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和济尔哈朗的下场为何天壤之别?

作者&投稿:利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敏和济尔哈朗是亲兄弟,为什么他们的结局天差地别?~

虽然两个人是亲兄弟啊,但是两个人的遭遇和处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在他们的父亲被囚禁,同时他们又被伤害的时候,阿敏已经是成年人了,而自己的弟弟却还是一个孩童,所以面对一些事情,阿敏会因为遭遇或者境界的不同,可能会有一些自己偏激的行为,这就导致了两个人结局的不相同,一个人被严惩,另一个人却一步一步做到了最后,甚至成为了铁帽子王之一。

两个人都曾经被努尔哈赤所收养,但是阿敏为人凶狠残暴,虽然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中的第二大贝勒,但是他与皇太极意见不合,为人一点善良都没有,对皇太极多有怨言,还在自己兵败之后下令屠城,从而导致了自己与领导者发生冲突,得到了严厉的惩罚,被囚禁十年,然后被杀害了,但是作为弟弟舒尔哈朗在阿敏获罪之后,自己掌管了镶蓝旗,在清军入关的战斗中,跟随摄政王多尔衮屡立战功,被封为和硕亲王,此后他韬光养晦,与世无争,在后来的日子里,职位有所增加,但最后被封为铁帽子王之一,同样是兄弟但是却有不同的结局和命运。

对人对事的态度不一样,这就教会了我们要做人处事低调谦和,残暴甚至与领导者发生冲突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导致自己最终的失败,而且是败的一败涂的一无所有,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成功才会到来,为人不能刚猛那就学会圆滑处世。

舒尔哈齐的九个儿子分别是:
1.长子,阿尔通阿(1585年—1609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被努尔哈赤所杀,年二十四。
2.次子,阿敏(1586年—1641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努尔哈赤先捕杀了他的兄长阿尔通阿和三弟扎萨克图,后又幽禁了其父舒尔哈齐。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封为镶蓝旗主。
天聪三年(1629年)送高墙禁锢,永不叙用。
崇德五年(1641年)幽禁中死去,年五十五。
3.三子,扎萨克图(1587年—1609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被努尔哈赤所杀,年二十二。
4.四子,图伦(1597年—1634年);
天聪八年(1635年)二月卒,年三十七;
顺治五年(1648年)追封恪僖贝勒。
5.五子,寨桑武(1598年—1628年);
天聪二年(1628年)五月卒,年三十;
顺治五年(1648年)追封和惠贝勒。
6.六子,济尔哈朗(1599年—1655年);
初封和硕贝勒,镶蓝旗旗主。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管理刑部事;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封为和硕郑亲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辅理国政;
顺治元年(1644年)一月封为信义辅政叔王;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缘事降为郡王;
顺治五年(1648年)闰四月复亲王爵;
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封为定远大将军;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封为叔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八卒,追封为郑献亲王,年五十六。
7.七子,诺穆岱(1601年—1613年);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闰七月初五日生;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六月十三日卒,年十二岁。
8.八子,费扬武,(1604年—1643年);
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封为镶蓝旗都统;
崇德元年(1636年)一月封为固山贝子;
崇德四年(1639年)五月缘事革爵;
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复封为镇国公;
崇德八年(1643年)十二月初二卒,年三十九。
顺治十五年(1650年)追封为多罗贝勒,谥曰靖定;
乾隆十五(1750年)追封为和硕简亲王。
9.九子,瑙岱(1608年—?);
因获罪黜去宗室贬为庶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恐其子孙淹没,赐予红带子。

同样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他们的性格和作为不同,造成最终结局不同!

阿敏太过跋扈,虽支持皇太极,但也曾给了皇太极很大的威胁,所以皇太极只要抓住他的把柄,就会将他彻底铲除;而济尔哈朗就不同了,他一直效忠于皇太极,在前线打仗,有军功,又不自傲,所以最后得以善终!

先来说说阿敏:努尔哈赤死后,在他和代善、莽古尔泰的支持下,皇太极登上皇位,可是皇太极这个皇帝当得有些尴尬,他要和其他三个贝勒同坐一席,也就相当于平起平坐了!

皇太极是何等骄傲之人,更何况他深知,历代汗王没有谁像他这么艰辛,更没谁像他这么窝囊的,所以他就想尽办法,消除其他三贝勒的势力!

阿敏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大错:他看着清军被围困,不但不出兵相助,还将送信的人杀了,这一点就犯了兵家大忌,更是犯了皇家大忌,如此这样的将领,皇太极怎能留他,所以一道圣旨就定了他的死罪,旁人也无话可说!

济尔哈朗就不一样了,他算是比较忠诚的人,对大清和皇太极都没有二心,在皇太极死后,他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上位,是不可多得的忠臣,辅佐了两位君王!

济尔哈朗和皇太极从小就在一起长大,他们的感情本来就很好,皇太极对他的性格也非常了解,而且最让皇太极放心的是,济尔哈朗根本不关心政局,只听从皇太极的安排,皇太极说要打哪里,他就去哪里冲锋陷阵,可谓是战功赫赫!

就算后来成为手握实权的大将军,济尔哈朗一如既往,丝毫没有背叛之心,后来皇太极突然离世,在政局不稳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上位,为大清根基稳固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那是因为,被杀的阿敏本身是对皇太极地位具有极大的危险,而济尔哈朗却没有。

因为阿敏存在对皇太极的皇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济尔哈朗跟皇太极就像亲兄弟,没有结缔。

因为阿敏对于皇太极的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他才会选择杀死他,而另一个他并没有那么大的威胁,所以才不会选择杀死他。

因为皇太极是当朝天子,是由阿敏等几大贝勒共同推举上位的,在其逐渐掌握政权之后,对于能够威胁到自己皇位的阿敏肯定很不放心,所以逐渐铲除了其他三大贝勒。而济尔哈朗属于没有雄心大业的,只是做一个安稳王爷就够了。

为什么皇太极继承皇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铲除他的兄弟手足?
答:第一个被皇太极处置的是二贝勒阿敏。阿敏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阿敏是由努尔哈赤抚养长大的,他参与了许多次重要的战役,屡立战功。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时,阿敏被封为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称汗后,阿敏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被封为四大贝勒,他排名第二。在推举皇太极时,阿敏也是...

爱新觉罗 舒尔哈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老家是现在的哪个省
答:爱新觉罗·舒尔哈齐(1564年―1611年),爱新觉罗·塔克世的第三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 儿子 长子,阿尔通阿(?—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被努尔哈赤所杀。 次子,阿敏(1586年—1640年),二贝勒。崇德五年(1641年)病死。 三子(?—1609年)。扎萨克图,辅国公。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被努尔哈赤所杀。

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答:有学者分析当时的形势: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其生母富察氏曾因过获罪,莽古尔泰竟手刃生母,声名恶劣,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则“有资格、有条件也有...

土地分封制,清朝皇族为什么没有分封土地的待遇?
答:但是当时这场动乱对于清朝的前期有很大的影响。第2次就是舒尔哈赤的儿子阿敏,当时舒尔哈奇虽然被囚禁了,但是他的儿子是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是当时的阿敏在朝鲜打完胜仗之后,想在朝鲜自立为王。但是后面都被平定了。这两次事件使清政府对于土地是很关注,所以不太愿意将土地分封给皇族,虽然说没有了...

八旗的来历?
答: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

满族人的姓氏是随父亲还是母亲?
答:阿敏——后鞍桥。舒尔哈齐长子。费扬古——最小的儿子。岳托——呆痴。代善长子。似此等等,在满族人名中俯拾即是。但入关后,满族人取名字渐习汉俗。其取名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辈分规范化。如康熙之子以“允”字始;雍正之子以“弘”字始等。2、注重字义。这方面例子极多。3、以数字为...

皇太极怎么得的皇位,皇太极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呢
答:剩下皇太极,军功显赫,有勇有谋,深得其他三大贝勒中大贝勒及两个儿子、二贝勒努尔哈赤的义子阿敏支持,顺其自然继承汗位。 清初四大贝勒争位之谜:皇太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女真族选择继承人与 *** 不同,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并不为他们认同,谁有才能,谁就有可能得到汗位。努尔哈赤最初挑选的继承人是长子褚英,褚英...

努尔哈赤有几个儿子
答: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努尔哈赤的儿子分别是:爱新觉罗·褚英、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阿拜、爱新觉罗·汤古代、爱新觉罗·莽古尔、爱新觉罗·塔拜 爱新觉罗·阿巴泰、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巴布泰、爱新觉罗·德格类、爱新觉罗·巴布海、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赖慕布、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铎 ...

皇太极是怎样除去阿敏和莽古尔泰的?
答:那这四大贝勒在汗位的继承上,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为他父亲的问题,他也获过罪,所以他没有资格,也没有可能来争夺这个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第五个儿子,这个人是非常骁勇性格粗暴,也极为鲁莽,他的母亲富察氏,得罪了努尔哈赤,这莽古尔泰把他妈妈给杀了,这种人在他...

正白旗的八旗信息
答:这种排法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黄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