出现了金属制成的针具。而艾做为出土文物其年代则远远晚于...

...政府间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将《中医针灸》
答:3、扶正祛邪: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中医针灸无论从文化、理论、技能方面,都具有比较完善的代表性。此次申遗成功对于更好地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针灸和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发明了针灸?
答:中国人发明针灸,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具体可以参考《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其实中医不仅仅发明了针灸,还有发明了其他中国特色形式的治疗 方法。异法方宜论全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

针灸是中国传统的医术,到现在有什么新的发展吗?
答:在零六年的时候,针灸这一治疗法在中国的中医学院以及中国的针灸学会上申报下来,经过国务院批准,已经列入啦第一批的国家级别的非物质上的一个文化遗产,并且在名录当中了,其中的针灸它包括着经络上面的学说,以及子午的流注艾灸,刮痧,拔罐等等,这些也都是最常见的。也为中医的针灸治疗法上面创造了非常...

我国针灸传到欧洲的时间是
答:随后,针灸逐渐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法国医生傅尔吕斯·德·拉·康德在18世纪初期将针灸引入法国,并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针灸诊所。此后,针灸在法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医学交流的增加,针灸在欧洲的传播进一步加快。英国医生约翰·麦凯在184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针灸术》的书...

中国的哪个朝代针灸成为一个独立专科
答:隋唐时期,对针灸学术更有发展,针灸学科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科,唐太医署里也开 始专门招收学习针灸的学生。针灸名家辈出,如甄权、孙思邈、王焘等,这些针灸学家不断 总结前人和自己的临证经验,著书立说。甄权针技高超,著《明堂人形图》,从其书名来看, 无疑是一部专述经脉孔穴,文图兼备而以...

中国针灸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答:它对患者的彻底恢复、增强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因此针灸率先被西方医学界接受。法国针灸协会现已成为法国政府认可的医疗协会,近几年法国许多医科大学还增设了针灸课程,这是中医打入西方主流医学的重要突破。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常识医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