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如何继位?

作者&投稿:怀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当时,众多的兄弟有当中代善,阿敏,勒莽古尔泰三位贝勒,还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都有机会被立为汗。皇太极按年龄排第八,按贝勒座次列第四,少即丧母,且无直胞兄弟,为什么却最后登上了后金国汗的宝座?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生母大妃纳喇氏死殉,这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必然联系?皇太极继位成为清史一大谜案。
皇太极暗设机关?
诸多观点认为,皇太极“处心积虑、暗设机关十五年”才最终夺得汗位。
有学者分析当时的形势: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其生母富察氏曾因过获罪,莽古尔泰竟手刃生母,声名恶劣,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则“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
类似说法还有很多,现将皇太极登基的不利因素找出来,然后引申为夺位的理由。
国内一位较知名的学者例举皇太极不可能顺利继位的若干理由称:皇太极幼年丧母,且其母未封后,不是嫡子;又排行居中,没有提前立战功的机会,也享受不到女真族幼子继承的优先权;在所有兄弟中,唯有皇太极没有直胞弟兄,他的哥哥代善有同胞褚英,他的五哥莽古尔泰有弟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多尔衮有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皇太极则是单身一人。
甚至将其外公叶赫贝勒也列了出来:皇太极生母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名孟古,称孟古格格。14岁嫁给努尔哈赤,29岁撒手归天。12岁的皇太极自此失去母爱。那拉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所致。孟古从结婚到患病、逝世,建州同叶赫部一直敌对。古勒山一战,孟古的堂兄布斋贝勒,战马在厮杀中被木墩绊倒,死于非命。努尔哈赤命将布斋的遗体劈作两段,将其一半归还。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觉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见生母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迎接,但叶赫贝勒不许。孟古终未得见生母,抱憾九泉。努尔哈赤非常生气,后来打下叶赫之后,努尔哈赤大开杀戒,进行报复。该观点认为这种旧仇,对皇太极继承大位不利。
如此种种,把皇太极的顺利登基当成一种政治斗争的结果来讨论,全然没有将他的赫赫战功与雄才大略作为他登基的资本来谈。
大妃死殉引非议
《太祖武皇帝实录》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阿巴亥殉死的情景: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有学者观点认为阿巴亥之殉死,未必出于努尔哈赤的遗命,很可能是皇太极矫诏,逼迫阿巴亥殉死的。详陈理由如下:首先是当时对殉死是有一定限制,为夫殉死的妻子一定要是爱妻,而且她膝下不能有幼子,与夫不睦的妻子不能殉死;其次清代官书,无论《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就是说努尔哈赤死前没留任何遗言。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以皇太极为首”的政治集团的阴谋,既然最终皇太极胜出,当然难逃逼死大妃的罪名。
又有人引用《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五年(1620)三月二十五日,小福晋德因泽向努尔哈赤“要言相告”:“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送给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接受而未吃。大福晋在一天当中,曾二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去。而且还看到大福晋自己在深夜时离开院子,也已经二三次之多。”说大妃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关系暧昧。
观点称,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是受皇太极幕后指示,其作用是“一箭双雕”:既败坏了他哥哥大贝勒代善的名声,又除去了大妃大福晋阿巴亥,直接打击多尔衮兄弟两个。毕竟,多尔衮和多铎还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这就是皇太极绝对的“作案”动机。
《汗谕》为皇太极正名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此说其实不成立,多尔衮生母死殉时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功业,亦无威望,故不可能立多尔衮为嗣。
皇太极即位后,对多尔衮“特加爱重”,大力培养提拔,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恩育万分感念,尽心尽力辅佐皇太极,勋劳卓著,成为皇太极最得力的助手。总之,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感情较好,无法想像皇太极对多尔衮干下篡位、杀母的勾当。当时,大妃阿巴亥的死殉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要么是由于她本人矫诏,要么就是努尔哈赤口谕要其殉葬。
满族先人女真像许多游牧民族一样,汗位继承并没有实行嫡长制,努尔哈赤晚年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
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而且比较出新的做法,对于《汗谕》的存在,史学界已成定论。事实上,当时历史条件下,按照《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推举产生新汗是具有成成熟历史背景的。
当时情况下,皇太极是最佳人选。去除前文所述的二贝勒和三贝勒显而易见的劣势,多尔衮等兄弟年纪尚小之外,最具竞争力的大贝勒代善是“性格宽柔”,几乎所有的史料记载中都没有出现他有登基之心,处处极力展现此人的宽容和隐忍。努尔哈赤死了之后,萨哈廉和代善的儿子岳托找到代善跟他说:四大贝勒,才德冠世,深得先帝之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表态:是吾心也。我也赞成,在家商量,第二天开诸贝勒会议,因为努尔哈赤规定,新的大汗要贝勒会议讨论选举,还可以罢免。这样在贝勒会议上代善首先提出来,说经过商量了,由皇太极来继承大位,大贝勒提出来之后,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等等也都赞成,这样皇太极就在努尔哈赤之后继承了大位。
实际上,皇太极初登新汗宝座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分值。”无论此后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这至少表明,对于这个新汗位,诸位贝勒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馋涎欲滴,竞争也没有史学家分析的那样空前白热。
《鲁庵文集》所记略富戏剧性:代善表示,按努尔哈赤遗愿,当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推辞,主张代善当立,并“相让走避”。国不可一日无一君,大臣们一会儿去请代善,一会儿去拉皇太极,“号呼奔走于两间者再三,凡三日”,最后还是代善使人“群拥”皇太极即位。这里不见刀光剑影、不择手段的权力争斗,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谦让。这与贯串清朝特别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权力之争,形成强烈反差,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按当时情况,民主推举皇太极为汗,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当时人们相当崇尚武功,而皇太极的武功远远超过才十几岁的多尔衮,与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识见、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上,皇太极都高出诸贝勒一筹,由于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发展完善,遇大事须协商办理,因而推举才能卓著的皇太极即位,是不足为怪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成者为王”是一个历史的规律,过程再复杂,结果就这么简单,皇太极的文治武功是后人有目共睹的,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角色,我们更相信他是通过民主的推举而走上龙座的。

皇太极是怎么继承皇位?
答: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

皇太极非嫡非长,为什么可以继承皇位?
答:皇太极非嫡非长却继承皇位,那么他继位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一、推举继位。根据史料推测,努尔哈赤临终前,与岳托极有可能密谋过,因为努尔哈赤8月11日下午去世,群臣将他的灵柩抬到沈阳宫已是“夜初更”,随后岳托联合萨哈廉连夜动员代善立皇太极,因而“翌日”清晨“卯时”,以代善为首包括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为何可以继位?
答:而代善在变成皇太极的支持者之后,他还曾出面劝说阿敏、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等贝勒拥立皇太极为新大汗。在代善的帮助下,身为努尔哈赤第八子的皇太极顺利通过“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制”成为后金新一任大汗。而皇太极在继位之后,曾一度特许代善与之平起平坐。

皇太极的皇位是如何得来的?
答:另一竞争者代善让的贤。事实上,努尔哈赤走的时候,不仅是代善和皇太极,另一子莽古尔泰,以及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皆有继位之心。关键时刻,四大贝勒(还有一个是没戏的阿敏)先是联手要求阿巴亥直接去殉葬,接着大贝勒代善和他儿子岳托,萨哈廉商议后决定大局优先,让贤支持皇太极。

推举还是夺立 揭秘皇太极是如何继位当上皇帝的?
答: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岳托等人为皇太极主动谋求,且说服代善抢先提名,占得先机,为推举皇太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其最终得以继统还不仅仅由于他们的这一活动,而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作依托。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爱子”,他所以受到乃父的...

皇太极的皇位是到底怎样来的呢?
答:一说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不过多尔衮成为旗主,是在皇太极继位后的天聪二年(1628),当时多尔衮才十五岁,既无功业,亦无威望,故皇太极不可能立多尔衮为嗣。同时...

谁能给我皇太极继位的前后具体经过?
答:皇太极继位具体经过: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新春,须发如银的汗王虎老雄心在,亲自率领号称二十万的八旗大军征讨世仇明朝。守卫锦州、松山、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的明朝将军们,慑于八旗的军威,纷纷烧屋焚庐,丢弃多年储存的军粮军备退回关内去了。只有宁远守将袁崇焕率领他的二万守军...

努尔哈赤没有传位给皇太极,那么皇太极究竟是怎么上位的?
答:因为努尔哈赤儿子因为被人指责诅咒努尔哈赤。从而死在囚禁的地方。二贝勒犯过大错误,三贝勒性格暴躁,名声差。而最有资格的代善却传出与大妃的绯闻,继承的资格也失去。最后也只有皇太极符合条件,皇太极推辞三次而继位,这既符合礼仪,又可以试探其他人的态度。从这些版本可以看出皇太极无论通过哪种途径...

清初四大贝勒争位之谜:皇太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答:一些人由此推断皇太极为了从幼弟多尔衮手中夺汗位,不惜让多尔衮的母亲大妃纳喇氏殉葬。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努尔哈赤痛恨多尔衮的母亲,多尔衮年纪又这样小,他无论如何是不会被立为继承者的,这恰恰是多尔衮在为自己后来的“擅作威福”寻找理由。皇太极继位后,对多尔衮这个小弟弟关心有加,尽力提拔,两人...

为什么皇太极可以继位?
答:代善的长子贝勒岳托和三子贝勒萨哈廉,对诸贝勒大臣说出了拥戴皇太极的原因:“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的为政举措:皇太极继位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