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是怎么死的?

作者&投稿:曲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房玄龄没有被满门抄斩,而是在房玄龄死后,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赐死,房玄龄的其他儿子被流放。

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后配享太宗庙廷。

永徽三年,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嗣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房玄龄的成就:

房玄龄在随秦王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执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

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房玄龄为什么被满门抄斩
答:杜如晦去世后的故事:杜如晦死后,李世民作诏书于著作郎虞世南说:“我和杜如晦之间情义深重,今杜如晦不幸病逝,追念他以前的旧功,我非常伤心,希望你体会到我的意思,为杜如晦制作碑文。”后来,李世民赏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银带,不禁感到伤心,哭着对房玄龄说:“当初你和杜如晦一起辅佐我,但是...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为何打算杀死“智囊”房玄龄、杜如晦呢?
答: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势若水火 随着李建成的逼迫日甚一日,李世民在焦虑无计的情况下,便派大舅哥长孙无忌暗中去请房玄龄、杜如晦,让他们帮助自己筹划应对之策。但房、杜二人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深知外臣与亲王私自来往乃是朝廷大忌,一旦被人发现并告发,恐有身死族灭之忧。正是考虑至此,房玄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前为什么要杀房玄龄和杜如晦呢?
答:这件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唐纪》中,李世民于玄武门事变前一天召见房玄龄和杜如晦,但是二人拒不前来。曰:“敕旨不听复事王;今若私谒,必坐死,不敢奉教。”世民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这段话的意思是;皇帝(...

房玄龄,玄龄是他的表字,他的名是
答: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房庄村),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答:2014-04-18 房玄龄在历史上有什么故事? 11 2019-07-30 长孙皇后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1 2018-04-15 唐太宗与房玄龄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7 2009-04-10 有关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 103 2013-11-05 魏征一生经历简介 魏征是怎么死的? 魏征与李世民求答案 149 2018-02-13 成龙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高阳公主是李治姐姐,两人关系非常不错,李治上台后为何赐死她?
答:因为主审此案的是大功臣长孙无忌,而他的死对头就是房玄龄,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就是高阳公主的丈夫。因此长孙无忌想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打击一下房玄龄,而调查的结果也让他非常满意,因为这些事情都是高阳公主个人胡乱捏造的;最后的结果就是高阳公主彻底失去李治的信任,从此就疏远了自己的姐姐。另外房...

唐太宗一听房玄龄谋反,立马下令处死,为何他查也不查就给对方定了罪?
答:因为唐太宗早就想处死他了,只是刚好现在给了他一个理由。

房玄龄是谁?
答:一位开国君王,为一位大臣三次赋诗,可见其对玄龄公之倚重.玄龄公去世后,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唐大臣也是著名书法家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 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句话是:【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虞风仙管流声】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派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何不直接杀掉...
答:先不谈房玄龄和杜肉桂两人和李世民的私人感情如何,就算他们只是普通的大唐官员,突然一下被李世民杀死,那么自然会引起李建成势力的警觉。他们在稍微联想一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与李世民势力的关系,那么下一轮制裁大棒自然就会提前降下。到了那个时候,李世民再想翻身可就难了。结语所以,李世民不管是出于...

房玄龄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与世长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