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成因类型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作者&投稿:俎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对砂岩孔隙演化和物性变化的不同影响,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可分为破坏性和建设性两大类,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及特征
1.压实、压溶作用
压实、压溶作用是使岩石密度增大、原生孔隙度大幅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压实作用的强弱主要与岩石埋深、地温及碎屑矿物组分等有关(郑浚茂等,1989;刘宝珺等,1992),浅埋藏时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随着埋深加大代之而发育压溶作用。
富县地区延长组砂岩中,石英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在42%以下),而“抗压实性”差的塑性碎屑长石、岩屑等含量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压实作用极为强烈。主要表现为云母、长石等片柱状矿物明显的定向排列(图版Ⅳ-3,Ⅳ-4),泥质、黑云母等塑性碎屑发生弯曲变形、波状不均匀消光,长石双晶纹弯曲、断裂、错位,部分石英颗粒波状消光,以及少量云母挤入碎屑颗粒间成假杂基,杂基致密,颗粒间普遍为线接触。而部分碎屑颗粒呈镶嵌接触、凹凸接触(图版Ⅳ-1—Ⅳ-3,Ⅳ-6,Ⅶ-8),是压溶作用使岩石组分发生重新分配的结果。总之,本区强烈的压实作用对延长组储层物性变差影响极大。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物质沉积后因自生矿物在孔隙中的沉淀而导致沉积物固结的成岩作用(刘宝珺等,1992),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本区延长组砂岩胶结作用类型众多且强烈,根据胶结物成分主要可划分为粘土矿物、碳酸盐和硅质3种胶结作用。
1)粘土矿物胶结作用。区内延长组粘土矿物胶结作用主要为绿泥石胶结、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含量为5%~30%)及少量高岭石胶结(表6-3~6-5)。
其中,绿泥石胶结物特别普遍(含量为60%以上),它是由黑云母等陆源碎屑风化产物结合而成。单个自生绿泥石晶体呈微粒状、针状、针叶状附着在碎屑颗粒边缘,形成薄膜状胶结和粘土衬边;集合体则呈“绒毯状”附着在碎屑颗粒之上,垂直孔隙壁生长并对碎屑颗粒有不同程度的交代(图版Ⅴ-4,Ⅴ-5)。据其产状判断,绿泥石胶结主要有早晚两期:早期绿泥石薄膜平行碎屑颗粒边缘分布;晚期则多形成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之后呈栉壳状环边生长,薄膜一般厚2~5μm。局部可见绿泥石薄膜的菱铁矿化(图版Ⅳ-6)或向伊利石转化。
表6-3 富县地区延长组砂岩电子探针测试结果(wB/%)


续表


伊利石常呈毛发状,伊/蒙混层呈网格状生长(图版Ⅳ-6,Ⅳ-7)。此外,局部可见长石风化后形成的书页状高岭石(含量为3%~15%)(图版Ⅴ-8,Ⅵ-1)充填孔隙。
绿泥石、伊利石在孔隙中以孔隙衬垫、孔隙充填式为主,主要形成晶间束缚孔隙(图版Ⅳ-7),孔径小于 1μm且连通性差。因此,粘土矿物胶结极大地影响了储层的物性条件。
2)碳酸盐胶结作用。本区延长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及少量菱铁矿显微晶集合体等(图版Ⅲ-4-6,Ⅵ-3,Ⅵ-4,Ⅵ-6;表6-3)。它们常以基底式、孔隙式胶结类型出现,且以前者为主。按照形成时间先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形成于早成岩期、表生或浅埋藏期,多为泥晶方解石和泥晶白云石,充填于碎屑颗粒间,对溶蚀作用特别敏感而普遍被强烈溶蚀,因而一般含量不高。晚期(浅埋晚期—深埋期)碳酸盐胶结物,是最主要的和保存尚好的一类碳酸盐胶结物,包括(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含量一般为5%~10%,最大可达30%以上,遭受的溶蚀作用不强烈。(含)铁方解石一般呈中细晶他形粒状,充填于粒间孔隙中,发橙红色光(图版Ⅲ-4—Ⅲ-7);常常伴随胶结过程而交代碎屑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和早期碳酸盐矿物,尤其易于交代斜长石和中基性喷出岩岩屑;当含铁方解石胶结交代作用强烈时,可形成假基底式胶结,大大降低孔隙度。含铁白云石既有自形晶,也有半自形晶,多充填孔隙;常交代碎屑颗粒、胶结物和基质;可见含铁白云石包围白云石或方解石,说明它形成于二者之后。
3)硅质胶结作用。本区硅质胶结物有石英次生加大和他形自生石英两种,以前者为主。石英加大边含量一般较少,部分可达 1%~3%,多见Ⅰ—Ⅱ级次生加大边,局部见Ⅲ级(图版Ⅵ-8,图版Ⅶ-1)。石英的次生加大边常比原颗粒光洁,两者的界限可借助于石英颗粒边缘的粘土薄膜或氧化铁等杂质来确定,也可在阴极发光或扫描电镜下进行区分(图版Ⅴ-5—Ⅴ-7,图版Ⅵ-8,图版Ⅶ-1);石英次生加大强烈时,可使颗粒恢复其面平棱直的规则几何外形。石英次生加大边又见被溶蚀成港湾状,或被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交代。石英次生加大的强度与粘土矿物和石英碎屑粒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过厚的粘土薄膜会阻碍石英次生加大,因此一般泥质砂岩很少有石英次生加大;细粒石英的次生加大强于粗粒,是因为细粒棱角多、较粗糙,比表面大,有利于石英自生加大的发生。由于石英次生加大造成石英碎屑呈镶嵌接触,从而导致岩石致密化,严重堵塞孔隙、喉道,使喉道变成弯片状或缝状,极大地降低了储层孔渗性。
4)长石胶结作用。本区长石胶结作用不如硅质胶结作用强烈,长石胶结物含量极少(一般均小于1%),主要为长石的次生加大,次为自生加大的钠长石(表4-3)。其次生加大边较光洁,可见次生加大边被溶蚀呈锯齿状、港湾状,使碎屑颗粒由原来的点接触变成线接触,甚至凹凸镶嵌接触,大大降低储层孔渗性。
5)浊沸石胶结作用。浊沸石是火山岩屑等颗粒蚀变的产物。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靖边—安塞等地延长组砂岩中沸石含量较高,其形成可能主要与盆地北部阴山褶皱带和北东东部吕梁山古陆,从二叠纪末一直到三叠纪所发生的强烈火山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由于火山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钻井剖面上延长组下部夹有多层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沸石的形成及其胶结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孙肇才等,1974)。由于沸石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明显,溶蚀形成的粒间孔大大改善了储层。
表6-4 富县地区延长组砂岩 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


表6-5 富县地区延长组泥岩 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


但是,本区延长组中沸石含量不高,仅部分样品可见沸石胶结和溶蚀现象(表6-3),这可能与本区延长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东南部边缘隆起区等因素有关。本区所见的沸石,或呈斑状分布或呈孔隙充填式产出,对孔隙起阻塞作用,但又起到支撑作用,使颗粒免遭强烈压实,为后来次生孔隙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总体上,本区延长组砂岩浊沸石胶结作用较弱,对孔隙演化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区延长组砂岩强烈的胶结作用、尤其是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严重降低了储层孔渗性。但同时也应客观评价早期胶结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胶结等)的积极意义,它一方面减小了孔隙空间,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早期胶结后压实作用的继续,还为晚期溶蚀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类型及特征
1.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砂岩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成岩作用,也是砂岩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作用,因而成为储层改善的重要原因。砂岩中的任何碎屑、杂基、胶结物等,包括最稳定的石英和其他硅质胶结物,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解,而且溶蚀作用可贯穿准同生期直至抬升暴露表生成岩期的全过程。
富县地区延长组砂岩溶蚀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①准同生期,石英、长石、岩屑等碎屑边缘微弱溶蚀成港湾状,但溶蚀形成的空间因压实作用而被挤入的泥质杂基所充填而失去意义。②浅埋藏期,因温度、压力升高,原生孔隙减少而孔隙流体沿颗粒边缘加速运动,使颗粒边缘不同程度溶蚀而形成粒间溶蚀扩大孔隙,但又常被后来的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所充填而失去有效性,还有填隙物(粘土杂基、碳酸盐矿物、自生矿物)及少量石英次生加大边被溶解,使颗粒形成不规则边缘、溶解残余结构及粒间溶孔;③深埋期(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因有机质演化成烃而释放大量羧基和酚基,它们溶于地层水形成大量羧酸,对长石、方解石等碎屑颗粒和胶结物产生溶蚀作用而形成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溶蚀缝、铸模孔、晶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图版Ⅴ-4—Ⅴ-6,Ⅶ-1,Ⅷ-6),孔隙大小一般为0.05~0.25 mm,含量为 3%~5%,但这类孔隙又多被后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或沥青所充填。
总体上,本区延长组砂岩中,对孔隙建设性意义最大的溶蚀作用主要是发生于深埋期、与烃源岩有机质成熟期相匹配的溶蚀作用,由此形成的部分溶孔因被沥青或原油充填而成为有效孔隙,而其他时期的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因后期的胶结物充填而失去意义。由于延长组中因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保存下来的较少,因此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本区延长组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形成。
2.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是一种矿物替代另一种矿物的现象,可出现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甚至表生期,常常伴随溶蚀作用而发生。区内常见的交代作用有:①方解石沿碎屑颗粒边缘、解理缝边缘交代长石、石英及其次生加大边及岩屑,使碎屑颗粒边缘不规则,甚至有些长石颗粒大部分或全部被交代,方解石交代石英成孤岛状,最常见的是含铁方解石对碎屑颗粒的交代作用。②碳酸盐矿物之间的相互交代,含铁白云石交代含铁方解石、方解石、白云石,或白云石交代方解石,即白云石化作用。③碳酸盐矿物交代其他矿物,碳酸盐矿物交代粘土矿物(主要发生于成岩晚期),自生高岭石被含铁白云石交代。偶见白云石交代长石、石英等。④粘土矿物交代碎屑等矿物,常见粘土矿物(泥质)部分交代长石、石英,可见长石被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图版Ⅴ-7)等,少量高岭石交代石英。由于交代作用过程中遵循体积保持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它对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不会很大。
3.破裂作用
构造缝、层间张裂缝、压裂缝、扭裂缝等多种裂缝,可以大大地改善储层砂岩孔渗性。但是,由于富县地区长期处于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岩石中塑性碎屑颗粒较多,因此延长组砂岩中破裂作用不普遍。尽管露头剖面、岩心及显微镜下局部可见一些层间裂缝、压裂缝等类型的裂缝,但多为微细裂缝并常被方解石充填(图版Ⅰ-5,Ⅰ-12,Ⅱ-5,Ⅳ-3,Ⅶ-8,Ⅷ-7)。因此,区内较弱的破裂作用对延长组储层没有太大的改造意义。

6.5.1.1 破坏性成岩作用
(1)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松散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作用下发生总体积缩小和孔隙度 降低的一种成岩作用方式,也是储层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压实作 用在岩石学特征上表现为碎屑粒间孔隙变小和减少,塑性碎屑的变形作用和刚性碎屑的碎 裂作用。在被强烈压实的砂岩中,如果塑性碎屑多,杂基含量高,常因压实强,流体无缝 隙进入砂层,形成无溶蚀、无蚀变的致密层。按常用压实强度分级方案见表6-14)。本区 珠海组及恩平组为深部储集砂岩,井深在3710~4620m,普遍表现为受压实作用的强度 为中-强和强的压实特点;碎屑多呈点线接触,在含有较多塑性碎屑的砂岩中,碎屑以线 接触为主,大多数砂岩中的粒间孔减少、减小,呈现出细小粒间孔的特征,其内充填的少 量泥质杂基溶蚀后可形成次生粒间孔,这特点在HZ19-2-1、HZ19-1-1、HZ23-2-1井区范 围的部分层段内普遍存在,砂体内因受强烈压实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无孔无缝致密层段较 少出现(图版V-3),从总体上看,研究区珠海组和恩平组储集砂岩都属于中-强压实强 度,其中恩平组储集砂岩的压实作用更强一些。
表6-14 机械压实作用强度分级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影响该区储层物性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因占据了较多的粒 间孔隙空间而明显减小了储层的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在各种胶结物类型中,除了杂基对 岩石起胶结作用外,还有较多的自生矿物先后出现,如自生高岭石、自生伊利石,硬石 膏、硅质、铁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图版V-4、V-5),此外还可见有少量的自 生菱铁矿和黄铁矿。但统计数据中没有出现绿泥石或其他(混层粘土)薄片分析中难于 定量的粘土矿物,仅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少量的自生绿泥石,这些粘土矿物和自生 矿物在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是一种矿物在溶解的过程中被新生矿物置换,从而形成的新矿物与被溶解矿 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的作用。本区交代作用主要发生在碎屑与碎屑之间,填隙物与填隙 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泥晶菱铁矿交代千枚岩屑及云母碎屑,高岭石交代伊利石,硬石膏交 代长石碎屑,白云石交代石英长石碎屑等(图版Ⅵ-1、Ⅵ-2)。
(4)石英加大作用
惠州凹陷的珠海组和恩平组储层砂岩中硅质胶结物的平均含量为1.45%,尽管其含 量不高,但硅质仍然是研究区砂岩储层中最为常见的胶结物之一,尤其是当砂岩中粘土含 量较低时,硅质沉淀的作用会造成孔隙的局部封堵;部分岩石中硅质胶结物的含量相对较 高,可达3%以上,当压实较强时,岩石的粒间孔隙体积已减小,硅质的沉淀作用也成为 部分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产状上看,大多数硅质胶结物以围绕碎屑石英的边缘 生长的方式存在,并堵塞一部分粒间孔隙(图版Ⅵ-3)。
(5)自生矿物
狭义自生矿物是表征成岩微物化环境的标志,研究区具有这种指示作用的自生矿物有 两类,自生粘土矿物与非粘土矿物。常见自生粘土矿物有伊利石、淀高岭石;非粘土矿物 有自生黄铁矿、自生白云石、自生菱铁矿及自生石英等(Ⅵ-4),由于充填各种孔隙中的 自生矿物占据一定的空间,将其归为胶结物或显示独立矿物形态组分。
6.4.1.2 建设性成岩作用
(1)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溶蚀孔隙,使储集层孔隙结构得到改善的一种重要作用。珠海组 和恩平组碎屑中的易溶组分主要是钾长石、杂基、泥岩、千枚岩屑等,它们在酸性水作用 下会发生溶蚀;但它们之间存在被溶蚀的难易差异,所以被溶蚀的强度差异大,从而形成 的孔隙从粒间溶孔、粒内微孔、蜂窝状溶孔到铸模孔均有(Ⅵ-5、Ⅵ-6)。经HZ19-1-1井 的几十个铸体薄片观察的结果表明,珠海组和恩平组的溶解作用的差异性大,以埋藏相对 较浅的海相珠海组砂岩的溶解作用明显强于埋藏相对较深的陆相恩平组砂岩为主要特征,总的来说,砂岩储层中的溶解作用中等偏强,与溶解作用有关的储层以溶孔型储层为主。
(2)破裂作用
破裂作用恩平组强于珠海组,沿裂缝往往进一步发育溶解作用,从而形成溶蚀裂缝- 孔隙型储层。裂缝对改善砂岩储层的孔渗性有重要贡献,如在19-1-1井3913.1m井段珠 海组砂岩中见有黑色沥青沿裂缝进入储集砂岩粒间孔,呈浸染状分布于粒间孔壁,个别长 石中也见有高岭石或硬石膏及黑色沥青沿解理缝或破裂缝充填(Ⅵ-6)。反映裂缝对改善 砂岩储层孔渗的有效性。

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储层的突出特点是发育于礁滩灰岩中的溶蚀孔洞和大型溶洞, 以及由裂缝所连通构成的多种储集体类型。突出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多期多类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以及埋藏期热流体溶蚀作用, 因而储层成因类型无疑属岩溶型礁体灰岩储层。

(一)同生期岩溶

同生期岩溶,通常与向上变浅序列的米级旋回 (一般厚1~5m, 横向延伸1~10km)有关。其判别标志包括:①粒(砾)间渗流粉砂充填物、示底构造和粒间溶孔; ②悬垂形和新月形方解石胶结物;③棱柱状、细晶粒状方解石与遭受溶蚀的海底纤状环边方解石呈胶结不整合接触;④铸模孔和粒内溶孔、不规则溶孔和小型溶洞等, 其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和可靠。而且, 大气淡水或淡水-海水混合水所携带来的碳酸盐灰泥、粉屑, 充填于生屑 (如棘屑等)的粒(砾)间或生物体腔孔、格架孔中而形成渗流粉砂, 从而在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抑制了棘屑的共轴增生,并在浅埋藏成岩期受白云石化流体作用而白云石化。特别是, 渗流粉砂易被后期的酸性成岩流体溶蚀而形成具粒 (砾)间孔、粒 (砾)间溶孔的孔隙型储层。

上述暴露溶蚀标志, 广泛见于Ⅰ号带内、外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中(图版4, 图6)。

(二)准同生期岩溶

准同生期岩溶, 与同生期岩溶的最大区别是: ①发生时间上, 前者与剥蚀作用相伴随,且经历的时间要长一些, 后者与沉积作用相共生;②成岩状态上,前者发生在海底胶结作用后, 甚至浅埋藏早期棱柱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后而呈半固结-固结状态, 而后者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未固结甚至呈松散状态的沉积物; ③溶蚀作用产物上, 前者以发育在每层碳酸盐岩顶面上的不规则状溶沟, 以及层内溶蚀孔洞中不见浅埋藏晚期粒状方解石胶结物,浅埋藏早期棱柱状方解石和海底胶结之纤状环边方解石呈 “残骸” 状甚至荡然无存为突出标志, 表明浅埋藏不久即抬升而遭受强烈的大气淡水淋溶,直到深埋藏期才沉淀块状巨晶方解石。

该类岩溶广泛见于Ⅰ号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相灰岩中, 尽管限于钻孔而难以在岩心上识别宏观尺度的层面溶蚀现象, 但在薄片中可见典型的微观层间岩溶现象(图版4, 图7)。

(三)表生期岩溶

发育在礁滩体中的表生期岩溶, 其形成均与三级层序的Ⅰ型界面有关。这类界面, 为隆升暴露时间相对较短的岩溶不整合面, 故其上一般不发育古土壤, 但往往残存古河道遗痕(图4-3-1), 而且与上覆地层的不整合以及界面下的大型溶洞均清晰而典型。其典型实例是塔里木台盆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

(四)埋藏期岩溶

埋藏期岩溶实质上为携带CO2、H2S、SO2等化学活动性组分的热流体, 对处于中—深埋藏环境下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其作用对象包括三个方面: ①对原有孔洞缝系统的充填、破坏和扩溶、改造。例如塔里木柯坪、巴楚露头一间房至西克尔地区沿断裂裂缝和早期溶洞充填的萤石矿、塔中45井区热液岩溶区。②沿新产生断裂裂缝, 或再次活动的老断裂进行溶蚀, 产生“树干、树枝状” 孔洞缝系统, 这正是热流体岩溶研究所关注的。③古构造-地貌变迁导致热流体再运移,从而产生新的溶蚀作用和成岩圈闭, 这是目前国内外热流体研究的薄弱环节。

图4-3-1 塔中Ⅰ号台缘带塔中54-826井区良里塔格组灰岩顶面所揭示的古河道遗痕



储层成因类型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答:塔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储层的突出特点是发育于礁滩灰岩中的溶蚀孔洞和大型溶洞, 以及由裂缝所连通构成的多种储集体类型。突出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为多期多类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 以及埋藏期热流体溶蚀作用, 因而储层成因类型无疑属岩溶型礁体灰岩储层。(一)同...

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
答:总体来说,火山作用、构造运动、风化淋滤作用及流体作用是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成因机制和地质作用。 1.火山作用控制原生储集空间的形成和发育 火山作用不仅控制了储集体形态和规模,也控制着储集空间的类型和岩石矿物组分特征。原生型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岩相的控制,不同岩石类...

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答:成岩作用中如果说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物性起到破坏作用的话,那么溶解作用则对储层物性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由于碎屑颗粒间的杂基和胶结物被溶解,使得研究区碎屑物质间孔喉结构得到大大的改善(图5-31、图5-32)。由于本次研究仅限于浊积扇,而研究区部分浊积岩体储层的渗流...

储层沥青的成因类型及其识别
答:储层沥青成因包括:热成熟或热变作用、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生物降解作用、水洗作用、气洗作用等。 一、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一般指喜氧细菌对烃类的氧化/分解作用,广义上包含了BSR作用。生物降解过程优先消耗正构烷烃,其次为支链烷烃,而环状化合物相对稳定。产物的色谱图呈“...

成岩作用因素
答:成岩环境决定了成岩作用的性质,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经历海水(底)成岩、埋藏成岩、大气淡水成岩三大环境。加里东期的“面”式升降和以后的构造运动导致三种成岩环境交叉进程,属于开放性非持续埋藏成岩体系。主要的成岩作用有脱水压实、新生矿物转化、自生矿物沉淀、重结晶、交代、溶解、充填、压实等。其中建造孔隙者是...

沉积有机质的形成和成岩作用
答:地质体中的有机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岩作用过程中稳定性较高的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卟啉和色素等;另一种是成岩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有机物,如烃类、腐殖酸和干酪根等。其中,新生成的有机质大部分已经失去了与生物的同一性。生物聚合物经过了羧基、羟基等官能团的消失、加氢作用、异构化作用、裂解反应...

成岩作用
答:例如,砂岩可以成为石油和天然气储层,即砂岩的孔隙度流体为石油和天然气,但砂质沉积物的孔隙流体却不可能为石油和天然气。 三、主要的成岩作用现象 沉积岩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沉淀)作用、溶解作用、蚀变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1.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在上覆沉积的重荷压力作用下,发生...

克夏地区火山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答:克夏地区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典型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 冷凝收缩、交代和蚀变作用、胶结及充填作用、溶蚀作用等。 不同成岩作用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各不相同。 (1) 压实作用和冷凝收缩 压实作用是一种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性的成岩作用。分选相对较好的中粗火山角砾岩抗压实能力较强...

火山岩孔隙演化及储层成因模式
答:2.风化壳型、 原生型火山岩储层成因模式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主要形成于石炭-二叠纪, 经历了中、新生代漫长的后生成岩作用,形成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火山岩储层类型: 风化壳型火山岩储层和原生型火山岩储层 (图4-27, 表4-11)。 两类火山岩储层早期都经历了成岩作用阶段的喷发冷凝作用、 火山活动后期的热液作用...

成岩作用
答:这种类型的成岩作用最易发生在深海环境。捕获的孔隙水来源于海洋并与碳酸盐矿物质组合达到平衡。沉积物转化为石灰石不是通过化学势梯度,而是由于额外沉积物的沉积使得压力和温度上升所导致。与大气成岩作用方式相比,流体受到限制,孔隙水向上挤压进入上覆沉积物中。理论上,由于18O来源于海水,氧同位素比...